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朱允炆懦弱无能?
不对。
非但不是,朱允炆而且有勇有谋,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好皇帝,明朝的明君。
只是他的对手朱棣太强大,只能自焚而亡。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在位四年(1398年-1402年),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
朱允炆生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三孙,懿文太子朱标第二子,生母次妃吕氏。
朱允炆从小聪明好学,知书达礼,而且极其孝顺,尤其是对待自己的长辈。
父亲朱标生病,朱允炆小心侍候,昼夜不离开一步,只愿父亲的病赶紧好。
洪武二十五年,父亲朱标病死,朱允炆守孝时因过度哀伤昏迷,日渐消瘦。
不久,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其实,也就是下一任大明皇帝。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皇帝位,立马大赦天下,修改法律。
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大明律》刑法过于苛刻,所以他参考《礼经》及历朝刑法,命人修改了《大明律》中七十三条过分严苛的条文,由此深得人心,得到了文武百官和子民们的支持。
建文元年(1399年)春正月,朱允炆大祀天地于南郊,奉太祖配,修《明太祖实录》;二月,追尊其父朱标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嫡母常氏为孝康皇后。尊母其生母吕氏为皇太后,册妃马氏为皇后。封其弟朱允熥为吴王,朱允熞衡王,朱允熙为徐王,立皇长子朱文奎为皇太子。
朱允炆还诏告天下,求贤访能,推行一系列有利于民生的措施,赐给年老的百姓米肉絮帛等物资,令官府收养鳏寡孤独废疾者。同时重农桑,兴学校,考察官吏,赈罹灾贫民,蠲免赋税等,又令侍郎暴昭、夏原吉等二十四人充采访使,分巡天下。
由此,朱允炆确实是一个有大作为的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宽恕的法律,赦免了不少罪犯,免除了很多赋税徭役。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为藩王,其中秦王、晋王、燕王、代王、谷王、辽王、宁王、庆王、肃王为九大塞王,领兵驻守边塞,这些藩王都有“护卫甲士“少者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公侯大臣见了他们都要“伏而拜谒”,地方上的一些大事以及军队调动,都要向当地藩王禀而后行。
朱允炆为皇太孙时,便已担心诸王拥兵自重、多行不法,开始考虑削弱藩王的权力。
朱元璋曾对朱允炆说:“朕将抵御胡虏的大任托付给诸王,可令边境不乱,留给你安宁”。
朱允炆却问自己的爷爷朱元璋,道:“胡虏不安定,让诸王不防御,可若是诸王不安分,谁去抵御呢?”。
朱元璋默然,一时哑语,反问了朱允炆的意思。
朱允炆回复道:“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
明太祖朱元璋听罢。满意的点了点头,同意了他的说法。
即位不久后,建文帝朱允炆便开始着手削藩。
八月,周王朱橚有罪,被废为庶人,流放云南;十一月,命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暗中监察燕王府中事。
建文元年(1399年)二月,下诏诸王不能节制王府的文武官吏;三月,为了防备封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削弱其兵力,朱允炆令都督宋忠、徐凯、耿瓛率兵驻扎在北平周围的开平、临清、山海关,又将北平、永清二卫的军马调至彰德和顺德;夏四月,湘王朱柏无以自明,自焚而死,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因罪废为庶人;六月,岷王朱楩有罪,废为庶人,流放漳州。
建文元年秋七月(1399年8月),燕王朱棣誓师抗命,下谕将士,打着“清君侧”旗号起兵“靖难”。史称“靖难之役”。
主帅李景隆更是燕王朱棣的奸细和内奸,一次次放水和泄露情报,导致明军大败。
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二十日,朱棣率师抵达长江北岸的南京龙江驿,朱允炆无力抵抗,只得下罪己诏,并派庆成郡主(庆阳公主)与朱棣谈判,以割地为条件要求停战议和,但没有成功。
同时,朱允炆颁布勤王诏书,下令天下勤王:“朕奉皇祖宝命,嗣奉上下神祇,燕人不道,擅动干戈,虐害万姓,屡兴大兵致讨。近者诸将失律,寇兵侵淮,意在渡江犯阙,已敕大将军率师控遏,务在扫除,尔四方都司、布政司、按察使及诸府卫文武之臣,闻国有急,各思奋其忠勇,率慕义之士、壮勇之人,赴阙勤王,以平寇难,以成大功,以扶持宗社。呜呼!朕不德而致寇,固不足言,然我臣子其肯弃朕而不顾乎?各尽乃心,以平其难,则封赏之典,论功而行,朕无所吝。故兹诏谕,其体至怀!”
由此可见,建文帝朱允炆在最后时刻,还是有些作为的,不仅派出自己的姑姑庆阳公主谈判,而且昭告天下兵马勤王。
只是,已经为时已晚,挽回不了败局。
奸细李景隆更是在最后时刻,狠狠出卖了朱允炆,将他致与死地。
六月十三日,朱棣抵达金川门下。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开金川门迎降,京师遂不攻而破。
好了,这便是朱允炆的故事。
听了我的故事,大家是不是也对建文帝朱允炆有了新的认识,如此之多的史料记载。
由此可见,建文帝朱允炆确实不是昏君,也不是懦弱无能,否则他也不会修改大明法律,大赦天下和削藩。
只是他的对手太强大太老谋深算,所以不得不自焚而亡。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赞关注一下,关注不迷路,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