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我国古代史中比较知名的帝王,他出身低下,甚至曾沦落成乞丐,称帝后,他杀了不少功臣良将,对待大臣们异常残暴、严苛。
朱元璋一生共有26个儿子,除了发动“靖难之役”争得到皇位的五子朱棣,其他皆鲜有人提起、知晓,其实,朱元璋还有个青史留名的儿子——朱橚。
朱橚亲自组织和参与编撰过数本医学著作,对后世贡献巨大,但身为皇子、王侯的他被流放过两次,其中一次居然是由亲生儿子举报促成的,所以说,他生前倒霉到让时人笑话。
在大明是个笑话
朱元璋和原配夫人马皇后感情深厚,史料记载,他的前五个儿子都是马皇后所生,虽然有相关人士对此存有怀疑,但是,大多数人还是遵从正史把皇五子朱棣的生母认定为马皇后。
朱橚于1361年出生,朱元璋登基时他七岁,正处在学习知识的年纪。朱元璋很重视对皇子们进行培养,为他们设立专门的读书场所“大本堂”,朱橚和兄弟们必须去那里读书。
朱橚天资平平,靠着一股刻苦专研的劲头掌握了不比其他皇子少的学问。
1370年,朱元璋将几位重要的皇子分封到外地做藩王,朱橚被封吴王,番地是杭州。后来,疑心颇重、全心守江山的朱元璋想了想,觉得杭州乃赋税要地,影响着明廷的财政大局,不适合建藩设王,于是,便把朱橚改封到开封,做周王。
这段时期里,朱橚算是比较受圣宠的皇子,连他迎娶的王妃都是朱元璋亲自挑选的明朝开国元勋冯胜的女儿。
按照此种状况,朱橚可享一生的荣华富贵,但是,八年后他自己做出了件违背律法的事,那就是擅自离开封地。
当时,冯胜恰巧也在朱橚所前往的凤阳,要知道,冯胜可是手握兵权的武将,朱元璋一向明令禁止藩王和武将私下会面,这么一来,朱橚又疑似触犯了这条法令。
朱元璋盛怒之下,把朱橚流放到云南,朱橚的霉运就此拉开序幕。在穷乡僻野生活了整整一年后,他回到京城接受朱元璋教导,然后再次到开封做藩王。
朱橚貌似可以重新享有人间富贵,谁料,建文帝朱允文登基后十分忌惮诸藩王,决意削藩,他的首个开刀对象便是朱橚。
朱橚该着倒霉,正在朱允文磨刀霍霍之际,他的二儿子朱有爋因图谋世子位置,向明廷上奏称父王和兄长合伙谋反。明朝的臣工、百姓们听说此事,都笑话朱橚养了个举报父亲的好儿子。
朱允文得到朱有爋的奏书,乐呵呵地下旨,把朱橚贬为庶人,并流放云南。
燕王朱棣眼见藩王们在几年内被挨个削藩、处罚,被迫造反,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皇位。
朱橚与朱棣一向交情不菲,他借朱棣称帝的机会重任开封藩王,过了几年,以藩王身份夺得政权的朱棣开始猜忌各藩王,怕他们像自己似的权大势强,也开始削藩。
那时,有个大臣,妄自揣测圣意,以为朱棣想对朱橚进行削藩,便上奏书,参朱橚密谋造反。
朱橚得知,吓了一跳,立即赶到京城,向朱棣叩头申辩,表示绝无二心,并且自愿上交兵权。朱棣最终没有追究他的造反罪名也没有剥取他的藩王位。1425年,朱橚逝世,享年65岁。
研究本草 青史留名
年轻时,朱橚体恤百姓们生活不易,怀着救世济民的信念研究医药,组织编写了医学书籍《保生余录》,并准备开始编写方剂学方面的书《普济方》。
方剂学即中医的一种基础知识,指的是把两种以上的药物合理配在一起,起到治病、提高疗效的作用。
朱橚第一次被流放云南时,见到当地百姓过得很苦,平时吃不饱肚子,不得不吃些野生植物充饥,而且,他们得了疾病无钱请大夫,只能靠食用挖掘来得草药进行治疗。
这令朱橚更加坚定了编写医药学书籍的决心,同时,萌生出编写救荒植物书籍的想法。
在云南期间,朱橚让名医李佰等人写成《袖珍方》,回到开封后,他召集大批医学能人,继续进行《普济方》的编写工作。
朱橚还建起一座植物园,用来种植可食用的野生植物,他令医学能人们研究野生食用植物、编纂新书《救荒本草》。他本人不顾藩王的尊贵身份,亲自选种、看察、研究这些植物,获得了大量用来救荒的野生植物知识。
15世纪初,朱橚对后世贡献、影响最大的著作《救荒本草》刻印,《普济方》于同时期编写完毕。
《救荒本草》
和以往本草的书籍不同,《救荒本草》总共记录了414种野生可食用植物,开创了专门记载救荒植物本草书籍的先例。
我国人民自古有药食同源的习俗,积累了不少可食用植物的知识。历朝历代的百姓们都生活得比较艰辛,遇到荒年,难免用野生植物充饥,逐步知晓了一些相关的常识。朱橚正是这种历史情况、条件下,创新编著出《救荒本草》。
为了方便百姓们按书中记载找到可食用的植物,朱橚尽量简洁地描述植物特征,并给每种植物配上图例。《救荒本草》切实地起到帮助百姓度荒年的作用。
《救荒本草》影响深远,李时珍夸赞它“颇详明可据”,在《本草纲目》中引用其资料,徐光启把《救荒本草》全书收录在《农政全书》中,《古今图书集成》、《植物名实图考》也参考其内容。
国外的很多学者对《救荒本草》评价很高,美国人施温高称《救荒本草》是全世界最早有关救荒食用植物的专著,他的同胞里德认为《救荒本草》是东方人植物学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
英国人李约瑟则对朱橚本人给予肯定,赞他为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救荒植物领域的开拓者。
朱橚作为皇子、藩王,在明朝吃过苦、受过屈,他不怨天尤人以博大的胸襟关爱贫民百姓,做出流芳百世的事业,令古今中外的学者们称道不已。
如果说,朱元璋、朱棣是能征善战的英豪帝王,朱橚只是个让明朝人笑话的倒霉藩王,他对后世的贡献却能令他青史留名,比帝王更受人尊敬。希望朱橚这样不计个人得失,博爱、有专研精神的人能更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