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的基础是三方实力均衡的结果。三国鼎立之所以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因为“孙刘联盟”。孙刘联盟的存在,使得三方整体处于实力均衡的状态。三国相对均衡的格局被打破之后,三国时代也就走向了终点。
三国后期,曹魏的实力明显增强,大大超过了吴蜀两国。北方政权统一吴国和蜀国已经成为定局。公元263年,曹魏起兵18万,一举攻灭了实力最弱的蜀国,三国只剩下魏国和吴国。
蜀汉和孙吴都知道自己的力量比较薄弱,只有联合才能对抗强大的曹魏政权。蜀汉和孙吴虽然爆发了夷陵之战,但是很快又重建孙刘联盟。孙刘两家互为犄角,相互依存,曹魏很难灭掉两国。
蜀汉灭亡之后,孙刘联盟便已经瓦解,曹魏(西晋)已经从三面半包围了孙吴。此前,蜀汉和孙吴共同掌握着长江。蜀汉灭亡之后,孙吴的长江防线便出现了漏洞,曹魏可以从水上和陆上夹击孙吴。西晋攻打孙吴的时候,就是采用水陆夹击的方式,一举灭掉了孙吴。
公元266年,掌权已久的司马氏取代曹魏政权,建立了晋朝。从公元263年到280年,吴国单独面对北方强大的曹魏和西晋政权。蜀汉灭亡之后,孙吴如何对付曹魏和晋朝呢?
面对强大的北方政权,孙吴依然坚持了近20年时间,成为三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国家。孙吴能够独自对抗北方政权长达17年时间,实在非常难得,也非常不容易。如果不是孙吴出了一个昏君——孙皓,孙吴可以坚持更长时间。为了自救,孙吴也是想尽了各种办法,当然也有一些机遇。
曹魏发兵灭蜀之时,孙吴也没有坐视不理。孙吴急忙派老将丁奉率领军队进攻曹魏,希望来一个“围魏救蜀”。可惜的是,蜀国实在不禁打,根本没有抵抗几个月,便举国投降。孙吴虽然希望拯救蜀汉,但还是没有阻止蜀汉灭亡。
既然无法阻止蜀汉灭亡,孙吴便想从蜀汉灭亡中分得一杯羹,占据有利的地理位置。蜀汉灭亡之时,孙吴以盛曼为将军,率领军队企图攻入蜀汉境内,获得长江防线的主动权。
姜维作乱之时,孙吴又派步协和陆抗率领军队继续西进,企图从姜维叛乱中分得一份利益。可惜的是,罗宪演绎了古代版的“喋血孤城”,打破了孙吴的愿望。陆抗为了保证孙吴腹地的安全,只能退兵。
蜀汉灭亡之后,长江门户洞开,孙吴将防御的重点由东部转移到了西部,重点防御荆州一带。为了保证荆州一线的安全,孙吴将最有能力的陆抗派到前线。陆抗成了孙吴最后的擎天一柱。
陆抗镇守荆州期间,曹魏和西晋始终不能更进一步,也不敢觊觎孙吴。陆抗成了孙吴最后的支柱和保证。陆抗不仅镇守荆州,还偶尔出兵北伐。孙吴为了自保,还采取“以攻为守”的方式。
孙皓在位期间,虽然荒淫无道,却曾经主持北伐。268年,孙皓曾经派丁奉等人主持北伐,最后以失败而告终。271年,孙皓亲自率领大军北伐。同年,收复了九真郡、日南郡等地。
孙吴通过北伐,保持自己的威胁性,也使得西晋无法集中力量攻灭自己。孙吴一方面从东部北伐,另一方面让陆抗镇守荆州。一时间,曹魏和西晋也不能把孙吴怎么样。
随着江南的开发,孙吴的实力也不断增强。孙吴几任君主,也积攒了一定国力。曹魏和西晋想灭掉孙吴也没有那么容易。西晋不止一次想一举灭孙吴,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孙吴渡过了一次又一次危机。
西晋建立之后,内部并不稳定。一方面,司马氏需要继续清除曹氏的残余势力,另一方面国内也经常出现叛乱。西晋始终无法集中力量南征,孙吴赢得了喘息的机会。
公元270年,鲜卑族首领秃发树机能发动叛乱,并且接连击败晋国将军,包括贾充在内。秃发树机能叛乱持续十余年时间,先后打死了西晋三位名将,四位封疆大吏,占据了凉、秦、雍三州之地。
公元前271年,匈奴贵族刘猛率领军队南下,不断骚扰晋朝的北部边境。晋朝既要平定秃发树机能叛乱,又要抵御匈奴的入侵,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南征孙吴,也无法攻灭孙吴。
司马炎称帝之后,还需要解决国内士族和诸侯的问题。西晋的统治基础是士族,只有摆平士族的利益,才能获得他们的支持。276年,司马炎曾经提议南征孙吴。由于士族的反对,而没有成型,司马炎也只能作罢。
司马炎用了不少功夫才能摆平了国内士族,赢得了他们的支持,统一了国内的认识,最终使得士族支持南征。公元279年,司马炎下定决心,发兵二十万进攻孙吴。
此时的孙吴在孙皓的统治下一片黑暗,老百姓怨声载道,跟孙氏家族离心离德。杜预、王濬率领晋军在短时间内击败了孙震、张悌等人,兵临建康城下。公元280年,孙皓接受胡冲的建议,效仿刘禅出城投降。
孙皓投降之后,被押解到洛阳,被封为归命侯。三国打了几十年,谁都没有真正灭了彼此,反倒让司马氏捡了漏,最终司马氏建立晋朝,三国归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