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是我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3个奴隶制国家,它是由周武王姬发所创建的国家,定都镐京,享国近800年。
周武王的父亲名为姬昌,他是周太王之孙,原为商朝的诸侯,封为“西伯侯”。
姬昌为人仁厚谦逊,尤能敬老慈少、礼贤下士。昔年,年逾七旬的姜子牙在河滨以直钩垂钓,寻常人笑其愚傻痴呆,可姜子牙却不以为意,日日继续坚持垂钓。
后来,姜子牙终于等来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姬昌。
自那之后,姜子牙被姬昌尊奉为“太师”,并成了“文王倾商、武王克纣”之时的首席军事智囊。
民间传说,周文王曾背着姜子牙走了800步,所以才有了周朝近800年的国祚。如果背着姜子牙走路就能延续王朝的国祚,那么文王姬昌为何不再背姜子牙多走几步呢?
其实,并非姬昌不愿意背,而是姜子牙看出来姬昌已经犯了一个错误,便没有让他继续勉强走下去。
众所周知,周朝是由周武王姬发建立起来的国家,他的父亲姬昌去世10年后,周朝才建元立制。因此,孝顺的周武王姬发便追封已逝的父亲姬昌为“周文王”。也就是说,文王姬昌虽然名号为王,但他却并非周朝的开国君王。
周文王姬昌出身于公元前1152年左右,他的父亲名为季历,乃是商朝时期西方的诸侯之长,带领着周部落成为商朝后期在西方的一个强盛的部族。
后来,商朝的第29任君主文丁认为伐戎有功的季历越来越强大,于是,对季历暗生忌惮之心的文丁便“先嘉奖其功而后又杀之”,据史书记载,季历是遭软禁后绝食而死的。
季历死后,其子姬昌继承了周部落的首领之位,人称其为“西伯昌”。
姬昌崇仁好德,不仅勤于政事、宵衣旰食,而且还礼贤下士、尊重人才。
当四面八方的人才贤俊听说姬昌勤政爱才、礼贤下士之后,便纷纷离开故乡、旧主,投奔到了姬昌的麾下。
那一时期,十余位原本在商纣王朝里为官为臣的贤士良才均自愿辅效力于姬昌,希望能在贤主明君的重用下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治世理想。
《淮南子》一书曾赞美周文王姬昌:文王大仁,天下所归,百姓所亲。这样一个近乎于圣贤的“完人”做了部族的首领,福泽于一方百姓,在当时是无人能及的。
因此,西伯姬昌的声势、实力以及威望也越来越高、越传越广,以致于后来西方诸侯有了争议不绝之事都要请姬昌来说理、评判,他们兴奋地说:西伯大概就是上天受命的未来君主吧。
玄门大师姜子牙是西周时期真实存在过的一位历史人物,他姓姜,名尚,又名“姜太公”,也就是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里所说的姜太公。
相传,姜子牙的前世是一头有悟性的熊,它潜心修悟黄老之学并虔诚地拜在了元始天尊的门下,几十年如一日未曾改变过初衷。
后来,元始天尊被其深深感动,便让它下一世化作人形,终成世间的一位风云人物。
因此,绝世而独立的姜子牙亦号“飞熊”。
姜子牙出生于公元前1128年,他的祖上是跟随大禹治水的功臣。
由于家族后来一再没落凋敝,自幼便聪睿好学的姜子牙即便满腹学识、极富才略,也只能过着为温饱而日日辛苦奔波劳作的寻常生活。
为了吃穿用度无虞,姜子牙不但在商朝都城朝歌当过宰牛的屠夫,还在河南孟津贩卖过白面、做过贩夫走卒。
因为前半生一直寂寂无名、穷困潦倒,所以过了适婚年龄的姜子牙其后只好通过倒插门的方式娶了发妻马氏。
然而没有见识的马氏却和姜子牙没什么共同语言,二人经常为了生活中的鸡零狗碎、无米下锅而吵架拌嘴、打打闹闹。
后来,姜子牙凭借着学识好歹混到了一个小小的官职,但这份工作既无法发挥姜子牙的才智、亦不能满足一家老小的温饱,于是姜子牙索性弃官而去,重新成了一个山野闲夫。
不久,已然鬓发皆白的姜子牙听人说周部落的首领姬昌颇有贤名,于是,决定为前程而赌一把的姜子牙就到了渭水河畔,他想借着“直钩垂钓”的奇怪表现引起同好知音或者是识才之人的关注,从而能令礼贤下士的姬昌注意自己、启用自己。
终于,在姜子牙79岁那一年,喜欢外出四处搜罗人才的姬昌梦到了一只飞熊,旁人对他讲那个梦境意味着姬昌将很快能得到一个名叫“飞熊”的能人异士。
于是,姬昌便带着属下们骑上高头大马,打算一边外出狩猎、一边寻找新的人才以便为己所用。
当姬昌一行人来到渭水河畔的时候,竟发现了一个用“直钩垂钓”、虽白发苍苍却似有仙风道骨的老头,姬昌好奇之余便下马与老头攀谈起来。
经过一番交谈,姬昌发现眼前这个老头见地高深、满腹经纶、极富经略,进一步询问又得知老人亦号“飞熊”。因此,姬昌在一阵惊喜过后便真诚地拜请这位老人出山辅弼自己。
至此,姜子牙算是得遇了他此生中的贤主,毕生的夙愿和抱负也由此而迅速实现。
姜子牙跟着姬昌乘坐车辇回到周部落的都城之后,姬昌便封姜子牙为军师,姜子牙遂倾力协助姬昌开疆拓土、兴治安邦。
到了周武王姬发掌权之时,姬发尊称姜子牙为“师尚父”,令姜子牙得到了文臣武官中最高的地位和待遇。
后来,残忍暴虐的商纣王帝辛,既失去了臣子的敬服与忠毅、又失掉了民众的拥护和爱戴,严重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使得整个商朝江河日下、危机四伏。
因为好战的商纣王曾经对周部落发动过猛烈地攻击,企图吞并周部落以及周边的许多其它部族。
所以等到周武王姬发上位后,姜子牙便辅佐姬发反击并攻伐商朝,最终,周武王姬发成功赢得了牧野之战的胜利,灭了商王朝统治,建立了周朝。
周朝开元建制后,姜子牙依旧辅佐周室,他劝谏周朝的君主要修德行仁、善待臣民,这样方能使百姓心有归属、愿意与君主同舟共济,国家才会渐渐走向强盛。
随后,姜子牙又编撰了《六韬》、《太公兵法》、《太公金匮》等一系列有关治国统兵的著作,不但亲手为周朝打造了严谨周密的政治体系,还为后来王朝霸业的实现奠定了极为坚固的基础。
民间传说里曾提到:昔年周文王姬昌恭请渭水河畔的姜子牙到朝中去做经世治国的大官,姜子牙为了考验姬昌的诚意究竟有多少,便故意出了一个难题给姬昌——姜子牙说:鄙人跟大王您回去既不走路也不乘车,只希望大王能背着我一路前行。
众人一听十分恼火,纷纷指责姜子牙太过狂妄无礼,还质问他怎么忍心让一个同样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而且还是身份地位非同寻常的文王如此操劳竭力呢?!
然而周文王姬昌却诚心诚意地要得到姜子牙这个贤才,他二话不说,立刻俯下身去将姜子牙背了起来,然后便朝着前方走去。
一开始,姬昌向都城的方向走了300多步,后来感到疲累的他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继续向“前”奋力而行,又背着姜子牙走了大概500步。
随后,素来养尊处优的姬昌实在体力难支,便将姜子牙放了下来,自己则一屁股坐在路边一边擦汗、一边大口喘着粗气。
姜子牙见状便暗暗用玄黄之术估算了一下,然后他捻着胡须笑着对姬昌说:您背我走了800步,我就替您守护江山社稷800年。
彼时,文王姬昌还以为姜子牙在说笑话,但后来由周武王姬发所辛苦建立的周朝果真拥有了近800年的国祚,倒还真是应了姜子牙与姬昌当初的那句“说笑之谈”。
听到这里,有人不禁要发问:如果姜子牙真是那么厉害的话,为何姬昌不再努努力背姜子牙继续往前多走几步,这样一来周朝不就可以更加长久了?!
大体上讲,姬昌肯定是愿意再背着姜子牙继续多走一段路的,但姜子牙那个时候看到人近暮年的姬昌已是精疲力竭的状态了,实在不宜再度负重勉力前行。
而且起初当二人走出去近300步后,姬昌停顿并休息整了一下,然后就再度背着姜子牙前行。
然而姬昌不知道的是,他已于昏昏然之间搞错了方向,背着姜子牙偏离了此前的路线,朝着一个错误的方向走出去了将近500步。
而周朝又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似乎又对应了开始的300步,与后来偏离的500步。
后来,周朝的国祚到了790年的时候,出了一个很奇葩的君王“周赧王”,此王能力极差而且懒政怠政,在任期间曾做了许许多多奇葩的事情,最终加速了周朝的灭亡。
就这样,一个好好的周王朝延续了近800年便湮灭在里历史的尘硝之中。
一个朝代的兴替是历史各种客观因素交相叠加的结果,根本不可能如“文王姬昌背姜子牙800步”的传说那样“预言神准”。
对任何一个朝代来说,唯有明君贤臣共同施行仁政、得拢民心,国家常年风调雨顺、不胡乱兴起战争,才能使得国运昌隆恒久,这个朝代的统治才会因万民归心、君民共进而长久地发展、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