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唐玄奘和李世民是结拜兄弟吗?真是电视剧演的那样吗?

唐玄奘和李世民是结拜兄弟吗?真是电视剧演的那样吗?

在电视剧《西游记》里,女儿国国王亲切地称唐僧为“御弟哥哥”,那么你知道,唐僧为什么被称为“御弟”吗?

原来在此前,唐僧表示愿意到西天求取真经,将佛法普及到大唐,唐太宗李世民听后非常高兴,说道:“法师真乃忠贤高人,不畏惧一路艰难险阻,跋山涉水,朕愿意与你结拜为兄弟!”

就这样,两个人象征性的拜了四拜,唐僧也就成了李世民的“御弟”了。以后唐僧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经归来,李世民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亲自迎接,可谓是隆宠备至。

那么我们还想问的是,这是电视剧里的情节,真实的历史上是这么回事吗?

当然不是了,在真实历史中,唐太宗和玄奘还真没有结拜过兄弟。

在电视剧《西游记》中,唐僧要到西天取经,唐太宗那可是亲自相送。可是在现实中,玄奘是一个人孤零零上路的,而且他还是个“偷渡客”。

有史料记载,这次西行取经,玄奘是:

“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等于说玄奘是违反了唐朝宪令,偷偷跑出去的。那么玄奘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原来在玄奘取经的时候,唐朝才刚建立没多久,也就是刚建立八、九年的时间,局势并不怎么稳定。用史书上的话来讲:

国政尚新,疆界不宁。——《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当时唐朝和吐蕃、突厥关系都比较紧张,出于多种考虑,下达了“禁边令”,通常情况下,是禁止国民出境的。

法律明文规定,凡是想通过边境,一律得持有朝廷发放的通行证,也就是所谓的“行牒”,方可度关。

“出塞逾月者,给行牒”。——《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尚书省·刑部》

长期在外,需要持有特殊旅行证“长籍”。

“猎手所过,给长籍,三月一易”。——《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尚书省·刑部》

没有证件私自过关者,属于违法偷渡行为,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刑事处罚。

“若无公文,私从关门过,合徒一年;越度者,谓关不由门,津不由济而度者,徒一年半”。——《唐律疏议笺解》卷八《卫禁律》

当时玄奘想要西行求法,原本是向朝廷提交了申请行牒的文书的,只不过没有得到唐太宗的批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玄奘和唐太宗确实没啥交情,两个人大概都不认识,更别说有什么“御弟”身份了!

申请行牒失败,玄奘只能一边学习梵文(为以后做准备),一边等待着机会。

公元627年的秋天,长安发生了一场罕见的霜灾,严寒冻死了关中地区所有的庄稼,这意味着第二年粮食肯定是收不上来了,到那时很可能会发生饥荒。为了避免这场饥荒。朝廷下令,打开城门,放任灾民自行逃难,缓解长安城内粮食方面的压力。在逃难的人群中间,就有玄奘,不过他与其他寻找食物的难民不同,玄奘离开长安不是逃荒,而是为了实现根植于心中多年的一个梦想,他的目的地在遥远的印度。

也就是说玄奘是偷偷跑出去的。当玄奘行至凉州(今甘肃武威)附近时,还是被官府发现了,当时凉州都督李大亮,收到了一封密报,有一名僧人到达凉州,有出境的意图。史书上记载的原话是:

有僧从长安来,欲向西国,不知何意。——《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李大亮得到这个消息以后,认为不能掉以轻心,派人把玄奘找了过来,李大亮明确地勒令玄奘打消西去的念头,往东返回长安。

玄奘这时陷入了两难,返回长安,就无法求得真经,而继续西行,一旦被捉,必定重罪严惩。在这种情况下,玄奘下定决心,没有回头路,从凉州再往西走。

当时河西地区的佛教领袖,叫慧威大和尚,派两个亲信弟子慧琳、道整,给玄奘带路,悄悄地护送玄奘离开凉州。

历史记载,途中玄奘害怕被抓住,穿过大唐控制的西域地区时,白天都不敢出行,只有晚上趁着月色,才敢悄悄赶路。

玄奘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品格非常高洁,道德非常高尚,但是他这种举止,毫无疑问是一个偷渡客的样子。

离开凉州,到了瓜州。一到瓜州,就被瓜州刺史独孤达给发现了,以为他是从首都长安云游到此的高僧,还热情地设宴款待了他。

可是当时凉州的通缉令已经下来,说:

“有僧字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县宜严候捉。”——《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这份文书、这份通缉令落到了州吏李昌手里,李昌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李昌拿着通缉令,去找玄奘,问了一句话:

“师不是此耶?”——《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您不是这通缉令上的人吗?”

玄奘没有说话。

李昌又问:

“师必实语,必是弟子为师图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您必须说真话,如果您是,我替您想办法。”

玄奘实话实说,自己就是那名僧人。

李昌接着说:

“师实能尔者,为师毁却文书。”——《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如果您真的能够西行求法,我就替您把文书撕了。”

“师须早去。”——《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您应该尽早离开瓜州,快走!”

玄奘这才逃了出来,继续西行。

虽然地方下达了通缉令,但是没有拦住玄奘,没拦住是因为有人帮忙,有一众虔诚的佛教徒,比如惠威大和尚和他派来的弟子,还有帝国的官员,比如说李昌。

玄奘继续西行,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那真是险象环生。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他九死一生。就是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玄奘西行所经受的苦难,那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玄奘经历了千难万险,由此可见,唐太宗确实没有在玄奘取经的路上给他提供帮助,没有给他过关的行牒。实际上当时唐太宗很可能都不认识玄奘,因为当时唐代尊崇老子,国教是道教,上朝排列朝班时道教站在第一位,佛教站在第二位,李世民不关心佛教,不管取不取经这些事。

所以说在取经之前,玄奘和唐太宗并不认识,玄奘更不可能是唐太宗的“御弟”。

不过历史上又可以称玄奘为“御弟”,玄奘的皇兄不是唐太宗,而是另有其人。

公元629年,玄奘去西天取经途经高昌,高昌位于吐鲁番盆地边缘,那是西域最大的城邦国家,也是一个佛教国家,玄奘到达前,这个国家已经在当地立足了100多年。高昌国的国王叫鞠(jū)文泰,是一位胡化的汉人,同时也是佛教徒。

当鞠文泰了解到唐朝的佛学大家玄奘要赶往印度取经后,便派出使者寻找玄奘,要将其请来高昌,为百姓讲解佛经。

玄奘到达高昌后,高昌国王鞠文泰以殷勤的招待和优厚的礼遇,希望把玄奘留下,让他就此常驻在高昌,让高昌百姓感受佛法的博大精深。

弟子慕乐法师,必留供养,虽葱山可移,此意无移。乞信愚诚,勿疑不实。——《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鞠文泰说:“我非常地敬仰法师,我非常想把您留下来,就算葱山可以移动,我想留下您的心意也绝不会动摇。”

虽然鞠文泰苦苦相留,但是,玄奘决意西行,玄奘对鞠文泰说:

王之深心,乞待屡言然后知也。但玄奘西来为法,法既未得,不可中停,以是敬辞,愿王相体。——《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玄奘说:“您的心意我早就明白了,您也不必这么发誓,我是去求法,我还没有求得佛法,没有到达目的地,我的目标没有达到。希望国王您能够体谅我的心情。”

高昌王发火说:

弟子有异途处师,师安能自去,或定或留,或送师归国,请自思之,相顺犹胜。——《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鞠文泰说:“您可别不识抬举啊,我还有别的办法处置您,您或者留在高昌做国师,或者被遣送回长安。您仔细想想,顺从我的意思更好一点。”

看起来无论如何都无法再继续西行了,玄奘会怎么办呢?

首先,玄奘向高昌王表明了自己一定要西行取经的坚定态度:

玄奘来者为乎大法,今逢为障,只可骨被王留,识神未必留也。

玄奘说:“我来到这里是为了佛法,现在遇到了障碍,我的骨可以为国王所留,可是我的意识、我的神明未必会留在高昌。”

然后,玄奘绝食以死明志,接连三天三夜都未曾进食喝水,到了第四天的时候玄奘已是奄奄一息,鞠文泰看到唐朝高僧居然如此决绝,心下十分愧疚,最终,只能答应玄奘放他西行。

任法师西行,乞垂早食。——《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鞠文泰请求玄奘能够在佛前与自己结拜为兄弟。就这样,结拜仪式由鞠文泰的母亲主持,安排得极为隆重,两人又叩又拜结为异姓兄弟。

《西游记》中玄奘这个御弟身份的原型,这个故事的来源,应该就在这里。

只不过并不像小说里那样,玄奘并没有和唐太宗结拜为兄弟,而是高昌王结拜为兄弟。

鞠文泰还提出附加条件,玄奘取经成功回来,务必再经过高昌,停留三年,为百姓讲经说法。

高昌王鞠文泰还给这个“御弟”准备了很多东西,鞠文泰为玄奘准备了穿越雪山与大漠所特制面罩和头套。以及适应不同气候区的僧衣,100两黄金、30000量白银和绫罗500匹。这是可供普旅行者使用10-20年的路费,能保证玄奘在前往印度的路上不至于忍饥挨饿;临走时鞠文泰还替他准备了30匹骏马、1个高昌官吏、25个胡汉随从与4个僧人组成的小队伍,让沿途城邦不敢轻视刁难,并让他们带上足够旅行20年所应用的物品;当时西域各国都信仰佛教,鞠文泰为玄奘办理了通关文书,写了24封亲笔信,给沿途24国的国王,并随文附上了厚礼,以便玄奘过境时能得到照顾;

此后的行程一路绿灯,玄奘从此变成合法旅行者,只不过是高昌国的。

玄奘一行历尽千辛万苦,越过葱岭,来到了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共和国);又经过现在的阿富汗地区,于公元28年到达北印度。

玄奘开始作全印度的旅行,访问佛教古迹,向名师学习。

后来,玄奘来到了印度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那烂陀寺的长老,是玄奘取经前在长安时就听说过的戒贤法师。经过戒贤法师的严格考查,决定把“三藏法师”的称号授于玄奘。

原来,佛教的法师根据学识来决定等级的,在那烂陀寺学习的4000多名和尚中,精通20部经律论的有1000多人,精通30部经律论的有500多人,要精通50部经律论的,才能称为“三藏法师”。

当时整个那烂陀寺,只有九个人得到这个称号,现在加上玄奘,成为了第10个。这也是玄奘后来被称为“三藏法师”的由来。

玄奘在那烂陀寺,拜戒贤法师为师,直接研究佛经原文。5年之后,他游学印度各地,并且演讲佛典,还参加同印度高僧的佛法辩论,取得了全胜,从此玄奘名扬全印度。

玄奘这次西行,历经17年之久,途径138个国家,5万里行程。在异国的土地上,他被奉为先知,在佛陀的故乡,他成为智慧的化身。因为他的缘故,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

那么唐太宗是什么时候和玄奘正式见面的呢?那要等到玄奘取得真经,返回长安的时候了。这时候的玄奘已经是一位得道高僧,早已名满天下,但是也没有小说、电视剧里描写的那样,唐太宗也没有亲自出城隆重迎接。事实上当时唐太宗并不在长安,而是安排房玄龄来迎接,房玄龄竟然对玄奘归来的日子估算有误,当玄奘到达长安的时候,迎接的人一个都没有,还是之前经常听玄奘讲法的老百姓看到他的穿着,认出了他,房玄龄这才手忙脚乱地准备起了欢迎仪式来。

玄奘返回长安时,带回了佛经657部,佛的舍利150粒,高三尺五寸的释迦牟尼金质塑像一座,以及其他金质、银质的佛像许多座和花果种子等。

此后,他刻苦翻译佛经,在20年间他翻译的佛经,达到了47部,1335卷,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世民,唐太宗,结拜兄弟,长安,通缉令,唐僧为,玄奘,大慈恩寺,三藏,凉州,消息资讯,唐太宗,高昌,玄奘,鞠文泰,凉州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世民,唐太宗,结拜兄弟,长安,通缉令,唐僧为,玄奘,大慈恩寺,三藏,凉州,消息资讯,唐太宗,高昌,玄奘,鞠文泰,凉州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世民,唐太宗,结拜兄弟,长安,通缉令,唐僧为,玄奘,大慈恩寺,三藏,凉州,消息资讯,唐太宗,高昌,玄奘,鞠文泰,凉州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