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官员的权力过大,一不小心就滋生腐败,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一些天高皇帝远的地区,官员更加肆无忌惮,甚至在一些朝代里,皇帝明知官员贪腐,仍妄加纵容。清官在这种封建体制下,仍然能洁身自好,一心为民,所以被人们所留念,于谦、包拯、于成龙、范仲淹等人即使再过千年仍还会被人所怀念,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唐朝的一位清官,他叫陆贽。
陆贽,生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祖上本是江南名门望子,可惜家道中落,到了陆贽出生时,家中日常生活已经十分紧张,加上陆贽父亲陆侃早逝,陆家就更不容易,陆贽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
也许是因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陆贽深知底层百姓的艰辛,从小也十分努力学习,特别是在母亲的教导下,对事皆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天赋异禀的陆贽在18岁考中进士,后来担任华州郑县县尉。
然而官场昏暗,陆贽凡事皆坚持原则,自然而然便得罪了官场的同僚,最终被免职回家。虽然没有当官,陆贽仍心系百姓,得知寿州刺史张镒名望颇高,便登门拜访,向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张镒见陆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欲赠金于陆贽,陆贽坚持不肯接受,最终张镒作罢,但陆贽清廉的名声也随着传了出去。
唐德宗李适登基后,任命陆贽为翰林学士,陆贽为感其知遇之恩,竭尽全力投入工作。然而唐德宗并非明主,陆贽又过于正直,两者自然达不到李世民魏征的程度,所谓忠言逆耳,渐渐地唐德宗开始厌烦陆贽。当时奸臣卢杞被贬,唐德宗居然还在袒护卢杞,这时陆贽站了出来,惹得皇帝十分不悦。后来陆贽得知宰相窦参贪污纳贿,直接一纸奏折参了宰相,但唐德宗却故意不回应。因为陆贽的正直,在朝野之中政敌也越来越多。
公元792年,陆贽终于出任宰相一职,面对大唐岌岌可危的江山,他开始力主改革,指陈时弊,积极为朝廷出谋划策,然而古代的清官大多数都在当时受到排挤,陆贽也一样。
陆贽为人清廉,办事一切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毫不留情面,一分一毫的钱财也不收取,那些腐败之臣当然将他视为异己,时不时给他捏造点罪名。陆贽有多清廉呢?据说陆贽清廉到皇帝都看不过去了,唐德宗还特意下了密旨,让陆贽多少贪一点,“清慎太过,都绝诸道馈遗,却恐事情不通。如不能纳诸财物,至如靴鞭之类,受益无妨”,否则太过清贫,遇事可能会拖延进度。这种皇帝也是够奇葩的。
陆贽纵然清廉,但也无法凭一己之力改变大唐由盛转衰的命运,后来陆贽又被诬告,贬为地方小官,一身抱负,终是无法施展,令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