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是明末镇守宁远的主将,他骁勇善战,在对清的战争中屡建奇功。在他还是少年的时候,当父亲被围之际,亲自率领少数家丁冲破重围,救出了父亲。当时明朝大将祖大寿就抚着吴三桂的背说他将来前途无量。在松锦之战中,吴三桂突围的时候,专门向清军兵力雄厚的地方攻击,由于出其不意得以顺利突围。清朝的将领见了,夸奖吴三桂是条好汉子。
在松锦之战后,明朝在北方剩下的重兵集团就是吴三桂统帅的关宁铁骑了。吴三桂以这支军队死守宁远,为明朝守卫最后的大门山海关。可是,李自成在夺取西北后,发起了东征,很快就逼近北京。崇祯皇帝无奈,只得紧急召吴三桂进京勤王。
这个时候的吴三桂已经不是当初的吴三桂了。他在勤王的过程中,对明朝的未来不抱希望,已经心怀二心,行动缓慢。他率领从宁远撤退的五十万军民每天只走数十里,在他到达山海关的时候,李自成已经占领昌平,打到了北京城下了。紧接着,李自成迅速占领北京,吴三桂的军队便滞留在山海关一带,成为一支孤军。
此时的吴三桂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投降李自成,一是投降清朝。吴三桂经过比较,认为还是投降李自成要好一些。正好李自成派唐通来到吴三桂的军中招降吴三桂。唐通携带了吴三桂父亲的信件,李自成封吴三桂为侯的诏书,以及大批犒赏吴三桂军队的金银。吴三桂借此机会投降了李自成,率领部下向北京进发。
可是,就是在这个时候,大顺政权以刘宗敏负责开始了对明朝官吏进行了追赃助饷的行动。在这次行动中,波及了大批的明朝旧官吏,吴三桂的家属也概莫能外。不过,吴三桂对此不以为意,他认为手握重兵,李自成能够对自己网开一面。
可是,当吴三桂走到北京附近的时候,得到了消息,自己的家庭也受到了冲击。在刚开始,吴三桂还表现冷静。有人说,吴三桂的父亲被抓,吴三桂回答说,自己到京很快就会放出来。有人说,吴三桂家产被抄。吴三桂回答说,自己到京很快就会发还。但是有人说,他的宠妾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这时才发怒说,大丈夫连自己的家小都不能保护,怎么活在天地之间。于是,吴三桂率领军队回到山海关,将李自成的军队打跑,竖起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帜。
我们从吴三桂的表现可以看到,吴三桂的本意还是想归顺李自成的。在他的家庭被刘宗敏查抄的时候,他认为这都是小事,在他进京面见李自成后都可以解决。可是,当他知道自己宠妾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就改变了决定。那么,难道真的是因为冲冠一怒为红颜吗?
事实上并非如此。在那个以孝治天下的年代,吴三桂连父亲的安危都不以为意,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女子而将几万人的生命当成儿戏。这是因为,仅仅从这一件事,让吴三桂感到了自己的未来岌岌可危,因此他才改变的初衷。
如果说捉拿自己的父亲,查抄自己的家产的话,自己的父亲也属于明朝留下的旧官吏,这样做有情可原。因为自己虽然归顺了李自成,接受了侯位的封赏。可是由于时局混乱,可能由于消息闭塞,引起了误会。所以吴三桂才说,一旦误会解除,将来父亲会释放,家产会归还。
可是,刘宗敏霸占陈圆圆这件事就十分严重了。这件事首先说明了,查抄吴三桂的家,是刘宗敏下的命令。而吴三桂投降李自成一事,刘宗敏不可能不知道。那么,刘宗敏查抄已经投降了大顺,并领受了封侯诏书的吴三桂的家,这中间隐含的意思可谓细思极恐。
如果刘宗敏是按照李自成的指使办事,那么李自成对吴三桂的招降就是纯粹的欺骗。如果是刘宗敏自己独断专行,那就说明李自成无法约束部下,大顺政权其实秩序混乱,不是一个纪律严明的政权。
第二,刘宗敏查抄吴三桂的家,如果是单单为了贪图陈圆圆的美色,那么吴三桂的前途更是堪忧。刘宗敏能够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夺取陈圆圆,就根本上没有将吴三桂看在眼里。这还是吴三桂手握重兵的时候,一旦吴三桂入朝,被解除了军权,吴三桂的处境更是危险。
刘宗敏对吴三桂是这种态度,陈圆圆又是吴三桂的宠妾,即便是双方不产生矛盾都是不可能的。在刘宗敏的手下,吴三桂一是难以做人,无法面对天下。一是要提心吊胆,防止遭到刘宗敏的暗害。这种生活,对于吴三桂来说生不如死。
第三,从大顺的追赃助饷的行动,让吴三桂看清了大顺政权对于明朝留下的官吏的态度。自己在这个政权里,是不可能得到什么好的结果的。吴三桂本来是想依靠手中的几万人马,在明末的混乱局势中,为自己寻找最好的出路。这样一看,投靠李自成并不是自己最初所想的最佳出路,而是一条危险重重的道路。
在这段时间里,清朝为了拉拢吴三桂,也做出了大量的努力。清朝从皇太极往下,还有大批的与吴三桂有关系的明朝降将都向吴三桂写信招降他。在对双方做了对比后,吴三桂还是选择了背叛李自成,投降清朝的决定。
在由此引发的山海关之战中,远道而来的李自成军队,被吴三桂和清朝军队的联合打败。不久,李自成退出北京,历史由此转弯,揭开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