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把职教课堂搬到企业、把企业案例移至课堂,推动培养上手快、后劲足的能工巧匠。
【职教前沿】
编者按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提效增速,职业教育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愈加凸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今日起本报推出教育·职业教育专题报道版,对职业教育最新政策、发展趋势,以及职业院校建设动态等进行报道,为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营造良好氛围。
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应优先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专业领域,组织知名专家、业界精英和优秀教师,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
“进入阿里巴巴国际站生态企业参加岗位实习一年来,我掌握了跨境电商平台运营的技巧,熟悉了跨境电商直播技能。”日前,天津职业大学2022届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郭慧拿到了跨境直播行业赛的第一名,她开心地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如今她对跨境电子商务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多认知和热爱,对自己职业生涯也有了更深远的规划。
郭慧是天津职业大学和阿里巴巴国际站共建的天津职业大学阿里巴巴国际站数字贸易人才中心培养的第一届毕业生,在这里,校企师资团队共同授课,指导学生运用企业账号运营真实店铺,提升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
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师等新职业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职业教育的课堂,职业教育已不再是单纯的就业教育。未来,应通过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也提到要“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
为职校关键办学能力提升绘蓝图
“《意见》破除了‘矮化’‘窄化’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直击改革实践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判断,极具理论与实践价值。”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说。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访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方面,《意见》提出优先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专业领域,组织知名专家、业界精英和优秀教师,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
《意见》指出,要做大做强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重点项目,扩大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教育教学与评价方式变革。面向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广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技能型社会建设。
此前,国家层面还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
2022年4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从立法层面对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实施、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等作了全面的制度安排;同年,教育部接连印发《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通知》《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不断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这一连串顶层设计,为促进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提升绘出了蓝图。
让教学与经济发展需求同频共振
打铁还需自身硬,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只靠顶层设计的“指挥棒”还不够,还需要各职业学校苦练“内功”。
2022年12月,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发起成立了常州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协会,此举进一步促进了产业制造向产业“智造”升级,助力了江苏省常州市机器人产业链全面发展。“近年来,学校围绕产业办专业,主动创新,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刘贤锋说。
像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这样围绕产业办专业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抓手。
扬州市职业大学党委委员、副教授花军认为,职业教育更加注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科创团队培养、职业导向等方面,要精准对焦城市发展与产业升级的人才需求。
目前,全国很多职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贴紧经济发展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教学。
天津职业大学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随时将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融入课程。“学校打造了10个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调研,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模块化课程、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新型教材,实施项目化教学,开展证书培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天津职业大学校长郑清春介绍。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区域经济需要和地方产业需求,实现专业的不断优化和动态调整,动态深化学制改革,不断实现专业结构重构。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光文介绍,学院对接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并将这“四新”纳入教育教学,共同开发四位一体的标准体系,以新标准引领专业变革、引领新课程建设,形成产业、技术变革与教学改革同频共振的良性机制。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与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派师资、共享实训条件,部分企业还设立奖励基金,有效促进了办学质量。学院通过主动对接产业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水平显著提升。
加强实习实训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指出,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和应用。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也是关键一环。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眭碧霞表示,实习实训既能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训练,也能让学生提前熟悉岗位、融入社会。
“《意见》提出,鼓励学校、企业以‘校中厂’‘厂中校’的方式共建一批实践中心,服务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等。只有将理论教育和技能实训紧密结合,才能打造出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朱敏介绍道。
为此,职业学校纷纷在增强技能实训方面做出有益尝试。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过构建“真实设备+虚拟仿真”相结合、“线下实训+线上实训”相结合等“六个结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保持实训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一致,实现高水平、专业化的技术技能培养。
为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行业、企业、社会服务的功能,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与企业共建混合所有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解决了学校实践教学缺乏真岗实干的短板。依托该实训基地,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增加了半年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跟岗实习,完善了“校内仿真+校内全真+校外顶岗”的能力渐次提升的实践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