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史上最成功的北伐?从刘裕北伐寻找千年“南不胜北”的真相

史上最成功的北伐?从刘裕北伐寻找千年“南不胜北”的真相

引言:古来征战,惹人关注的从来都是奇谋猛将,殊不知任何一场战争从决定开战就一定是始于地理,所有的战略战术都将围绕地理这个人力难以征服的因素展开。刘裕北伐,气吞万里如虎,一举恢复黄河以南的所有地区,作为朱元璋之前史上最成功的的北伐,最后还是凄惨落幕了,今天我们从这场失败中探究此后千年“南不胜北”的真正原因。

刘裕,从寄奴(代指寄养在别家的孩子)到皇帝,南北朝最伟大的英雄人物,他值得一提的只有两件事,一件是篡晋开启了南朝时代,另一件就是北伐。而刘裕领导的北伐是从秦朝到元朝,两千年里南方势力最成功的北伐。

如此一位英雄人物的伟大北伐又是如何凄惨落幕?他的失败是偶然还是必然?

史上最成功的北伐

刘裕北伐共分两次,第一次北伐是讨伐盘踞在山东的南燕。这是一场异常顺利的战争。但在这场战争中,刘裕首次试验了从两淮沿河道北伐的可能性。为后世北伐提供了战略参考。

刘裕率军走水路,从广陵(扬州)出发,经过邗沟向北进入淮河,在从淮河直上进入泗水到达下邳,然后弃船登岸攻占琅琊(山东临沂),再从琅琊翻越沂山,进军南燕首都广固,灭亡了南燕。

第二次北伐则剑指盘踞在关中的后秦(淝水之战后前秦分裂出来的残部),这是一场更艰苦的北伐,因为地域跨度太大,地跨了现在安徽、湖北、河南、陕西四个省,如何解决辎重运输是这次北伐的第一难题。

北伐关中有三条路线,分别是汉中越秦岭,南阳过武关与洛阳进关中,考虑到辎重运输,刘裕选择了第三条路,洛阳进关中,也是三条道路中唯一的大道,这样他的辎重可以从两淮到山东,从山东境内入黄河,再逆流而上源源不断地提供给进攻关中的军队。

当然,刘裕也在第二条道路,也就是武关道安排了大将沈田子率三千人略做牵制,此时洛阳到关中的重要关口已经开始从函谷关过渡到了潼关,刘裕前锋王镇恶、檀道济一举冲破潼关,在潼关不远的定城,遭遇后秦军队顽强抵抗,战斗陷入僵持。

这种僵持对刘裕的后勤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按道理这次北伐也要如历史般以失败告终。没想到刘裕无心插柳在武关方向安排的沈田子竟偷袭武关得手并率军进入关中平原,多次击溃数倍于己的后秦军队,这一支孤军在空虚的关中平原内横冲直撞,在沈田子的带动下,局势被打开了。潼关路的主力部队也趁机掩杀进入了关中,并直达长安,结束了后秦政权。

这次北伐空前的成功,顺利收复了整个黄河以南的广大中原地区,距离大一统只差河西走廊与河北山西三地了。

北伐的崩溃

军事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刘裕此时却陷入了战略上的真空期,是越过黄河去河北攻击北魏,还是继续向西扫荡河西走廊,这让刘裕感到踟蹰。恰在此时,刘裕安排在建康主持大局的心腹刘穆之病逝,担心后方不稳的刘裕匆匆赶回江南,一方面主持后方大局,另一方面着手组织禅让。

在关中他留下了二子刘义真(十二岁),并辅以王镇恶、沈田子等文武。由于王镇恶是前秦名相王猛之孙,一方面刘裕希望依靠王家在关中的威望稳定局势,一方面刘裕又担心王镇恶割据关中,所以刘裕嘱咐沈田子防备王镇恶。

结果拿了鸡毛当令箭的沈田子在刘裕离开关中后,寻机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诛杀了与自己素来不合的王镇恶,接着另一位大臣王修又以滥杀大臣为名诛杀了沈田子,随后刘义真受到挑拨又杀掉了王修。

经历这一通内乱,刘裕军在关中地位最高的三位肱骨之臣相继毙命,此时盘踞在陕西北部和河套地区的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并出兵长安,赫连勃勃在攻打长安前先封锁了潼关和武关,对关中刘裕军实施“关门打狗”计划。而刘义真年龄不大,却行为纨绔,在长安搜罗钱财美女,早已激情民愤,在内外打击之下,长安失守。刘裕损失了在长安的精锐北府军,更损失了多员北伐名将,自此绝了继续北伐的希望,倒是刘义真这个纨绔却逃回了建康。

北伐失败的真正原因

看起来刘裕的北伐失败是源自于偶然,如果刘穆之不死,刘裕可以坐镇长安,是不是后面一系列事故都不会发生?

必须承认历史是有一定的偶然性的,但是仔细看刘裕的北伐失败,历史的必然性是更重要的原因,我们来看看刘裕之前的几场北伐,尝试一起寻找历史的必然性。

一、在东晋刚建国时,旅居在京口的祖逖就曾率军北伐,他攻克了江淮的一些据点,最后以寿春为基地进行抗战,直到祖逖身死都没有得以冲出两淮。

二、东晋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开始,东晋以殷浩为首组织了三次北伐,最后全失败了,最北勉强抵达了许昌。

三、东晋永和十年(公元354年),东晋权臣桓温以长安为目标发起北伐,到达灞上,距离长安只有一步之遥,但仍然失败而回。东晋太和四年(公元369年),桓温以前燕为目标发动北伐,再次失败。

相比较之,刘裕已经是最成功的北伐了,甚至我们把历史画卷摊开,从三国第一次南北对峙直到元代,都没有南方统一北方的案例,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利用元末混乱才得以实现以南克北。

那么为什么南方北伐大多失败呢,真相隐藏在中国的战略地理中。

南方势力的政治中心通常在建康(南京),我们发现南方势力的落幕往往以南京失守为标志,因为南京失守后皇帝逃无可逃,浙江杭州等地依然属于边缘地带,远离主流文明,皇帝到了那里基本就丧失了对中原的影响力,而荆州是四战之地,四川更只是割据之地。可以说南方文明就是南京文明,直到南宋后期,南方才渐渐有其他城市开始冒头。

而北方就复杂很多,在北方缺乏那么一个像南京一样,可以一锤定音的地方。

如刘裕可以攻占长安,但是在河西走廊、山西、河北仍然有大量的抵抗力量,只要刘裕稍一松懈,这些力量就会把他赶走。

举个简单例子,如果占领洛阳,就必须占领山西高地,否则就会受到山西敌人居高临下的打击,而一旦攻下山西,就必须进攻塞外,取得太行山与燕山交界处以大同为首的各个要塞,否则就会面临塞外胡人的打击,而一旦攻下大同,就必须占领幽云地区,以获得整个燕山地区作为屏障,而守燕山就必须守辽西。

北方就是这样,“既得陇复望蜀”这句话用在北伐上特别贴切,不是因为贪婪,而是北方形势环环相扣太过于复杂。而南方势力往往没有这么强的战争底蕴,因此后世的北伐更多只是陷入对某个城市的争夺,待到战争资源消耗尽了也就只能撤军了。

最终,秦岭-淮河成为中国稳定的军事分割线,如果南方势力能够控制整个秦岭淮河以南,就能稳定局势,但他们最多也只能到两淮,因为过了两淮就没有稳定的边界了,无法步步为营,这意味着必须一再向北的去扩张,而这个扩张的过程容错率极低,可以说输一场就得回到原点。

南方在进攻上容错率低,在防守上也是如此,对于北方势力而言,即使一时不敌,也可以让出华中、华北大平原,回到山西、甘肃等高地上固守,等待南方疲敝,再凭借居高临下的地利优势冲击下来夺回失地。而南方势力一旦失去两淮,往往没有北方山西、甘肃等形胜之地来反击,而获得两淮的北方只需要持续的冲击南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输很多次,但只要一次冲下,则整个南方可以传缴而定。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能理解南宋的议和派的观点了吧,既然没有信心和能力一举收复北方,那么就不如花钱买和平,只要买和平的钱少于军费开支就是赚了。只是这样也只是苟延残喘的权宜之计。

这就是南北地理、经济、文化共同导致的南北不公平性,直到近代,热兵器和机械化的普及,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南方的命运,但即使如此,北方在战略地理上的优越性,依旧无法彻底被扭转。

那么历史上唯一以南胜北的朱元璋是如何做到的呢,究竟是什么让他成为历史的唯一,下一期,我们南北战争系列最后一篇,分析朱元璋以南克北的原因。

关注我!看更多时代的战争地理,寻找历史的必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关中,北伐,成功,东晋,刘裕,寻找,长安,千年,沈田子,王镇恶,消息资讯,关中,刘裕,长安,沈田子,王镇恶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关中,北伐,成功,东晋,刘裕,寻找,长安,千年,沈田子,王镇恶,消息资讯,关中,刘裕,长安,沈田子,王镇恶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关中,北伐,成功,东晋,刘裕,寻找,长安,千年,沈田子,王镇恶,消息资讯,关中,刘裕,长安,沈田子,王镇恶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