杜甫《清明二首》作于公元758年,当时的杜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飘泊生涯,直到大历五年病死于洞庭舟中。杜甫在这首诗中形象地写出了理想尽失、人生无望的孤楚落魄,成为了其晚年佳作之一。
译文
早起匆匆赶路,天气晴朗,可以清晰的看到那小舟荡漾在湖水之上。飞鸟在天空自在飞翔,少年无忧无虑的嬉戏打闹,只是这般天真无虑的时光却与我无缘。异族儿童独特的服饰已经很少看到了,楚地的女孩腰肢纤细,惹人怜惜。昔日辉煌的定王府已无踪迹,想象着贾谊府中的古井仍是当年模样。
虽是只需禁火三日,无奈没有食物烹煮实在辜负了周举的好意了,一直四处奔波,生计却仍无着落。富足奢侈的生活还是山林平淡生活都是天意,有浊酒、粗茶淡饭颐养天年也已足够了。一生都在外颠簸漂泊,右臂已渐渐枯瘦无力一边的耳朵也已听不清。想到这病弱的身体,无依无靠,不禁悲从中来,泪湿衣襟。流浪漂泊,离都城已越来越远,时光匆匆已过十年,现唯有清明的风俗还与之相同。
雁阵穿云北去,赶赴北国家园;其他人家也纷纷钻青枫取火,一片清明风光。长安的城楼掩映在一片轻烟花语中,那万里山河也是一片锦绣吧。春水滔滔不绝的汇向洞庭湖中,阻断了我回去的道路,目之所及茫茫一片白萍,心中更是凄苦愁闷。
鉴赏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全诗开头,诗人就为我们描写了清晨起来,行人匆匆赶路的画面:缕缕新烟,湖光荡漾,天气明媚春暖花开。然而在这般如诗如画的美景下,诗人却饱藏着一颗苦楚难言之心:“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自然景色虽美,然现实却如此伤痛,在这漂泊流离的境况下,哪里还有些许的心情去赏析呢?
“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寒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相传春秋时介子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隐居不出,不愿出仕,重耳于是烧山相逼,之推竟然抱树而死也不出山。重耳为了悼念他,禁止在之推死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就逐渐演变成了寒食节。
“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杜甫在最后表达了诗人不愿趋奉权贵,追慕荣华的高风亮节的品质。杜甫曾在《登高》中感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人生至此落魄之境,倍感凄惨孤楚,是以“谁人落魄似杜郎,每逢佳节忆孤楚!”
清明二首唐代——杜甫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