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明在朱元璋面前说好了以德服人,为何朱允炆登基之后要暴力削藩

明明在朱元璋面前说好了以德服人,为何朱允炆登基之后要暴力削藩

前言: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深受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信任和器重的皇太子朱标不幸去世,年仅38岁。当年九月,朱标次子朱允炆被册立为皇太孙。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二月,蓝玉案爆发,大批开国勋贵被清洗。此外自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十一月起至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二月止,颍国公傅友德、永平侯谢成、定远侯王弼、宋国公冯胜又相继被赐死。

皇太子朱标剧照

朱元璋得意地对朱允炆表示,现在兵权都交到了戍边亲王手上,以后你既不用担心北元犯境,又不用担心权臣篡位了。然而皇太孙却问了一句让皇祖父扎心的话,诸王可以抵御北元,谁来抵御诸王呢?老朱惊呆了,自己儿子还靠不住吗?于是他反问朱允炆,你觉得该怎么办?

太祖语太孙曰: “朕以御虏付诸王,可令边尘不动,贻汝以安。”太孙曰:“ 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太祖默然,良久曰:“ 汝意如何?” 太孙曰:“ 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太祖曰:“ 是也,无以易此矣。”—《皇明史窃·卷三革除记》

对于朱元璋来说,朱允炆的方案环环相扣,可以说考虑得非常成熟了。事实上朱棣篡位以后一样要削藩,使用的方法和朱允炆在这里的说法基本大同小异。

朱元璋与朱允炆剧照

朱允炆的实际做法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初十日,一代雄主朱元璋驾崩,享年71岁,谥曰高皇帝,庙号太祖。皇太孙朱允炆登基,一场针对太祖系亲王的削藩风波即将刮起。其实当年朱允炆嘴上说得漂亮,其实心中一直存着将藩王一棍子打死的念头,这从他和东宫官属黄子澄在皇宫东角门的对话就可以看出:

惠帝为皇太孙时,尝坐东角门谓子澄曰: “诸王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奈何?”对曰: “诸王护卫兵,才足自守。倘有变,临以六师,其谁能支?汉七国非不强,卒底亡灭。大小强弱势不同,而顺逆之理异也。”太孙是其言。—《明史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九》

因此朱允炆登基之后立刻找到黄子澄,表示要践行当年东角门之约,随即君臣二人拉上兵部尚书齐泰就如何削藩进行了激烈的磋商。

齐泰的战术是由难而易,先一拳打死燕王,则其余诸王皆不足道哉。黄子澄则认为应该先易后难,把燕王的羽翼剪除后,再将其剿灭。齐泰的方式简单而直接,但是容易在史书中留下骂名。毕竟燕王十分狡猾,从未给朝廷留下任何违法乱纪的把柄。而黄子澄的方法则阴险得多,他通过剪除实力弱的藩王,给燕王施加压力,迫使他主动犯错,可以让朝廷师出有名。

朱允炆剧照

最终黄子澄的方案得到了皇帝的首肯,而周王朱橚成为了第一个不幸的倒霉鬼。这个选择,是大有讲究的。首先朱橚的封国在河南开封,离京师南京不远。其次和其他几位戍边亲王相比,周王的河南三护卫又几乎未曾经历过血与火的磨练,战斗力并不强。最为关键的是现在伦序在前的秦王、晋王都已去世,燕王这个宗人府右宗正就是宗室中资格最老之人,朝廷可以让他来给周王定罪。而周王是太祖嫡幼子,燕王的亲弟弟,朱棣会大义灭亲么?一旦他对周王有所回护,朝廷立刻就可以将他们打为一党。

当年八月,曹国公李景隆以备边为名率师北上,中途突然包围周王府,将包括朱橚在内的周府宫眷全部捉拿回京。同时一封敕书送往北平,让燕王出面给周王定罪。

初周王被执,果敕上议其罪。时上居丧守制,忧悒成疾。见敕惴惴不知所为,乃上书曰: “若周王橚所为,形迹暧昧。幸念至亲,曲垂宽贷,以全骨肉之恩。如其迹著,《祖训》具在,臣何敢他议?臣之愚议,惟望陛下体祖宗之心,廓日月之明,施天地之德。”其言恳恻深至,建文君观之戚然,以示齐泰、黄子澄曰: “事莫若且止。”—《明太宗实录卷一》

曹国公李景隆剧照

谁说《太宗实录》全是诽谤朱允炆的?这里不是给他在洗白么。朱棣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一番回复滴水不漏,让朝廷结结实实的一拳打到棉花里,反而把自己弄得有些狼狈。不过朱允炆话虽如此,后续动作却一点也没有放松。既然A计划不奏效,那就启用B计划。

在此后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北平三司高官全部换成了朝廷方面空降过来的自己人,燕王护卫则被调往开平,甚至连燕王府长史葛诚等人都被策反。而朱棣的对策是什么?束手无策,甚至把自己仅有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派往京师去做人质。

然而朝廷收手了吗?并没有!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奉旨率军分驻开平、临清、山海关,对北平形成合围之势。北平城内另外和燕王府渊源甚深的北平卫和永清卫官军,则被调往彰德府和顺德府。燕王的身边,只剩下八百名亲信护卫。与此同时,有可能对北平提供支持的青州齐王、大同代王相继被废为庶人。当年和朱棣一起参加了皇太孙册封大典的湘王朱柏,则被活活逼死。此外为了获得云南沐家的支持,朱允炆又废黜了岷王朱楩。

按照正常的观点,此时的燕王朱棣已经成为了笼鸟池鱼,只等着朝廷给他最后一击。然而燕王就凭着八百护卫奋起反抗,依靠其镇守北平二十年的崇高威望迅速控制九门。而那些分散在各处的原燕王府将领在听说朱棣起兵之后,全都冒着诛灭三族的风险聚集到他们敬爱的燕王殿下身边。这样的号召力,自然就是原罪。但是为什么建文帝削藩不得人心呢?

方孝孺剧照

朱允炆急于削藩的原因

朱允炆当年之所以能成为皇太孙,靠的就是没有背景。朱元璋在清洗了武勋集团之后,留了一个亲王戍边,曹国公、长兴侯、武定侯等少数勋贵辅政的朝堂架构。在这个大框架下,各地亲王互相牵制,武勋居中策应,可以说将内外平衡保持得非常好。

然而朱元璋低估了江南地主集团的实力,这些人虽然在洪武朝饱受打压,但却把宝全压到了皇太孙朱允炆身上。我们来看看建文朝大臣都是哪里人:黄子澄江西分宜人,齐泰应天溧水人,方孝孺浙江宁海人,黄观池州贵池人,郑居贞徽州长龄人,陈迪直隶宣城人,卓敬浙江瑞安人,卢迥浙江仙居人,练子宁江西临江人,清一色的江南地主集团代言人。

朱元璋的年号是“洪武”,朱允炆即位后改年号为“建文”,这是妥妥地和祖父唱对台戏。洪武朝的时候,文官最高不过正二品。到了建文朝,六部尚书由正二品升至正一品,皇帝本人又对方孝孺等人言听计从,文官们已经稳稳压过武勋一头。以至于朱棣在写给李景隆的信中会生出如此的抱怨: “天下之人但知有尚书齐泰等,不知有朝廷。”

朱允炆剧照

在洪武朝,朱元璋严禁江浙人出任户部官员,并且给江浙苏松地区定下重税。后世的大聪明们认为这是朱元璋为了惩戒江浙人当年支持张士诚。可能在他们眼中,国家大事就是过家家而已。以朱元璋这样底层出身,历经千难万险才执掌大权的政治家,会仅仅为了个人好恶对某个地方的人,某个地区的税收实施长达数十年的惩戒吗?想想明末东林党人把握朝政, “众正盈朝”的时候,朝廷为什么收不上税,就知道太祖皇帝有多么高瞻远瞩。

然而朱元璋一死,江南地主迅速重新把持户部,而且还在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宣布“均江浙田赋”。明朝赋税并不高,田税和商税都是三十税一。江南的税重,是因为这里亩产高。现在把富庶的江浙地区的税赋,降到贫瘠的陕北地区相同,到底肥了谁呢?

诏曰: “国家有惟正之供,江、浙赋独重,而苏、松官田悉准私税。用惩一时,岂可为定则。今悉与减免,亩毋逾一斗。苏、松人仍得官户部。”—《明史卷四·本纪第四》

南京明故宫复原图

换句话说,所谓的建文新政,条条都是在为江南地主张目。朱允炆破坏祖制,完全倒向江南地主,甚至连皇宫内太祖皇帝钦定的名号都要一一改掉,比如谨身殿改为正心殿、端门改为应门、承天门改为皋门等等。然而此时的明朝,不是万历、崇祯年间的明朝,戍边的大明亲王们是真正的国之藩辅。建文帝的班底很清楚这一点,不解决这些手握重兵的亲王们,难免有一天会遭到反攻倒算。这才是朱允炆放弃以德服人的想法,即位伊始就急不可耐暴力削藩的根本原因。

结语:朱允炆和朱棣之间的这场皇室内战,本质上是江南地主集团和皇族、武勋之间的斗争。朱允炆在靖难之初为什么让善于守城的长兴侯耿炳文为帅,而不用善于野战的武定侯郭英呢?无非因为耿炳文是他妹妹江都公主的老公公,而郭英是辽王的岳父罢了,信不过。为什么朱棣登高一呼就能应者云集呢?大家再不拼命就要被文人们骑到头上了。

当朱棣冒着风险北上大宁,北平空虚之时,朝廷大军兵临城下。可是此时站在城头的是燕王妃徐氏,那可是中山武宁王徐达家的大小姐。朝廷哪位将领不是出自魏国公的门下?谁能忍心下死手?曹国公李景隆曾经坐镇甘肃五年,他真的不知兵吗?不过是出工不出力而已。日后朱棣大军在长江边一筹莫展,关键时刻送温暖的江防都督陈瑄是昔日凉国公蓝玉帐下的亲兵,他会不恨朱允炆吗?

倘若燕王起兵失败,一定还有另一位勇于反抗的亲王。一旦皇族和武勋失败,可以预见在方孝孺这班“忠臣”的操弄之下,明朝财政很快就会出现问题,明末乱局会提早出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登基,诸王,朱元璋,北平,朝廷,黄子澄,周王,暴力,朱允炆,朱棣,消息资讯,朱元璋,黄子澄,周王,朱允炆,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登基,诸王,朱元璋,北平,朝廷,黄子澄,周王,暴力,朱允炆,朱棣,消息资讯,朱元璋,黄子澄,周王,朱允炆,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登基,诸王,朱元璋,北平,朝廷,黄子澄,周王,暴力,朱允炆,朱棣,消息资讯,朱元璋,黄子澄,周王,朱允炆,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