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单靠勤奋能改变命运吗?显然不能,看看劳模崇祯怎样作死大明的

单靠勤奋能改变命运吗?显然不能,看看劳模崇祯怎样作死大明的

单靠勤奋能改变命运吗?显然不能,看看劳模崇祯怎样作死大明的!

崇祯皇帝朱由检

崇祯皇帝朱由检同志大概是明朝历史上最为勤奋的皇帝之一了,勤勉程度可能仅次于他的祖先明太祖朱元璋,而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在勤奋程度上恐怕也比不过他,特别是在懒人倍出的明朝中后期绝对是个异数。

但大明朝却最终亡在这位励精图治的君王手上,这是不符合我们认知的。勤奋会打开所有的机会,但很不幸,在勤奋的崇祯面前,只有地狱的大门打开了,天堂之门却关上了。崇祯自己显然也很不服,他临死前下了这么一个判断: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这个判断对不对?

魏忠贤

木匠哥哥死了,崇祯当上皇帝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皇位并不是来自他的老爹朱常洛,虽然朱常洛是个皇帝,也就是大明的第14任皇帝明光宗。明光宗皇帝命不长,从登基到晏驾满打满算才一个月,皇位就传到儿子手里——当然轮不到后来的崇祯朱由检,因为朱由检同学排行老五——新皇帝是他大哥朱由校,也就是天启帝明熹宗。

朱由校对当皇帝兴趣不大,却继承了前几任皇帝的最大特长:不学无术。他最大的爱好和技能是木工活,可以说是明朝最杰出的木匠。朱由校没有儿子,据说是被东厂大太监魏忠贤和奶妈客巴巴小姐联手做的手脚。朱由校不是个明君,却不糊涂,临死前指定弟弟朱由检即位,这就是著名的亡国之君、勤奋皇帝崇祯,也就是明思宗。

电影《绣春刀II》中的朱朱由检

搬倒魏忠贤,是崇祯皇帝第一件也是最后一件英明之举

大明朝最后倒掉,和这位可以称得上“千古一监”的魏公公有直接关系,在历史上三个太监横行的朝代,东汉、唐朝和大明,魏忠贤的大名也能挂上号的。“厂公”虽然名叫魏忠贤,但既不忠也不贤,皇帝躲在深宫里自娱自乐,朝中大权都掌握在魏忠贤手中。他的权力大到什么地步,皇帝是万岁,魏忠贤就是“九千岁”!

但明朝太监有个特点,他们手中的权力百分之百来自皇帝,他们的荣辱全凭皇帝一句话,这和东汉特别是唐朝的太监不一样,唐朝的太监可是敢杀皇帝的。于是,崇祯一当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让魏忠贤到凤阳给朱元璋看坟去,走到半路就杀了他。魏忠贤是大臣们斗了9年都没有斗倒的人,好事干尽,坏事做绝,他一倒,举国欢庆,崇祯就这么戴着“明君”的大帽子踏上了他的皇帝之路。

魏忠贤艺术形象

杀袁崇焕,自毁长城

关于袁崇焕,现在有很多争议,有人把他当成大明的救星,有人说他擅杀毛文龙,本来就该死。但实际上都只看到一面,事实上袁崇焕只是一个很能打的愣头青而已。袁崇焕的能打不用多说,宁远大战已经证明了一切,如果用好了,是一柄好刀。

但袁崇焕并无政治智慧,这和崇祯的多疑一碰上,就要了大明的命。袁崇焕擅自杀死毛岛守将毛文龙,擅自率师勤,都有他自己的道理,但却触碰了崇祯那根敏感的神经。崇祯是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走上皇位的,对权位有着一种天生的过敏。于是,袁崇焕被当成卖国贼千刀万剐。用皇太极自己的话说:“袁不死,后金难入!”袁崇焕一死,等于崇祯自毁长城,大明已经注定要亡。

袁崇焕

裁撤驿站,亲手点燃导火索

崇祯没赶上好时候,一上台天灾人祸就没完没了,车库极为空虚,必须开源节流。开源暂时没办法,那就先节流吧。一个言官上了个书,结果惹出了塌天大祸。这是一个都察院的御史,叫毛羽健,他建议把驿站撤了,这样可以省出很多钱来。

崇祯一听立即归准,多好的主意,大家勒紧腰带过日子准没错。驿站留着有什么用呢?白养着几十万驿卒和马匹,于是大批驿卒失业——在这失业大军中有特殊的一个人,此人就是大明朝的掘墓人李自成——但凡李自成有碗吃,都未必造反。

李自成

多疑固执,自以为是,听不进忠言

其实明朝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至少文官都能“死谏”,死也要向上尽忠言。明朝对言官的保护值得借鉴,所以尽管皇帝大多数都挺昏庸,也出了不少权监,但大明还是神奇地延续了近三百年寿命,这和言官制度有一定关系。

明朝文官主要是都察院的御史和六科给事中们,有一位御史陕嗣宗(我这是第一次听说姓陕的人)就给皇帝上了一道折子,对崇祯进行大胆劝谏,至今读来都觉得有这样的臣子实在是朱由检同学的福分。这道折子先是恭维了一下皇帝,指出皇帝好学、不贪又不求享受这3大优点,然后话锋一转,说了5点崇祯的不足:

明帝

1、喜欢挑毛病,臣下不敢放手做事情;2、多疑,而且怀疑的不仅是能力问题,更怀疑人家的态度问题;3、自以为是,不尊重臣下;4、做事急于求成,今天开始,明天就要结果;5、自作聪明,因为会被奸人利用。

这位陕大人真是人力资源方面的专家,看人识人的本事极好,他提出的5个缺点可以说正是崇祯皇帝的死穴,如果皇帝能认真改正,他就可能走上一条明君之路。可惜,既然陕御史指出皇帝自以为是,那他就用自以为是证明陕大人是对的,结果,人家对他的劝谏一概不听。一千年前的唐太宗李世民尚且知道听从魏征的意见,“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但崇祯偏偏完美避开明君的所有特征,一头扎向属于大明、也属于他自己的不归路。

张献忠

吝惜权力,不肯放权,致使李自成、张献忠越来越强大

其实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些人并没有太强的战斗力,都是官军衬托的结果。李自成是驿卒出身,张献忠是捕快出身,一没有当兵经验,二没有军校经验,只不过是普通的流寇。而明朝则在和北元和后金的连年战争中涌现一大批强悍的将领,且不要说还曾经出现过戚继光和俞大猷这种抗倭名将。可以说对付这等流寇是手到擒来的事。

可惜,事与愿违,派去打李自成和张献忠的都是当世名将,包括孙传庭、洪承畴、卢象升和杨嗣昌,可一个个全都栽在了反贼手中,是他们无能吗?显然不是!这些人每人有权力都是有限的,崇祯皇帝为保证大权独揽,绝不放权,孙传庭他们没有权力管别人的区域里的事儿,因此把李自成他们从自己的地盘赶走就行,至于到了你那儿怎么样,我也管不了,我也管不着——就这样,流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于是最后到燎到了北京。

马景涛扮演的多尔衮

爱惜羽毛,专务虚名,多次错失救国机会

崇祯最头痛的两件事一个是后来要他命的农民起义,一个是后来取代明朝的后金(清),但这两个最大敌人彼此之间并没有默契,也就是说,明朝同时对付两个强敌并不同完全没有可能。

举个例子,多尔衮屯兵关外的时候,杨嗣昌曾经提出议和,这样大明就有机会先腾出手来剿灭李自成他们,崇祯也看出这样做的必要性,于是示意杨嗣昌去干。但等到大臣们纷纷弹劾杨嗣昌的时候,崇祯立即抛弃了杨,因为他不愿意承担放下天朝大国的面子去和外夷谈判的责任。于是,这个“攘外必先安内”的机会被他浪费了,他把战力最强的洪承畴和孙传庭调到山海关防御清兵,结果李自成得到喘息的机会——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

其实,李自成最惨的一次是真的惨,只有18人逃入商洛山。但这种机会对崇祯来说稍纵即逝,他没有抓住机会,结果只能独自咽下自己亲手酿制的苦酒。等李自成提出“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时候,农民军已经从一帮乌合之众蜕变成为有共同目标和理想的大军,等待崇祯的只剩下煤山上那颗歪脖树了。

鲍国安扮演的洪承畴

鼠目寸光,屡屡中计

开头说的袁崇焕被杀是崇祯典型的一次中计,袁崇焕虽然缺乏政治头脑,多次犯忌,但崇祯如果是个明白人的话,自然知道该怎么使用这种头脑容易发热的愣头青。但他多疑的性格被皇太极利用,一个小小的反间计就把大明长城送到了菜市口——据说这个主意还是降清的明朝人出的。

崇祯另外一次典型的中计是在他登基的第14个年头,多尔衮重兵包围了锦州,崇祯吓坏了,严令洪承畴出关解救锦州。但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能看出来,这正是多尔衮想要的结果,这是一次典型的围城打援。围城是虚,打援是实,在运动中消灭大明的有生力量,但遗憾的是,崇祯中计了,最后的结果就是硬骨头洪承畴降清、名将祖大寿降清,明朝基本丧失和多尔衮对峙的资本。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次,于是,本来就风雨飘摇的明朝就这样一步步被崇祯作死了。

孙传庭

孙传庭,最后的家当

孙传庭可谓是明朝最后的名将,当时他控制的地方是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还算牢固。而以北京为核心的明朝帝都则处在农民军和多尔衮的夹击之下,也许崇祯皇帝唯一的选择是逃到西安投奔孙传庭,以图东山再起。虽然这个主意可行性到底如何不知道,但作为崇祯的选择都还算不错,至少不至于那么快国破家亡。

但崇祯偏偏做了最错误的选择,命令孙传庭出潼关与敌决战——这一幕早在唐朝时就上演过,唐明皇逼着哥舒翰出潼关和安禄山叛军决战,结果老成持重的哥舒翰被迫出战,最终兵败被俘,潼关一破,当时的首都西安也保不住了,唐明皇跑到了四川避难,不仅最宠爱的杨贵妃死在马嵬驿,连自己皇位也跟着丢了。孙传庭出战的结果更糟,不仅自己战死,还顺带把大明最后一副家当也丢了,这一切不怪孙传庭,只恨他生不逢时,碰到这么个不靠谱的皇帝。

吊死煤山

最爱面子的崇祯,却选择了最没面子的死法

北京城即将被李自成攻破,诺大的金殿上只剩下崇祯一家,他凄凉地向几个儿子交待了后事,让他们化装逃走,又让皇后自杀,还砍伤了公主——这就是金庸小说中的独臂神尼。

已经无计可施的崇祯和大太监跑到煤山上,看到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到处都是,崇祯长叹一声,在一颗歪脖树上上吊自杀。死前把头发披散下来,表示无颜见列祖列宗。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仍充满着无奈和愤恨:朕自登基十七年,上干天怒,然诸臣误朕,导致逆贼直逼京城,朕实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朕身,勿伤百姓一人。

李自成建立大顺朝

崇祯,一个让人恨不起来的亡国之君

崇祯其实本不用趟这趟浑水,皇帝是他爹和他哥的,他就老老实实当一个藩王就行,什么也用不着干。因为明朝的王爷和清朝是完全不一样的,想干点正事也不行,只能待在封地享福。但皇帝这个宝座偏偏就落在了不适合当皇帝的少年朱由检身上,这是他人生的最大悲哀。

他生不逢时,一生一共34岁,前一半是当一个无人关注的皇亲,后一半是当一个天下最孤独的皇帝。他在位的17年天灾是整个大明朝最严重的,人祸也是有明一代少有的,他面临的问题远超他的能力,他只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坐上了一个错误的位子。他勤奋、他自律、他节约、他一心扑在国事上,但同时,他多疑、他自大、他脸皮薄、他不负责任、他自以为是,我们无限同情他的际遇,但也明白这一切都是他自找的,他说臣是亡国之臣,这我们确信,但他同时也确实是亡国之君!到死他都没看明白自己,尽管我们对他恨不起来,但他就是亡国之君!

高虎扮演的崇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朱由校,魏忠贤,朱由检,唐朝和,崇祯,明朝,袁崇焕,皇帝,驿站,大明,观点评论,魏忠贤,崇祯,袁崇焕,孙传庭,李自成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朱由校,魏忠贤,朱由检,唐朝和,崇祯,明朝,袁崇焕,皇帝,驿站,大明,观点评论,魏忠贤,崇祯,袁崇焕,孙传庭,李自成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朱由校,魏忠贤,朱由检,唐朝和,崇祯,明朝,袁崇焕,皇帝,驿站,大明,观点评论,魏忠贤,崇祯,袁崇焕,孙传庭,李自成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