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打仗——全靠三板斧,程咬金卖耙子——一路横刮,程咬金的本事——就那么三斧头……
这一窜歇后语,道出了程咬金在民间的兴旺人气,就像他这个名字一样,特别讨喜,很接地气。演义评书中,程咬金是个大福将,贫农出身,私盐贩子,义气很重但狡猾自私,运气超级好,总能逢凶化吉,深受百姓的喜爱。
而在正史中,程咬金也是非常的有地位,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受李世民器重,还被列为了凌渊阁24功臣。
李世民去世后,太子李治继位,也就是历史上的唐高宗。唐高宗先是娶了自己父亲的妃子武则天,然后在公元655年,把武则天立为皇后。又过了35年,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
从皇后到称帝,武则天一路上无不伴随着朝廷文武百官的抵制,可是武则天的手腕也是足够的硬,先后扳倒里了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在内的一众官员。
可以说随着武则天的上位,大多数李唐功臣都遭到了剪除,但武则天却一直没有谋害程咬金,这是为何呢?
关于其中的原因,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直到程咬金墓碑的出土,才揭开了陈咬金的身世之谜,也让关于他的许多疑问有了答案。
下面让我们结合程咬金墓碑和文献记载(墓碑中只记载了他的出身和效力大唐时期,中间效力瓦岗军、转投王世充都一笔带过了,所以需要相关文献进行补充),一起来全面的、全景式的了解一下,最真实的程咬金。读完后你一定会有收获,并且你会发现,原来他和我们通过文艺作品知道的程咬金有很大的不同!
程咬金身世之谜
在文艺作品里,程咬金完全是草根出身。那么在真实历史当中呢?
其实关于程咬金的身世,在正史里并没有过多记载,无论是《新唐书》,还是《旧唐书》,都没有对程咬金的身世有所交代,只短短地写了一句:
“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也。”
可以说程咬金的身世一直是个谜,当然,这一情况,只限于1986年之前!
1986年4月份,考古学家发现了程咬金墓,并对程咬金墓进行了一次挖掘。墓内基本上没有什么文物了,估计是被盗墓贼盗走了,但是还剩下一方石头没有被拿走,而这方石头是什么呢?不是别的,正是程咬金的墓志铭,它的出土,也揭开了程咬金的身世之谜!
根据墓志铭记载:
“曾祖兴,齐兖州司马;祖哲,齐黄州司马”。
也就是说,程咬金的曾祖父名叫程兴,在北齐时期担任兖州司马,祖父名叫程哲,在北齐担任黄州司马。也就是说程咬金的曾祖父、祖父都是北齐时候的地方官。
墓志铭中还记载:
“父娄,济州大中正”。
也就是说程咬金的父亲名叫程娄,职位是济州的大中正。
这里说的“大中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职,是负责点评地方上的人物,根据他们的点评,官府来任命官员。而且这个职务历来由地方豪族担任。可见程家是济州的地方大族。
既然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是官员,程咬金为什么没有谋得一官半职当当?做一个“官四代”呢?原因说来也简单,因为他家是北齐的官员,到了北周灭北齐之后,那就什么都不算了。不过程家仍然是大族。
我们知道,程咬金生活在隋朝末年,当时天下大乱,盗贼四起。凭借家族的威望,程咬金征集乡民组建了一支义军,人数不多但是战斗力十分强悍,保护当地百姓不被流寇侵害。
但是到了后来,程咬金无力再维持这支义军了,程咬金率领这支义军加入了瓦岗军。
程咬金投奔瓦岗军之后,得到李密的重用,任命他为内军骠骑。
李密曾经在瓦岗军中选出8000人,组建一支军队,是精锐中的精锐,号称可敌百万。这8000人由四个人管理,包括秦琼、程咬金等人,所以在瓦岗军程咬金是非常受重视的。
演义里说程咬金只会三板斧:掏耳朵、劈脑袋、剔牙齿,过了这3招,他就没辙了。殊不知这可是大大冤枉了程咬金的战斗力!
那么程咬金的战斗力如何?在效力瓦岗军的时候,程咬金有过很多出彩的表现。根据史料记载,程咬金在瓦岗军打得最出彩的一场仗,要数对抗洛阳的王世充。
当时王世充在洛阳杀掉了隋朝的末代皇帝隋恭帝杨侗,自立为帝。他称帝以后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攻打瓦岗军。
在这一仗中,程咬金大出风头,瓦岗军中的单雄信主动迎战,结果战败,然后李密派裴行俨和程咬金两个人去救援。救援过程中,裴行俨中箭,从马上掉下来,敌人要活捉他。程咬金见状,挥舞着长枪,把敌人赶跑了,然后把裴行俨抱起来,放到自己马上,二人同骑一马往回奔,肯定跑不快,结果被敌人的骑兵追上了,有一个骑兵追上了程咬金,用他那长矛一下就刺了过来。受伤的程咬金转过身来,生猛地折断了敌人的长矛,然后把这个敌兵给杀死了。其他敌兵看到这个场景后大惊失色,停步不前。这就把裴行俨的命给救了下来。
然后程咬金又和其他的人一起掩杀过去,大败敌军,瓦岗军获得了胜利。
可是好景不长,虽然这场前哨战瓦岗军打赢了,可是王世充多奸诈,失败当晚他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出一个偷袭计划,第二天他派遣200名骑兵偷袭瓦岗军大营,四处纵火,结果瓦岗军的将士们四处奔逃。就这样瓦岗军顷刻间瓦解了,江湖上响当当的瓦岗军退出了历史舞台。
瓦岗军失败以后,李密投奔了他的老本家李渊,秦琼、程咬金、裴行俨等人投奔了王世充。
其实王世充非常重视程咬金的,高官厚禄都给了他。可是程咬金始终都看不上王世充这个人。
程咬金为什么看不上王世充呢?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王世充是靠拍隋炀帝的马屁上位的,难以服众。其次,王世充说话有点“碎嘴子”,啰啰嗦嗦个没完。《旧唐书·王世充传》记载:
“世充每听朝,必殷勤诲谕,言辞重复,千端万绪,百司奉事,疲于听受。”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王世充杀害了裴仁基和裴行俨父子。父子俩以前都是瓦岗军的将领,瓦岗军解散后跟秦琼、程咬金他们一起来到王世充这边,可是父子俩渐渐地对王世充的行事作风感到不满,想找个机会杀掉王世充,然后重新拥立杨侗为帝。可是这个计划走路了风声,被王世充知道了,王世充先下手为强,将被裴氏父子满门抄斩,随后把杨侗也给杀了。杀掉了裴氏父子,让秦琼和程咬金等人很愤怒。
所以他们要离开王世充。密谋的时候,程咬金说:“王公才识风度浅薄狭隘,却爱乱说,喜欢赌咒发誓,这不过是老巫婆,哪里是拨乱反正的君主!”
所以他们下定决心找个机会要走。
不久机会来了,王世充的军队与唐军交战,结果在阵前刚列好阵势,秦琼和程咬金等数十人,骑马向西跑出一段距离后,下马冲着王世充作了一揖,然后说:“虽然你对我们礼遇有加,但我们不想在效忠于你了,告辞告辞。”王世充傻愣在原地,出于武力值相差太大,也不敢上来追,就任由他们离开了。
李渊命令秦琼和程咬金等人到李世民的麾下。李世民早已听说过他们江湖上的大名,任命程咬金为左三统军。程咬金为表忠心,就改名叫程知节了(为了保持行文一致,我们还是以“程咬金”称呼他)。此后程咬金为李世民死心塌地的效力,屡立战功。程咬金先后击败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为唐朝的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被封为宿国公。
在玄武门事变中,展现了程咬金敏锐的判断力。他是让李世民下定决心的关键人物。
武德九年(626年),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关系日益紧张,双方仿佛都知道有一场决战不可避免。李建成忌惮李世民身边的大将程咬金,想找个机会把程咬金赶走,这样秦王府的实力就会大减。李建成向李渊进谗言,说程咬金的坏话,果然李渊相信了他的大儿子,准备把程咬金发配到康州任刺史。康州在今天的广东地区,一旦去了那里,如果宫内起事,程咬金肯定赶不过来。
当时这个任命一下来的时候,程咬金马上就判断出这是太子和齐王要动手的信号,他找到了秦王,劝告秦王要早下决心。
“大王手臂今并翦除,身必不久,知节以死不去,愿速自全。”(《旧唐书·程知节传》)
大王被剪除了左膀右臂,自身安危也必定难保,我有死而已,希望您能快些自保!
《程知节墓志铭》记载说:
“寻奉教留住。”
“奉教”,什么叫做“教”?亲王的命令称之为“教”,换句话说,谁把他保住了呢?也就是李世民把他保住了,没有让他去康州。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程咬金也参与其中,不过并没有直接参与战斗,而是留在大后方洛阳,作为李世民万一失败后的退路(具体就不展开说了,而且这一点争议比较大)。最终,玄武门之变以李世民的胜利结束,程咬金也得到封赏。
《程知节墓志铭》记载说:
颁乎大赉,赏绢六千匹、骏马二匹、并金装鞍辔及金胡瓶、金刀、金碗等物,加上柱国,授东宫左卫率。寻拜右武卫大将军。
在玄武门事变之后,他因功受赏,绢六千匹,骏马两匹,还有一大车的金银器,并拜为右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贞元十七年(643年)二月,李世民命人画二十四幅功臣的画像,皆真人大小,挂到凌烟阁永远被人铭记。程咬金作为大唐开国的重要功臣,也位列其中。
李世民去世后,程咬金辅佐太子李治登基,并在太子门外连续守卫三个月,可谓对李家王朝赤胆忠心。
从《程知节墓志铭》上来看,除了出身、经历、功绩等以外,对程咬金的死亡时间也有记载,而且和民间传言不同。
民间传言程咬金非常长寿,是一个百岁老人,所以可以参与反抗武则天的事情中,而根据墓志铭来看,程咬金77岁时就死了。
《程知节墓志铭》记载:
“ 以麟德二年二月七日, 遴疾莞于怀德里第, 春秋七十有七。”
麟德二年是公元665年,这个时候,唐高宗李治都还活着,而武则天称帝则是在公元690年,所以说,武则天称帝的时候,程咬金已经去世25年了,不可能反抗武则天了!
事实上,如果武则天称帝的时候,程咬金还活着,以他的脾气,很有可能也会反抗武则天,他敢反抗武则天的话,以武则天的性格来看,她应该还是会动手对付程咬金的!
小结:程咬金祖上显贵,是前朝官员,无奈生在乱世,投奔了瓦岗军,后短暂效力王世充,最后终遇明主李世民,成为唐朝一员名将,封宿国公,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