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陈桥兵变当上皇帝后,宋太祖赵匡胤眼见天下割据势力林立,遂有了统一战争的想法,在宰相赵普的谋略帮助下,赵匡胤开始为统一战争作准备,对全国的军制进行了改革,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并让赵普开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拟定,以巩固其统治。
赵普这个人,此人极其聪慧,非科举出身,严格来说不过一小吏。治国,后人传言也不过懂半部《论语》而已,因此常常在引经据典以及对答国家事务上显得并不那么高雅,宋太祖赵匡胤因此也常劝赵普多读书,当赵普每次回家都关起房门,从书箱取书研读后,赵匡胤便有了戏称赵普为“赵学究”之说。
一日,听闻内廷需要一批熏笼(熏笼者,指放在炭盆之上的竹罩笼,可用于取暖或烘烤,亦可用来熏香、熏衣)。赵匡胤一看自己用的,我的妈,那也到了该换的时候了。于是赶紧吩咐后苑去采购几个,要不然这冬天还咋过?
想着这新熏笼马上就能取暖、熏衣了,赵匡胤那常年征战刚毅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扳着手指等着新熏笼的到来,然却发现几天过去后,新熏笼没了下落。这怎能不生气?此时的自己早已贵为天子,能这样敷衍?大怒之余,赵匡胤叫来了采办之人。
来人倒也不亢不卑,如实回答道:“按照条贯,内廷采办日用等物,需要先给尚书省打报告,尚书省将报告下发本部,本部下发本曹,本曹下放本局,本曹做好预算,再复奏,层层审批,最后经宰相批准,才可以拨款采购、进呈大内使用。因为报告要“经历诸处,行遣至速须数日”,所以,最快也得好几天。”
一席话落地,赵匡胤有些懵,这复查又复查,一层又一层,非得搞得这么多繁文缛节?区区几个熏笼还要这样,打不住怒火一下起来了:“谁做这般条贯来约束我?”左右大气不敢出,小声说道:“可问宰相。”宋太祖当即交待左右:“呼赵学究来。”
听闻圣上颇为愤怒,赵普一路小跑,赶来见太祖。宋太祖劈头盖脸质问道:“我在民间时,用数十钱可买一熏笼;今为天子,乃数日不得。何也?”
“没办法,条贯是这么规定的。”赵普如实回答。
宋太祖愣了,脱口骂道:“这是什么狗屁条贯?”赵普倒不慌张,有条不紊地说道:“此条贯,盖不为陛下设,乃为陛下子孙设,使后代子孙若非理制造奢侈之物、破坏钱物,以经诸处行遣,须有台谏理会。此条贯深意也。”此言一出,再细看,这申请流程,倒确实如赵普所说:“事下尚书省,尚书省下本部,本部下本曹,本曹下本局,覆奏,又得旨,复依方下制造(或采购)”,层层相扣,互相牵扯,容不得轻易弄虚作假。
半晌,赵匡胤不再说话,他细细琢磨着这赵普的流程,如此繁琐?是否真的有必要。毕竟,自己是当今的皇上,这规则对于皇室来说,是不同于民间的。想当初,自己为平民百姓时,需要多少个熏笼,当然可马上掏钱就买下来,且想买多少个就多少,只要他有钱,就完全不存在问题。但我们皇室是否可以这么做呢?
不,不可以这么做。因为人主无私财,而皇帝的财产却实际上都取自民间脂膏;而皇上又大权在握,如果没有一套繁复的程序与制度来约束其预算与花销,又如何防止今后有败家皇室子孙“非理制造奢侈之物、破坏钱物”?
想到这,赵匡胤不禁点了点头,一想到此条款还能阻止皇室腐败,乃大喜:“此条贯极妙!若无熏笼是甚小事也。”遂与宰相共同确立了一项宫廷制度:内廷添置日用杂物、增加生活预算,须经外朝的政府与台谏审核、批准。
而就宋太祖决定的这一小事,破天荒的,中国封建王朝,第一次有君主对儒家经典《周礼.膳夫》中记录的“惟王不会”(即天子的用度不必会计、审计,私库有多少财富,都归天子挥霍,花完即止)做了修改,使其呈现出了现代文明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