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开国皇帝一般是这个朝代最有作为的皇帝,比如秦朝的秦始皇,汉朝的汉高祖刘邦,还有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等。
他们各有各的特点,但是同样的一点是他们的想法无人能左右,他们就是这个世界上权力最大的人。
但有一个开国皇帝却不是这样,那就是东晋的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
他作为开国皇帝,不仅不像以上的开国皇帝们一样,反而被自己的大臣软禁,在位仅仅才五年,并且一直到死都没获得自由,这是为什么呢?
暗流涌动的西晋
众所周知,西晋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臣子司马昭在篡了魏国皇帝的位置后建立的。
司马昭在当上皇帝之前,他的父亲司马懿曾经干过一件事,那就是曾经给他的政敌曹爽许诺过,只要曹爽交出兵权,就让曹爽当一个富家翁。
为了让曹爽相信这件事,魏国的士族们都向曹爽保证,可是在曹爽交出兵权之后,司马懿却和他的大儿子司马师发动高平陵之变,杀了曹爽三族。
这让曹魏士族信誉扫地,让信用不再被看重,在之后,司马懿的二儿子司马昭为了篡位,竟然在大街上当街斩杀曹魏的最后一个皇帝,天下震惊。
在之前,皇室都是以“忠,孝”两字治国,可是司马昭的作为,让忠这个字也不再被人们看重,所以西晋只能讲究“孝”这个字。
李密《陈情表》中的“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这句话也可以佐证这一点。
这两件事,也深深动摇了西晋的统治基础,让西晋这个朝代不如之前的东西汉两朝那么稳固。
雪上加霜的是,在晋武帝司马炎死后,新即位的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竟然是个傻子,傻到什么程度呢?
当时晋朝出现饥荒,百姓们只能挖草根,扒树皮充饥,晋惠帝听到了,竟然问他身边的太监,百姓问什么不吃肉粥,这就是“何不食肉糜”的来历。
并且,他十分信任皇后贾南风,贾南风乱政,间接引起了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从此,中国北方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衣冠东渡
在这一片混乱之中,有一个人却提早预料到了这个情况,并及时做出应对,他就是司马睿,后来成为了东晋的开国皇帝晋元帝。
在西晋还没有灭亡时,他就提早预料到了未来即将会发生的情况,可是他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藩王而已,
全天下中他这样的藩王有几十个,所以他并不能做什么,只能在乱世之中但求自保。
于是他前往自己的封国就藩,依附于东海国的司马越,不久之后,司马越起兵去北方迎奉晋惠帝司马衷,就这样司马睿等来了机会。
正当司马睿处于迷茫之际,他的朋友王导和王衍跟司马睿建议,北方已经混乱起来,这时候要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了。
后来,匈奴人刘渊攻取了西晋的都城洛阳,史称“永嘉之乱”,这时,司马睿的行动开始了,他携带着大量士族,官员和北方的百姓迁往南方避难,史称“衣冠南渡”。
在司马衷死后,王导策划司马睿当上了皇帝,也就是东晋的开国皇帝晋元帝。
从这里可以看出,王导对司马睿能够当上皇帝的功劳有多大,当时司马睿在登基之前,甚至想要王导和他一起坐在皇位上,接受百官朝拜,只不过王导拒绝了。
从开国皇帝到阶下囚
所以说,司马睿看似是东晋的皇帝,但实际上,王导才是东晋实际的皇帝,并且,王导来自于后来在中国历史上大放异彩的一个家族,琅琊王氏。
这个家族出现过很多名人,比如很多人都知道的书圣王羲之,其实就是王氏家族的人。
在司马睿当皇帝的这段时间内,朝廷由王导掌握,兵权则是由王导的弟弟王敦掌控着,事实上,琅琊王氏才是东晋实际上的皇帝。
当时的百姓们都说:“王与马,共天下”,其实,司马氏和王氏其实连共天下都做不到,因为王敦和王导分享了兵权和治权。
各自为文武官之首,这就导致司马睿的皇权旁落,皇帝仅仅只有一个名号罢了。
司马睿也不是个傻子,于是使用江东之地的本地士族来牵制王氏,结果王敦十分怨恨,从武昌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兵,直奔建康,把建康围得水泄不通,最后还攻陷了建康。
司马睿为了保命,竟然穿着臣服跪在地上求王敦当皇帝,只求能够留自己一命,可是王敦拒绝了他,并把他幽禁起来,仅仅一年之后,司马睿就忧惧而死。
司马睿死后,王敦认为时机一到,想篡位,结果一年之后也死了,后来晋明帝即位,讨伐王敦的势力,平乱成功。
可是令人惊讶的是,晋明帝却并没有治罪于王敦的哥哥王导,理由是王导并没有跟王敦一起叛乱。
其实真实的原因大家都知道,王导才是东晋能够稳固的中流砥柱,东晋的皇帝其实并没有王导的重要性大,如果晋明帝想杀王导,那他恐怕会先被王导给杀了,这种皇帝,当起来有多难受。
当我们回顾晋元帝司马睿的一生,他在当皇帝之前一定拿的是一个逆风翻盘的剧本,在东晋他是一个小藩王,还要依附于东海王司马越。
可是在西晋出现动乱,司马越去洛阳迎奉晋惠帝时,他找到机会,并且最终开始了自己的翻盘之路,从一个藩王成为了一个开国皇帝。
可是作为一个开国皇帝,他的手上却没有权利,要靠士族才能治理国家,这对一个皇帝来说肯定是不可接受的,更何况一个开国皇帝呢?
可是司马睿没有办法,自己的皇位都是士族之首的琅琊王氏给的,所以当他一有动作之时,王敦竟然一路攻破了首都,让这个开国皇帝成为了任人宰割的鱼肉,这多么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