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宰相秦桧
秦桧绝对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奸臣,千百年来都一直受人唾骂,至今他的雕像还跪在岳飞墓前。但绝大多数人对秦桧了解却不深,基本上只知道秦桧害死了岳飞,而不清楚他别的历史情节。其书法便是被世人所忽略和不详的历史情节。
秦桧
秦桧(1090-1155),字会之,宋朝江宁府(今江苏南京)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登第,补密州(今山东诸城)教授,曾任太学学正。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与宋徽宗、钦宗一起被金人俘获,后逃回临安。南归后,任礼部尚书,两任宰相,前后执政十九年。
秦桧早年就练习书法,经过多年的磨练,书法写的十分齐整工稳,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种美感,他最喜欢也最擅长的当为篆体,为此他付出了数十年的努力。从书法风格上讲,秦桧的用笔明显带有一些颜真卿的意思,用笔比较厚重,结体也较为宽博,颇有气势。特别是在章法安排上,大开大合,不落俗套,别有一番意趣。
宋 秦 桧 《别纸勤恳帖》
元末明初时有一位著名文学家,名叫陶宗仪,一次偶然的机会,陶宗仪在金陵文庙看见了秦桧的书法,虽然当时只有“玉兔泉”这三个字,但却令陶宗仪却称其字“颇有可观”。近代名家邓散木先生曾夸赞秦桧的书法说:“虽没有虞的温润,颜的雄健,但笔笔圆浑,气势开张,转折处时时有晋人法度,论天资,功力,都在二蔡之上。”但就书法而言,古今之人均有称赞秦桧书法,说明秦桧的书法的确有其过人之处。
宋 秦 桧 《深心帖》
行书《深心帖》,又名《偈语帖》,是秦桧传世墨迹中颇具争议的作品。这幅字帖出自《楞严经》第三卷,书于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之末,秦桧书此帖前三月刚进太师魏国公,帖字所体现出的志满意得、飞扬跋扈之气,比蔡京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人分析此帖笔意在米芾和蔡京之间,大概蔡六米四。如“可”“道”等字和蔡京之书的体势毫无二致。帖中“道”“迦”二字的走之底,除了收笔的收放有别外,提按、转折莫不肖似。这说明了他受蔡京影响之深。其他“寒”“此”等字又和米字仿佛。除字形外,秦桧较好的理解并继承了蔡京、米芾笔遒劲骏爽、结体变化丰富自然的书风。如“舜”“为”“觉”等字的右折顿笔,“希”字中撇与长横接笔处的转笔重顿,都证明了他应是对米芾“八面出锋”深有体会。
宋 秦 桧 《都骑已临帖》
《深心帖》用笔率意自然,松脱舒畅,结字顺势而就,不滞不板,不得不承认秦桧作书的法备态足,无愧于“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誉。
秦桧较为确定的传世书法作品,系南宋曾宏父所刻《凤墅帖》中的《都骑帖》《别纸帖》,此两帖与《深心帖》的书法风格、水准差异明显,《都骑帖》《别纸帖》风格较为平稳,与《深心帖》剑拔弩张之势完全不同。故而,有学者借此认为《深心帖》非秦桧真迹,而是依蔡卞刻本伪造之作。
秦桧的书法作品虽传世寥寥,但是他所创造的一种新字体却沿用至今。宋徽宗时,秦桧主要负责处理御史台衙门的往来公文,他发现各地所用公文字体各不相同,阅览中多有不便,于是秦桧便在宋徽宗廋金体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的字体,宋徽宗看后十分满意,嘉奖了秦桧,更下令将这种文体派发到全国各地,规定各地官员以后上书公文就使用这种文体。后来几经演变,这种文体便逐渐形成了我们现代的“宋体”。时至今日,宋体仍然是应用最广的字体,它为汉字的普及、传播功不可没。
宋 秦 桧 《深心帖》局部
苏轼曾言:“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世之小人,书字虽工,而其神情终有睢盱侧媚之态。”可见自古以来便是,艺由道崇,书以人重。“古之人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必宝也。(欧阳询《笔说》)”由于秦桧因谋害民族英雄岳飞父子,成为千古罪人,然书法一艺难淹其万年之遗臭。故此,他的作品以及他所创立的字体皆遭历史和人民所鄙,终究“湮没不传”。于今人而言,虽憾,却是无可奈何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