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无论是三国鼎立也好,还是五胡乱华也罢,亦或是历史上其他事件,这都是历史运动规律的表现,是滚滚历史长河中的一次必然事件,任何一种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有百年甚至千年的历史积淀原因,这种原因我们称之为历史继承,即历史规律。但同时,历史并不是死板得只有规律,而是在规律中,也存在着偶然,并且这种偶然,是由历史中的我们来决定的。
一、分分合合的天下
1.三分天下,为何而分?
东汉末年分三国,其原因是东汉末年出现了权臣,即王莽,王莽篡夺汉室权位,引发了汉室宗亲的强烈不满,汉室宗亲决定引董卓西凉兵入京勤王,希望用这种方式来打败王莽,恢复汉室皇权。其实这一做法在历史上是非常忌讳的,为什么呢?我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边疆诸侯?所谓边疆诸侯,就是中央集权统治者为了巩固天下,将部分边疆地区划分给有功之臣,这些功臣享有高度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自主治理权,这一做法原本是有利于中央集权者的统治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发生一种很奇特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屡屡发生在历史上,那就是,通常中央政权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过了若干年之后,这些诸侯中间就会有人反抗中央集权者的统治,甚至不惜灭九族的危险去引发叛乱。
边疆叛乱
为什么这些诸侯王会去叛乱呢?关于这个问题,举一个例子:比如有一位中央集权统治者,他为了管理好他所管辖的国家,将它的部分土地尤其是那些远离他的土地,分封给有功之臣,让这些有功之臣们去帮助他治理这一区域,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这些受到封赏的有功之臣,往往是皇帝身边曾经的近臣,都是忠于皇帝的,所以他们每年都会带着金银珠宝和其他财物来面见圣上,以此来表明自己对圣上忠心耿耿。当这些受到分封的功臣们去世的时候,他的权力将会被子孙所继承。同时,当中央集权者去世的时候,他的皇帝位置也将会被他的儿子所继承,那么这个时候,皇帝的儿子和功臣的儿子,他们还会有紧密的联系吗?显然是不会的,因为他们不像当时皇帝和功臣们那样,一起出生入死。对于他们来说,他们的关系几乎是互不相识的,因此他们每年进朝就会变得越来越少,再几代之后,他们几乎就不再前往朝廷。并且与此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会引发他们的叛乱,那就是他们盘踞一方,经历了几代人的军事和经济以及政治的积累之后,已经成为了一方霸主,再加之如果几代人稍用心,其军事实力很容易超过中央集权统治者,尤其是在军队的战斗力上,因为他们长期盘踞边疆,也不可避免的会经常受到边疆外敌的入侵,但这同时也使得他们的军队经常得以与外敌作战,其战斗力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这是经常驻守在京城周围的王师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每当边疆发生叛乱的时候,中央集权统治者都很难镇压。
2.魏蜀吴的崛起。
在诸多汉室宗亲的一致同意下,以袁绍为代表,决定引董卓的西凉兵入京勤王。因为以袁绍为代表的汉室宗亲们认为,要想彻底打败王莽,重要的是军事上打败王莽,而普天之下军队战斗力最强的非董卓的西凉军莫属,出于这样的考虑,他们决定引董卓的西凉兵入京城。殊不知,酿成大错。原因是董卓的西凉兵确实打败了王莽,但打败王莽之后的董卓,看到京城的繁华,想起了他偏僻荒凉的西凉,这样鲜明的对比,使他决定留在京城,因为此时对他来说留在京城,挟天子而令诸侯,易如反掌。为此董卓便废了皇帝,另立新帝,并且他长期居住于皇宫内,简直是将皇宫当成了自己的王府,同时他还利用一匹好马收买了天下第一勇将吕布,做自己的随身护卫,这使得董卓如虎添翼,更加的飞扬跋扈,一发不可收拾,得到权力的董卓开始了他祸害朝纲的道路,他先是杀害了一众反对他的文臣和武将,将皇宫内外全部换上其西凉军亲信,在这样的控制下,大汉的整个天下显然已经成了董卓的手中玩物。后来我们知道,在王允等一众汉朝老臣的精心策划下,董卓为吕布所杀,紧接着,又由于王允拒绝李郭二人的投降而跳城,天下再次陷入大乱,此时曹操趁乱取巧,发展了自己的实力,并且通过短短10年努力就击败袁绍,而另一方面刘备以汉室宗亲的旗号,广罗天下英才建立了蜀中政权,在江东地区,以孙氏家族为中心建立了东吴政权。由此中华大地呈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分天下图
3.三分天下,实则三败俱伤
三国之间经历了数十年的斗争之后,所谓三败俱伤,司马家族坐收渔翁之利,篡夺魏之政权,建立了一个新的统一王朝,即晋朝。晋朝在经历东晋和西晋的发展之后,最终出现了西晋八王之乱,西晋八王之乱直接导致了中华大地再次出现战火,西晋八王之乱使得中华大地民不聊生,各地分裂割据,独霸一方,使得中华大地,北部,边疆,西部边疆,以及西南边疆长期无强军守护,以致诸多胡人部落入侵中原,在这些胡人中,以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部落最为代表,他们分别入侵中原,分裂割据,长期盘踞。并且由于当时胡人部落其文明开化程度仍较低,在其统治的区域内,经常出现残暴的统治,中原大地自先秦以来所积累的文化财富遭到了重创,在这些残暴的统治下,无数中原人向南迁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在当时残暴的统治之下,有能力进行南渡的往往是一些士大夫家族,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在古代,由北向南迁移,意味着要翻山越岭,跋涉千里,其条件也十分艰苦,有能力进行这样的迁移之人,必须备足盘缠。
三国终归晋
对于本就贫苦的普通劳动大众来说,这是何等之难。如《晋书·帝纪第五》就有记载:冬十一月,石勒陷长乐,安北将军王斌遇害,因屠黎阳。是的,屠城,百姓面临的又会是怎样的人间地狱?因此尽管身处残暴统治之下,大多数中原普通民众还是选择留了下来,尽管这种留下是充满了地狱般的煎熬的。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一切战争,付出最大代价的始终是广大的黎民百姓。或许战争对于当权者来说只是一场权力的斗争,甚至是一场游戏,但对于天下苍生来说,他们所要遭遇的,用生灵涂炭四个字形容,是再恰当不过。结合这点,我们纵观整个历史长河中的数百位皇帝,真正能做到为天下苍生的,屈指可数。或许他们并没有开疆扩土,并没有以强硬的态度直面外敌,甚至在面对强敌的威逼时,他们表现出的是委曲求全,但他们同样是伟大的皇帝,因为他们在乎的不是丰功伟绩,不是名留青史,他们在乎的是黎民之生存。
一将功成万骨枯
4.三国鼎立为五胡乱华之伏笔?
三国鼎立和五胡乱华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现今许多历史学家包括诸多网友,有这样的一种看法:三国鼎立为五胡乱华埋下了伏笔?甚至认为是三国时代的出现,才最终导致了五胡乱华,我们来分析一下持这一观点的人的基本想法。首先持这一观点的朋友,其逻辑基本是:是三国鼎立的出现,导致了中国未能实现版图统一,从而使得中国边疆常年无重兵把守,给了外族侵略以锲机。甚至持这一观点的朋友中,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蜀国的出现,影响了中国的统一。总之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如果没有三国分裂割据的出现,就不可能发生五胡乱华这样的事情。
东汉末年形势图
针对这样的一种看法,我们认为,历史自有历史自身的规律,一个王朝的出现与否,兴盛与否,衰败与否,在滚滚历史长河中,都有它自身的规律,甚至是,都有它自身的命数。自刘邦从秦末各地诸王起义脱颖而出,建立汉朝之后,汉朝又经西汉与东汉两汉发展,其在历史上存在于数百年,虽然汉代出现了诸多明君,特别是在汉初时期,汉高祖,景帝,文帝,武帝四代君王为汉王朝打下了结实的统治基础。特别是汉武帝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从其登上皇位的那一刻,就把建立一个强大的汉室王朝为己任,对内他实行推恩令,逐渐收权,使汉朝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对外,他重用卫青、霍去病等人,主动出击北部边疆外敌,深入大漠,稳固了边境。可以这么说,汉初君王们为汉室子孙奠定的政权基础是非常之牢固的,这种牢固不仅包括军事上,还包括政治和思想上,例如汉代创立察举制,尊孔崇儒,这些做法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国家制度的完善,可以这么说,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到汉代,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这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所不能比拟的,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任何一种制度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的暴露出其弊端,最终被淘汰,虽然用今人的观点,制度是需要不断去改善的,但是我们要明确的是,历史有历史自身的规律,这种规律是我们无法完全去掌握的,并且任何时代我们对制度的改革都是有限的,这也就是当我们去研究中国历史上的数个朝代时,我们就会发现,每一个朝代都有它创立的时刻,都有它辉煌的时刻,也都有它落寞和灭亡的时刻,而汉代也一样,作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其已经在历史上存在数百年之久,发展至东汉末年时,其命数已尽,而历史的发展必然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皇权衰微,在这样一种历史事实下,中国版图走向分裂也是一种必然,不管历史上有没有出现曹操,也不管历史上有没有出现刘备,也不管历史上有没有出现过孙坚,中国版图发展至东汉末年走向分裂已经是一种必然了,至于曹操,至于刘备,至于孙坚,他们的出现只不过是滚滚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偶然而已,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就可以发现,上述关于三国鼎立导致五胡乱华的观点,其实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是不成立的。当然历史本身是有趣的,这种有趣就在于历史发展虽然有着必然的规律,但历史从来没有否认过个人的努力和偶然事件的发生,例如曹操,例如刘备,例如孙坚,他们的出现,既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个人努力。历史发展至东汉末年,定是要分裂的,这种分裂必然会导致割据一方的霸主的产生,但是谁来成为这一霸主,就成为一种偶然和一种个人努力,所以谈到这我们就会发现,这种有趣就在于,它既存在着必然的规律,但却不会流于死板,因为这种必然的背后也存在着一定的随机和偶然,而这种随机和偶然是由个人的主观努力所决定的,所以历史总是那么的耐人寻味。许多朋友所持的关于三国鼎立导致五胡乱华的观点,并无对错一说,只是一种对有趣历史的个人解读而已。由此可见,历史不仅仅是历史的历史,同时还是你我的历史,或许这就是历史最伟大之处,即包容。
二、历史的必然
明白了上述观点后,我们就应该知道,正如三国鼎立时期的出现是一种历史必然一样,五胡乱华时期也应该是一种历史必然,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是因为,历史上任何一件入侵行动的产生,都是因为被入侵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时刻,在这一内忧外患时刻,如果再受一强敌入侵,那么这个被侵略的国家就很容易崩溃,例如明朝之灭亡,是因为明朝正在经历小冰河时期,导致粮食减产,这让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王朝国家经济大受损失,再加之,明朝制度日益显现落寞,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在这样的历史事实下,北部游牧民族崛起,南下入侵,一举打败明朝,其实是必然的。再比如清朝之所以灭亡,也是因为长期的闭关锁国等措施的实施,导致制度日益腐朽,百姓民不聊生,各种社会变革运动发生不断,且帝国列强虎视眈眈,在这样历史背景下,清朝之灭亡其实已经是必然。同样的,对于晋朝而言,其在经历东晋西晋两代之后,制度体系也已经走向落寞,这种落寞的外显事件就是八王之乱,八王之乱的发生,使得原本统一的西晋王朝也进入了历史“内忧外患”的怪圈,此时边疆外部诸多外族早已虎视眈眈,在这样一种内忧外患背景下,西晋王朝走向灭亡,并且受外族入侵,已经是理所应当了,已经是必然了,而在诸多入侵外族中,属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部落最为强悍,则是一种偶然或主观努力的结果。因此我们同样可以得出那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历史有着它自身发展的规律,但历史同样并未否认任何偶然和主观努力,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他总是让人感觉有规可循,但又捉摸不透。
总结
仅仅说是三国鼎立导致五胡乱华的发生,是带有局限性和片面性的。三国鼎立和五胡乱华都是历史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势的一次外显事件。三国鼎立虽然是中国由一个大统一王朝走向分裂割据,但它也有着自身的优点,例如这种鼎力虽然使中国陷入分裂割据局面,但由于这种分裂割据地域十分广阔,一定程度上是减少了割据时代战争对普通劳动人民的伤害的,另一方面是,三国鼎立也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孙氏家族,几代人在江东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南移,发展了地方经济,对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是,这一历史时期也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融合,特别是蜀国汉族和中国大西南诸多民族的融合,这些历史意义是非常重大。再说五胡乱华,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情况下,五胡乱华时期,中原文化、经济受到了重创,但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五胡乱华时期是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一次关键时期,在这长达两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诸多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并且也形成了新的民族,这些民族在后来的发展中,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评价一段历史时期的意义,应当将这一历史时期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去评价。因为,只有历史,才能检测历史。你看,历史是多么的睿智,它既给我们设下了不可触犯的规则,也给我们的个人努力留下了充足的留白。历史,是多么的迷人。
参考文献:
1.《残碑里的时光》
2.《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
3.《读三国,千古兴亡多少事》
4.《读三国,品英雄》
5.《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