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他幼年贫穷以放牧为生,后入皇觉寺出家为僧,并且云游四方。恰逢乱世,朱元璋毅然加入郭子兴的起义军中反抗元朝。
在那之后的24年中,朱元璋先是陆续消灭割据的各大势力,自称为吴王。随后又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推翻元朝统治。
朱元璋举兵北伐到他即皇帝位于应天府期间历时不过1年,正值新年伊始,朱元璋改国号为大明,年号为洪武年。
朱元璋是明代的开国皇帝,他杀伐决断、铁腕治国,制造无数朝堂大案,每一桩案件牵连甚广震动朝野。
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性格温良,他在晚年为给太子一个容易治理的朝堂,大肆屠戮开国功臣,以至于给后世留下残暴的印象。朱元璋一生制造无数朝野大案,而其中最受人瞩目的非“胡惟庸案”莫属。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丞相胡惟庸,屠灭三族连坐其亲朋党羽,案件中株连一万五千多人。
随后他又借该案件几兴大狱,使“胡惟庸案”不断牵连扩大,甚至在该案发生后10年,功臣太师李擅长等人也因和胡惟庸有交往而被赐死,家属成年者七十余人皆被诛杀。
还有一些朝臣尚未涉案过深,全家则被贬到偏远地区,这场案件前前后后总共株连王公贵族共三万人,数据之大让人心惊。
朱元璋在诛杀胡惟庸后,宣布废除中书省,不再设立丞相,胡惟庸也成为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
胡惟庸是明代的开国功臣,他在朱元璋未称帝时投于他的帐下,大明建国后胡惟庸官运亨通,仅用6年时间便官拜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胡惟庸做丞相7年,他十分懂得博朱元璋欢心,加上他的才干,胡惟庸的权势地位非一般官员可比。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坐久了,离最高的位置也只有一步之遥,或许正因如此朱元璋对他起了忌惮之心。
在洪武十三年,胡惟庸称自家的井里涌出大量醴泉,随后他便邀请朱元璋到自己观赏祥瑞之兆。
朱元璋听闻丞相家出现祥瑞之象欣然前往,谁知就在他走到西华门时,一名叫云奇的太监突然冲到皇帝的车马前,紧拉住缰绳不让他继续前行。
侍卫将太监拿下乱棍齐下,太监却仍指向胡惟庸家方向不肯退下,朱元璋心感不妙,立即登上城墙上眺望。
他在高处看向胡惟庸家中墙道里藏着士兵,并且刀枪林立,似乎设下了一个包围圈在等待着谁“入瓮”。
紧接着朱元璋就下令对胡惟庸全家满门抄斩,这场明代开国初期长达10多年的大案也拉开了序幕。
后世对胡惟庸的记载多数源于明代的文献记录,很多人认为胡惟庸已有不臣之心,算是咎由自取。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在胡惟庸邀请朱元璋去他家前四天,就有人告发他谋反,以朱元璋多疑的性格,怎么还会欣然赴宴?以此来看云奇拦车救驾的美谈纯属捏造。
另外明代史籍中关于胡惟庸案的记载多有矛盾之处,当时就有人怀疑胡惟庸是否造反并没有实据,而从朱元璋借这件事几次大兴牢狱,也可以看出朱元璋为了推行中央集权制是在借题发挥,很有可能他给胡惟庸的罪名是一个莫须有的由头。
从宏观的历史来看,当时的君权和相权已经开始产生矛盾,胡惟庸案则是帝王废黜丞相制度的一个引火索,为的就是彻底剥夺相权,进一步加强君权。
胡惟庸案对历史的影响意义重大,自他以后历史上再无丞相,君主专制也进一步加深。当代有史学家借鉴史料进行深刻分析,最终断定胡惟庸案从头到尾是一个冤案。
当然胡惟庸案是否是冤案目前还没有得到官方的权威认证,事情已经过去数百年之久,很多细节已经湮灭在历史的洪流中,不知道胡惟庸是否还能正名?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