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继统还是继嗣?权臣杨廷和逼嘉靖皇帝认伯父为爹,到底有没有道理

继统还是继嗣?权臣杨廷和逼嘉靖皇帝认伯父为爹,到底有没有道理

前言: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十四日,明武宗朱厚照在豹房驾崩。这位特立独行的皇帝一生无嗣,生前也没有过继一个宗室作为自己的嗣子。在临终之际,朱厚照颁下遗诏,让叔父兴献王朱祐杬之子,自己的堂弟兴世子朱厚熜从封国湖广安陆来京继位。

武宗的依据是《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但是这里所谓的“兄”,指的是武宗之父孝宗朱祐樘,“弟”则是兴献王朱祐杬。武宗本人可从没有认朱厚熜为亲弟弟,让他作为先帝朱祐樘之子的念头。

《皇明祖训》是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编撰的明朝典籍。内容是为巩固朱明皇权而对其後世子孙的训戒。 初名《祖训录》,始纂於洪武二年(1369)﹐六年书成﹐九年又加修订;二十八年(1395)重定﹐更名为《皇明祖训》。本文收录於《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引用自头条百科

但是内阁首辅杨廷和根本没有把武宗遗诏当回事,在要求朱厚熜以皇太子身份继位被拒后,又坚决要求其改认明孝宗为皇考,而称自己生父为叔父。

皇上宜称孝宗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大王,兴献王妃为皇叔母兴献王妃。凡祭告兴献王妃,皇上俱自称侄皇帝。—《明世宗实录卷二》

这已经不是认谁当爹的问题了,是谁才有对《皇明祖训》解释权的问题,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生死搏斗。我们都知道后来是朱厚熜最终取得了“大礼议”的胜利,但他作为一个从安陆来京城继位的乡下亲王,既无党羽亲信,又无宗室外戚相助,又是如何成功打倒权臣杨廷和的呢?除了朱厚熜是皇帝,占据先天优势以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占着一个理字。武宗去世之时,明朝已经立国150多年。此前虽然没有出现皇帝绝嗣的情况,但亲王和郡王绝嗣的例子很多。我们不妨查一下历代先帝都是怎么处置类似情况,回过头再来比较一下杨廷和等人的做法。

朱厚熜之父兴献王陵园

亲王爵位的“兄终弟及”

在明朝,除皇太子外,皇帝的其他儿子封亲王。而除王世子外,亲王的其他儿子封郡王。因此在宗室之中,亲王和郡王就是金字塔顶尖的存在,他们的爵位能否传承,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太祖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除了长子朱标封皇太子,幼子朱楠早夭未封外,其余24人都曾封为亲王。由于这些人是大明的第一批亲王,因此一旦生不出儿子,那就只能除国了。

比如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四月朱元璋第八子潭王朱梓携王妃一起自尽,由于无子,潭国除封。此外老朱第九子赵王朱杞、第二十二子安王朱楹和第二十四子郢王朱栋都因为无嗣而除国。但是随着宗室人数的增加,大明亲王终于在明仁宗朱高炽时代迎来了第一次“兄终弟及”。

明仁宗画像

朱志堩,秦隐王朱尚炳嫡长子,秦愍王朱樉之孙,太祖朱元璋曾孙。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九月袭封秦王,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四月去世,年仅21岁,赐谥曰僖。由于秦僖王无子,而秦王作为“天下第一藩”也不可能就此除封,因此朝廷根据祖训立秦隐王庶长子、秦僖王庶兄渭南王朱志均为新任秦王。

换句话说,明朝“兄终弟及”的第一要素是先嫡后庶。秦隐王朱尚炳共有4个儿子,秦僖王伦序第三。但由于是唯一的嫡子,因此朱尚炳死后,由他袭封秦王。现在他死后无嗣且无嫡亲弟弟,爵位就由其庶长兄朱志均袭封。

以叔继侄的特例

有了秦僖王的例子,朝廷此后在处理类似情况时一律按先嫡后庶,兄终弟及的方式操作。但是明宣宗朱瞻基宣德朝末年蜀王朱友壎之死,又给朝廷出了一个新的难题。

首封蜀王朱椿是太祖第十一子,他死于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二月,享年53岁,赐谥曰献。蜀献王嫡长子朱悦燫先被封为蜀世子,但却在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六月先于朱椿去世。因此朝廷在朱椿去世后,册封朱悦燫嫡长子、蜀献王嫡长孙朱友堉为蜀王。

朱友堉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九月去世,年仅26岁,赐谥曰靖。蜀靖王无嗣,其二弟黔江王朱友坿已经去世且同样无嗣,因此朝廷立其第三弟罗江王朱友壎为蜀王。

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六月,蜀王朱友壎去世,年仅26岁,赐谥曰僖。蜀僖王的死,标志着朱悦燫所有儿子全部去世,蜀府大宗绝嗣。

成都蜀僖王陵

当时的蜀王府尚没有第四代子孙出生,显然无法为蜀靖王或者蜀僖王安排过继。但是二王的二叔华阳悼隐王朱悦燿有两个儿子,长子朱友堚、次子朱友壁。能不能过继一个作为朱悦燫的儿子呢?

癸丑,赐华阳王悦燿庶长子名友堚、次子友壁。—《明宣宗实录卷八十二》

朝廷最终的选择无疑让人大跌眼镜,既没有把朱友壁过继给其伯父朱悦燫(一般长子不过继),也没有让朱友堚伦序袭封蜀王(蜀府大宗绝嗣,华阳王一脉伦序当立),而是让蜀献王第五子保宁王朱悦shào(上面一个劭,下面一个火)袭封蜀王。朱友堚袭封华阳王之后,还曾经在明宪宗成化年间向朝廷发牢骚:“臣父悼隐王乃蜀献王次妃金氏所生,为第二子。叔父保宁王乃献王宫人所生,为第五子。”意思就是自己生父身份既高(次妃所生),伦序在前(次子),怎么就让出身低贱、伦序在后的叔父保宁王袭封蜀王呢?

其实按照《皇明祖训》,在蜀僖王死后确实应该由华阳王一脉袭封蜀王。朱悦燿当时既已去世,就该由其长子朱友堚袭封。但是朱悦燿得罪了明仁宗,被打上“行亏忠孝、心怀奸诡”的标签。虽然没有削爵废为庶人,但其家族却从蜀王封国成都府迁徙至湖广澧州(今湖南澧县,隶常德市),事实上被剥夺了继承权。

而蜀献王第三子崇宁王朱悦燇、第四子崇庆王朱悦炘又早已去世,因此保宁王意外以叔继侄,由小宗入继大宗。

明楚王陵

亲王爵位间的“以侄继伯”

朱桢,明太祖第六子,封楚王,死后赐谥曰昭。永乐二十二年十月楚昭王嫡长子(第三子)朱孟烷袭封楚王,是为楚庄王。楚庄王死后,其庶长子武陵王朱季堄袭封,是为宪王。楚宪王死后无嗣,其弟黔阳王朱季埱进封楚王,是为康王。楚康王死后无嗣,伦序应由其弟东安王朱季塛进封楚王。

但由于朱季塛未及袭封便去世,最终朝廷在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四月封其庶长子朱均鈋为楚王。这应该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以侄继伯”的案例。值得注意的是朱季塛并没有因为儿子的袭封而被追封为楚王,他的爵位依然是东安王,谥号为恭定。朱均鈋在袭封楚王的同时,其弟朱均钸进封东安王,而其本人也并没有过继给楚宪王或楚康王。

庚子,(册封)东安恭定王庶长子均鈋为楚王,庶次子均钸为东安王。—《明宪宗实录卷十六》

如果说朱均鈋的例子是以亲侄袭封伯父的爵位,此后明朝还曾发生以堂侄身份袭封堂叔的爵位。开创了“兄终弟及”先例的秦王府,在子嗣问题上始终过得非常艰难。

渭南王朱志均袭封秦王后,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十月去世,终年24岁,赐谥曰怀。秦怀王依然无嗣,秦王的爵位由其弟弟富平王朱志qiè(土字旁加一个絜)袭封,是为秦康王。秦康王去世后,其嫡长子朱公锡袭封,是为秦惠王。秦惠王去世后,其独子朱诚泳袭封,是为秦简王。

明孝宗剧照

明孝宗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六月,朱诚泳去世,既无子嗣又无兄弟。其祖父秦康王一共有4个儿子,其父秦惠王伦序第三,以嫡子的缘故袭封秦王。康王庶长子朱公铭封临潼王,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八月去世,赐谥曰惠简。其长子朱诚澯袭封临潼王,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十二月去世,赐谥曰和僖。朱秉欆,临潼和僖王庶长子,秦简王朱诚泳堂侄,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十一月袭封临潼王。朱诚泳死后,伦序应由临潼王一脉袭封秦王。

丁酉,上御奉天殿传制,…册封秦府临潼王秉欆为秦王,妃卢氏为秦王妃。—《明孝宗实录卷一百六十七》

朱秉欆之父临潼和僖王朱诚澯和秦简王朱诚泳是堂兄弟关系,二人的父亲临潼惠简王朱公铭和秦惠王朱公锡才是兄弟关系。可是朱秉欆在进封秦王之后,也并没有被要求认秦简王为王考,而称其父临潼和僖王为叔父。

朝廷对于过继的态度

那么在明朝的历史上,有没有过继子袭封爵位的先例呢?朝廷对此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其实这件事要一分为二,在明朝初年制度草创之时,朝廷实际上对过继这种方式,采取的是默许的态度。

宣德三年周王府汝南王朱有爋和新安王朱有熹因罪被废为庶人之时,《实录》记载了这样一段信息:

有爋同世子有燉嫡出。有燉无子,有爋庶长子子墐生数月,定王命为有燉后,有燉甚爱之。年几壮矣,定王薨,世子嗣封,时多病。有爋意嗣王有不幸而无子,即己当嗣,遂百计欲夺子墐归。不得则形之忿詈,嗣王不获己,竟遣子墐归有爋所。有爋仍日夜谋害嗣王不已,至是命子墐皆免为庶人。—《明宣宗实录卷四十三》

周定王画像

文中的定王,即首封周王朱橚,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长子周世子朱有燉和次子汝南王朱有爋都是周王妃冯氏所生,即开国元勋宋国公冯胜的外孙。周世子由于身体的原因,一直没有子嗣,因此朱橚在长孙朱子墐出生后,就将他过继为朱有燉的儿子。朱橚之所以这样做,部分原因在于当年就是汝南王诬告父王谋反,导致周王全家在建文时代被打入大牢长达四年之久。朱橚根本不想让汝南王有一丝继承周王的机会。

朱橚去世后,朱有燉袭封为周王。鉴于朝廷对于朱橚的行为一直没有提出异议,理论上朱有燉死后,就应该由朱子墐袭封周王。但是由于朱有燉身体不好,他的嫡亲弟弟汝南王朱有爋觊觎周王之位,千方百计让朱子墐又重新认祖归宗。

换句话说,朱子墐的过继行为,是朝廷认可的合法操作。如果朱有爋不把儿子要回来,那大哥朱有燉死后,就由朱子墐袭封周王,也就是说朝廷认可过继子袭封的做法。因此朱有爋想在哥哥死后“兄终弟及”的话,只有要回儿子这一条路。

但是随着明朝宗室制度的日益完善,渐渐地过继子就被剥夺了继承权。

广昌安僖王朱美坚,广昌悼平王朱济熇庶长子、晋恭王朱棡之孙,明太祖朱元璋曾孙。朱美坚本人既无兄弟,又无子嗣,因此在生前曾将堂兄云丘王朱美堣次子朱钟䥏过继为自己的儿子。朱美坚死后,其母刘氏向朝廷请求让朱钟䥏袭封广昌王,结果惨遭拒绝。

乙未,广昌安僖王美坚生母刘氏奏:“王生时,尝以从兄云丘王第二子钟为嗣。今王薨无嗣,请以钟袭封王爵。”礼部以闻,上曰:“过继子封王无例,钟仍准本封为镇国将军,承广昌王祀。”—《明宪宗实录卷十四》

从这个角度来说,生前过继这一套,在明宪宗成化朝已经被彻底否决。那么身后过继那一套,又是什么时候搞起来的呢?

明宪宗画像

画风突变的正德时代

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八月淮王朱祁铨去世,享年68岁,赐谥曰康。朱祁铨是首封淮王朱瞻墺嫡长子、明仁宗朱高炽之孙。淮康王嫡长子朱见濂在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四月被册为淮世子,但他做了14年世子,于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六月先于朱祁铨去世,赐谥曰安懿。

安懿世子并无子嗣,淮康王去世后按惯例应由其次子清江王朱见淀进封淮王。但是淮康王去世后仅仅一个月,刚刚奉命暂摄府事的朱见淀就追随父王而去,年仅26岁,赐谥曰端裕。好在清江端裕王年纪虽轻,却留下了两个儿子朱祐棨和朱祐楑。于是朱见淀之母崔氏上奏朝廷,请以长孙朱祐棨暂掌府事,得到了孝宗皇帝的允许。朱祐棨生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现在不过8岁,孝宗同意由其暂掌府事,意味着将来他就可以袭封淮王。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10岁的朱祐棨顺利袭封淮王。

明孝宗驾崩后,皇太子朱厚照继位,是为武宗。由于朱见濂毕竟做了14年的世子,故而新任淮王朱祐棨向朝廷请求追封伯父为淮王并入家庙奉祀。此事在朝堂上还引起了小小的风波,因为明朝历史上既无子嗣,又以世子身份去世的宗室只有唐宪王嫡长子、唐悼简世子朱芝壐。朱芝壐在弟弟舞阳王朱芝址进封唐王之后,并没有被追封为唐王。

丙辰,追封淮安懿世子见濂为淮安王。先是世子薨无嗣,其侄祐棨继封淮王,请以世子入家庙奉祀。礼部议世子无王爵,宜建别室祀享。上命复议,因言孝宗时尝追封周王之父周世子为王。今安懿因封而绝,侄袭其爵,宜如周王故事追封入庙。故有是命。—《明武宗实录卷八》

明武宗画像

这里武宗所说的周王,是现任周王朱睦㰂。其父周世子朱安㶇在周惠王朱同鏕死后,没有等到袭封便去世,因此朱睦㰂袭封后追封其为周王。这里的朱安㶇和朱睦㰂是父子关系,而朱见濂和朱祐棨是伯侄关系,武宗拿来类比其实并不恰当。但皇帝发话,此事就此一锤定音。但让朱祐棨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好心竟换来一场噩梦。

虽然死去的朱见濂被追封为淮王,但是朱祐棨在家庙祭祀之时称其为王伯,称其父清江端裕王朱见淀为王考。同时虽然活着的原世子妃王氏已经进封为淮王妃,但仍然居住在世子府,而朱祐棨之母、清江端裕王妃赵氏则入住淮王府永寿宫。

对此王府辅导官认为此举“非宜”,从而在朝堂上引发一场大争论。其实淮王府的辅导官本来并没有别的意思,他只是认为朱祐棨这种行为属于先上车再买票,不太妥当,朝廷只需要补一道追封朱见淀为淮王的诏书,这事就算解决了。

明朝王府

但是此时新任礼部尚书刘春跳出来横杠一脚,他认为朱祐棨既然追封伯父为淮王,就要自认为伯父的儿子。这等于完全推翻了此前明朝一直奉行的继统不继嗣的原则。神奇的是,最终武宗竟然认可了刘春的主张。刘春,重庆巴县人。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四川乡试第一名解元,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会试榜眼。他有一个至交好友,是四川成都人杨廷和。杨廷和的儿子杨慎,是正德六年的状元。刘春和杨慎,是四川在明朝时期仅有的两位三甲成员。刘春在正德八年刚出任礼部尚书,杨廷和也刚升任内阁首辅不久。我们差不多可以认为,刘春的意思,也就是杨廷和的意思。

祐棨虽生于安王卒后,今既入继亲王,则实承安王后矣。皆朝廷之命,非无所承也。乃更欲追封其本生之父,则安王封谥之命将安委乎?徒欲顾其私亲,而不知继嗣之重,事体殊戾。况安王既追封入庙,为三世之穆。清江王又欲追封,则一代二穆,岂礼哉?—《明武宗实录卷一百五》

此案的终审结果是朱祐棨当以伯父淮安王朱见濂为王考,其生父清江端裕王朱见淀祭祀事宜,由朱祐棨之弟朱祐揆主持,淮王本人不得参与。清江王妃赵氏退居清江王府,淮安王妃王氏迁居永寿宫。此后朱祐棨提出仿效楚府东安王例,由弟弟朱祐揆袭封清江王爵位,也被朝廷拒绝。

明初以来一直执行的“继统不继嗣”的政策,在杨廷和当政之后得到了改变。从这个角度看,明武宗驾崩之后,杨廷和逼着新皇帝朱厚熜认伯父明孝宗为爹,似乎符合他一贯的政治理念。但是笔者还是要指出,杨廷和等人日后的行为,是自己打脸。

高度相似的郑王府爵位袭封

郑康王朱祐枔,郑悼僖世子朱见滋嫡长子,郑简王朱祁锳之孙,郑靖王朱瞻埈曾孙,明仁宗朱高炽玄孙。

朱祐枔去世时既无兄弟,又无子嗣,郑王的爵位,由其堂弟东垣王朱祐檡袭封。朱祐檡之父是东垣端惠王朱见gàn(三点水加一个貢)嫡长子。郑简王有12个儿子,长子即世子朱见滋,次子早夭,第三子盟津王朱见濍因罪革爵,因此大宗绝嗣之后,郑王爵位应由第四子东垣王一脉袭封。

如果我们把悼僖世子朱见滋比作明孝宗,郑康王朱祐枔比作明武宗,东垣端惠王比作兴献王,东垣王朱祐檡比作明世宗朱厚熜,发现双方的关系可以一一对应。那么朱祐檡进封郑王之后,有没有去认悼僖世子朱见滋做王考呢?答案是没有。而东垣端惠王虽然没有被追封为郑王,但朝廷也同意由朱祐檡的儿子朱厚炯袭封东垣王。

丁亥,郑康王祐枔薨无子,从弟东垣王祐檡进封郑王。至是请以庶长子厚炯袭东垣王,奉其父端惠王祀。下礼部议谓郑王以旁支进封,既不得伸尊亲之孝,宜令厚炯袭封东垣王。即其府第岁时庙享,以代将祀之诚。诏许之。—《明武宗实录卷一百四十七》

明世宗画像

结语:朱祐枔袭封郑王之时,固然刘春还没有上台。但是他为生父东垣端惠王求名分的时候,却发生在淮王府大礼议事件之后。已经当政的杨廷和和刘春虽然拒绝了郑王的请求,却也并没有要求他再去认悼僖世子为王考。

如果杨廷和等人真的大公无私,那么明世宗入继大统之后,就应该参考郑王府成例。朱厚熜不用认伯父孝宗为皇考,其生父兴献王也不可追尊为皇帝,兴王爵位此后由朱厚熜之子继承。即使他坚持要以淮王府成例参考,那也应该将武宗和无嗣绝后的淮安王朱见濂进行类比,在武宗的堂侄之中选一人过继为皇子,然后再行继位。

正如进士张璁对杨廷和等人发出的质疑:“是武宗无嗣,孝宗未尝无嗣也”!也就是说你们这帮人口口声声不能让孝宗绝嗣,可孝宗有武宗这个儿子,怎么能称作绝嗣?反而是真正绝嗣的武宗,倒被你们丢在一旁。兴献王只有朱厚熜一个儿子,你们却要逼着他去认伯父为爹。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嘉靖,朝廷,朱友,皇帝,朱悦,儿子,伯父,权臣,杨廷和,朱厚熜,消息资讯,杨廷,周王,朱祐棨,武宗,朱厚熜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嘉靖,朝廷,朱友,皇帝,朱悦,儿子,伯父,权臣,杨廷和,朱厚熜,消息资讯,杨廷,周王,朱祐棨,武宗,朱厚熜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嘉靖,朝廷,朱友,皇帝,朱悦,儿子,伯父,权臣,杨廷和,朱厚熜,消息资讯,杨廷,周王,朱祐棨,武宗,朱厚熜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