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不堪的,朱高煦就是一个可怜人罢了。
朱高煦对于永乐朝的功劳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这么说若没有朱高煦,就没有后来的永乐帝。
“靖难之役”时,朱高煦曾三次救朱棣于危难之间,让他逃过一死,也就是这数次舍生忘死的拯救,才让朱棣有了后来登基称帝,开创不世之功业的机会。
建文二年(1400年)4月,建文帝军大将军李景隆率军60万进抵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容城、定兴一带),欲图谋朱棣大本营北平,朱棣闻询,急率20万前往白沟河御敌。24日,朱棣军沿苏家桥(今河北保定东北)循河而进时,建文军先锋官平安部万余人突然发难,朱棣军惊慌失措,一时死伤惨重,朱棣只得引军而退。25日,朱棣再次率军渡河求战,建文军在大都督瞿能父子的督战下奋勇向前,朱棣军再次大败,燕后军将领房宽部、陈亨中伤而逃。与此同时,建文军统帅李景隆突然挥师绕至朱棣军背后,与先锋官平安部前后夹击,朱棣陷入重重围困之中,三易其马,慌乱逃窜,几被瞿能所获。
就是在这危急关头,朱高煦始终是寸步不离地保护者朱棣,而后更是亲率精骑冲阵,斩杀建文军大都督瞿能父子,之后随着瞿能的被杀,建文大军阵脚大乱,朱棣军乘势反攻,建文军大败,死伤10余万人,最终朱棣赢得了胜利。
建文二年(1400年)12月25日,建文军与朱棣军在东昌发生大战。东昌之战初,建文军将领盛庸利用朱棣骄傲自满的心思将其诱入到预先设下的埋伏圈中,而后将其团团围困。此后燕军眼见朱棣被围,燕军张玉、朱高煦遂引兵来救,朱高煦负责杀入重围援救朱棣,张玉则负责吸引分散敌军,如此在朱高煦的力战下,朱棣终于逃出生天。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在浦子口被建文军击败,再一次陷入重围,此时朱高煦又再一次如神兵天降般率军来到朱棣的面前。而本已绝望的朱棣,看到朱高煦的到来是欣喜万分,他大喜道:“我已精疲力竭了,我儿应当奋勇再战”,并又抚摸着朱高煦的背说道:“努力罢!世子常常生病”,如此在朱棣十分含蓄的说道以后这天下终究是你的的话语中,朱高煦是亲率大军舍生忘死的与建文军血战,最终击建文军大败,朱棣再一次死里逃生。
可以说若不是朱高煦一次又一次拿自己的命去与建文军奋战,朱棣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回,又哪里有后来的霸业呢?因此,朱棣能成就日后的霸业,朱高煦绝对是功不可没的。
但就是这么一位有再造永乐社稷之功的皇子,在朱棣登基称帝后,却是遭遇到了一连串沉重的打击,而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他的父亲朱棣给了他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就是这个虚幻的梦想让朱高煦的后半生最终变的是穷途末路。
那这个梦想是什么呢?就是建文四年,朱棣被围困在浦子口时候,他对朱高煦所许下的一个诺言,那就是日后继承天下的会是你。就是这个承诺,让日后的朱高煦燃起了争夺储君之位的梦想,而为了这个梦,他是舍生忘死,为了让父亲朱棣夺得天下,他每战都是冲锋在前,英勇无敌,因此身上是伤痕累累,往往是旧伤未好,新伤又现。
可就是这样努力,更是替朱棣打下半壁天下的朱高煦,他做储君的梦想却是被自己的父亲朱棣给亲手捏碎了。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正式昭告天下立朱高炽为皇太子,而朱高煦则是被册封为汉王,藩国云南。
就这样,在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梦想被彻底击碎,朱高煦开始彻底的变得疯狂了起来。为了让储君之位回到自己的手上,他开始变得丧心病狂,先是为了陷害太子,致使解缙冤死、黄淮入狱,后眼见陷害太子无望,更是欲图谋反,在南京他私自招募精兵三千人,又击杀兵马指挥徐野驴,僭用御用车马器物,欲图兵变。而后,他的意图遂被朱棣发现,并被严惩,但朱高煦依旧是死性不改。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太子朱高炽继位,是为明仁宗。此时朱高煦就再次欲图造反,他派亲信入京,伺机叛乱,可始终是没有机会。而朱高炽虽明知朱高煦有反心,可仁慈的他顾念亲情,并未惩罚于他,反而是将朱高煦召回京城,增加其俸禄,赏赐宝物数以万计,仍命他返回乐安,还将他的长子封为世子,其余儿子均封为郡王。
不过朱高炽这般仁义的举动并未让朱高煦有什么悔意,反而是让他变本加厉。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病逝,太子朱瞻基从南京赶往北京奔丧,就在这时,死性不改的朱高煦居然想杀掉自己的亲侄子,不过因行动仓猝,最终并没有成功。
当然朱瞻基同他的父亲朱高炽一样,他对朱高煦也是十分厚待,给予他的待遇要远胜于诸王。可就是这样,朱高煦不但不领情,反而是认为朱瞻基软弱无能,时惧怕他,也就是这个心思,让朱高煦最终走上了谋反之路。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起兵造反,但不久即被朱瞻基平定,朱高煦被俘。而后百官皆建议朱瞻基杀掉朱高煦,但他却始终下定不了这个决心,他还是想着留下自己这位劳苦功高的叔叔的性命,因此最初朱高煦只是被贬为庶人,囚禁于皇城西安门内,朱瞻基还是希望他能幡然悔悟,迷途知返。
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朱瞻基下定决心要杀掉朱高煦。某一日,朱瞻基去探视朱高煦,却被朱高煦故意绊倒,这时他才彻底明白自己这位叔叔是不可能醒悟的,无论自己如何对待他,他都不会把自己当成亲人,如此留他又有何用。最后朱瞻基就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希望憋死他,可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缸顶起,于是朱瞻基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将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
只得说,朱高煦有这般下场,这一切都是他的咎由自取,如果朱高煦在后来能够摆正心态,安安心心的当他的藩王,他的结局绝不会是如此悲惨的,只会是享尽荣华富贵,然后安享晚年,只是朱高煦自己作死,这真是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