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八年,从苏州府常熟县到京城南京的官道上出现了一幕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少有的奇特景象。一农民头顶“红宝书”走在前面,另几个农民押解着一位被五花大绑的顶冠知县紧随其后,大摇大摆地向京城进发。200多里旅程上,一路向西,无人敢阻,没人敢拦,沿途官员还得供吃管喝。
走在队伍前面的那位便是“明朝最牛农民”陈寿六,被绑的就是他的父母官常熟县知县顾英,缘何出现上面这一幕,且随小编一起看看此前发生了什么?
洪武年间,吃饭、用筷子、穿衣服都有严格的规定,农、军、匠、乐更是各守其道,不敢造次。因此,陈寿六这个农民想不本分都难,只能种田为生,勉强度日。可这年的秋天,得为儿子操办婚事,毫无结余的陈寿六就有些犯愁了。
他只好通过皂隶跟知县顾英求情,希望能够将田赋宽限到次年再交,这样他就可以卖粮把儿子的大事办了。顾英一看陈寿六是个老实人,再说成婚乃是大事,也就爽快答应了。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哪知道还是出了岔子。儿子大婚,不知道是自卑还是忙晕了,陈寿六竟然没有请顾英。要我说,从人情上讲,陈寿六该请知县,因为顾英既是父母官,又帮他解决了为难之事。你请了,礼节尽到,人家来不来那就不关你的事了。
顾英也没多大胸怀,这事让他心中颇为不爽,就命皂隶去刚办完喜事的陈寿六家催收田赋,并将其家中仅有的四袋谷子搜走,这可是种子和接季的口粮,陈寿六就上前去抢。干扰公务!招呼陈寿六的当然只有一顿暴揍。
兔子急了还咬人,陈寿六实在是受不了这口气,回家和家人、亲友合计了很久,决定豁出去闹他个天翻地覆。就这样,陈寿六带着亲友闯进衙门,在后堂将顾英绑了起来。当然,此时的他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大明帝国最牛的农民,名载史册,他只想讨回一个公道。
朱元璋是个穷苦农民出生,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惩处力度可谓是史无前例。《明大诰》就是一本廉政教科书,朱元璋不惜劳神费力亲自编写修订。这本书不仅将血淋淋的案例列举其上,而且还赋予百姓监督权。洪武时期学生要考,全国人民都必须做到应知应懂,而且还有各种抽查制度,并赋予红宝书“神奇”功能,所以几乎是家家均有,甚至人手一册。
《明大诰》规定,老百姓持《明大诰》可以将贪官污吏押送京师,任何人不得阻拦,沿途官员不仅不可责难,还得安排吃食,并保证安全。陈寿六也就是利用了“红宝书”的这一神奇功能,并且坚信爱农民的洪武大帝一定会为他们撑腰。
朱元璋这位龙椅上的农民和《明大诰》给了陈寿六熊心虎胆,也给他提供了安全保障。在县府衙门,面对围上来的衙役,陈寿六掏出《明大诰》,无人敢上前一步;在路上,他顶“书”而行,也是畅通无阻。
朱元璋听了此事十分兴奋,终于有了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不仅亲自审理了此案,将顾英打入大牢,而且盛赞陈寿六“此人,岂不伟欤?”陈寿六离京之前,朱元璋还特意召见了他,赏赐三十锭,免杂役,随行各赏衣两件。
这还不是结局。让他成为最牛农民的是,朱元璋为这“出头鸟”专门下了一道圣旨,以防有人打击报复。圣旨曰:
敢有罗织罪名,害陈寿六者,诛其族。陈寿六若借朝廷之名义,行不法之事,地方官员无权决断,须押解入京审判。
这样敢作为又受到皇帝如此礼遇的农民,恐怕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仅此一人,世界历史应该也是难得一见,当为明朝最牛农民、御用农民。
朱元璋这个全面监督的机制应该也是开天辟地、石破天惊之举,但有些矫枉过正,而且存在很多不合理性,会造成冤假错案,会扰乱正常政务秩序。如果能有相关配套的律法以及制度同步,保障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双方权益,形成彼此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生态机制,那么这将是一种超前的民主意识,必将影响明朝乃至中国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