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初期周王的眼中钉——东夷霸主:徐国
字数 1823——阅读约4分钟
周朝初年,三监之乱爆发,周公与召公领兵东征,除了歼灭宗亲叛乱,一方面还要征服东夷。在众多的东夷诸国中,徐国,是最为强盛的一支。对周天子来说,他就是位于王朝东面的隐患。
《元和郡县志》:“徐城县……本徐子国也,周穆王末,徐君偃好行仁义,视物如伤,东夷归之者四十馀国。周穆王闻徐君威德日远,乘八骏马,使造父御之,发楚师,袭其不备,大破之,杀偃王。其子遂北徙彭城原东山之下,百姓归之,号曰徐山。
▲周朝初年
自周成王时,周公东征之后,周朝经历的所谓“成康之治”,又有周昭王三次南征。但是,徐国这根眼中钉、肉中刺,却一直在周王的心中隐隐作痛。一直到昭王之子周穆王继位,他终于还是决定“拔刺”。
徐国曾经在周公东征时,靠着徐驹王的带领,把从西面征讨而来的周军逼退至黄河边上。徐国人也以此为傲。周穆王在位时,徐王传位至徐偃王之手。徐偃王是一位相当神秘的国君,关于他的身世与晚年,都有许多不同的传言。
▲周初分封形势图
徐偃王,嬴姓徐氏,名诞,字子孺,是西周时期徐国第32代国君。当时的徐国统辖今日淮、泗一带。建都在下邳。徐偃王在位时,每年向他进贡的国家就有36个之多。在如日中天的时候,徐偃王曾联合九夷伐周,据说还差点颠覆了周王朝。穆王因其势大,承认其为东方霸主。
徐偃王的出生,也是非常怪诞的。据说,徐国第31位国君的宫人,怀胎十月后,却生下了一枚肉卵。徐君觉得这是不祥之兆,因此,将肉卵弃置水中。没想到,却被神犬鹄苍叼回,并咬破肉卵,卵中诞生的男婴,便是徐偃王。自古以来,但凡天子圣人,出生皆是一堆神奇的传说。自是要来的与众不同,方能显其独一无二。
▲徐偃王
徐偃王治国有道,并以仁义称世。当时的徐国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但周王朝却不是如此,自成康之治后,周王开始肆意向外征伐。周昭王好战,发动三次南征,在第三次征伐时还不幸淹死于汉水中。周穆王则好游历,扩展国土西面疆域之后,又积极东征。战事的加剧,也导致内部赋税与劳役的加重。周穆王末年,南面的楚人眼见徐国强盛,遂联合周人一同攻伐徐国。
《韩非子·五蠹》:“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
韩非子记载的荆文王,并非春秋时期的楚文王。另一则记载楚灭徐的文献,却说是楚庄王所灭。
《淮南子·人间训》:“徐偃王好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二国。王孙厉谓楚庄王曰:王不伐徐,必反朝徐。楚王曰:善。乃举兵而伐徐,遂灭之。”
但是,不管是楚文王还是楚庄王都不对,徐偃王在位时,那是周穆王时期。根据推测,周穆王在位大约是公元前992年到公元前922年,而上述的两位楚王,那都是春秋时期以后的楚王。而《韩非子》所记的“荆文王”或许是真有其人。
▲姬满 (西周第五位君主)
先前提到,在周穆王之前,周昭王多次南征。第二次南征时,周军便渡过汉水南征荆楚,掠夺大量物资。后来,到昭王十九年,再次伐楚,但这次周王室的核心军事力量宗周六师全军覆没。周昭王更在回师的途中,于渡过汉水时被伏击身亡。当时的楚国辟居荆山,国贫民少,恐怕不值得昭王派大军征讨。而昭王之所以屡次南征,最主要是为了掠夺可以制作当时兵器、礼器最重要的资源——铜矿。
徐国兵败后,周穆王平定东夷,并将徐国分封给归属于周朝的徐王子孙。如此强大的东夷国家,究竟是定都于何处呢?至今,还没有考古出土出一处直接名为徐国城址的遗址。现在推测位于江苏邳州市的梁王城遗址,最有可能是徐国都城所在地。而距离梁王城遗址东面约三公里的九女墩遗址,则是徐国王陵。
目前,梁王城遗址并没有进行大规模发掘。根据考古人员推测,整个梁王城有100多万平方米,如果进行全面发掘,可能是又一个秦始皇陵的存在。梁王城遗址是一处近5000年历史的古代遗址,自新石器时代开始,此地就一直有人居住。这里的地层,可以从龙山文化开始,接续西周、春秋,再一路延续至今。在现今已经发掘的材料中,有两处比较有意思遗址。
一处,是位于大汶口时期的双人男性合葬墓。在中国古代墓葬中,有见过夫妻合葬墓、母子合葬墓,但却从未见过男子双人合葬墓的。更奇怪的是,这两名成年男性,还是面对面侧身葬的状态。除此之外,两具男性遗骸的身高都在1.8米以上,比其他墓穴中的先民都要高。从过去的生活水平来说,只有衣食无忧的阶级,发育比较健全。但这座墓中,却一件随葬品都没有。
另外一处比较有意思的,是墓群附近的一面土墙。这面土墙看似平淡无奇,但是它却实实在在的重现了过往5000年的历史。从考古地层学来说,这面土墙可以分出12层,分别可以对应明代开始一路到大汶口时期的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