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中,最先冒出来的是“开中案”。
开中的背景是驻守北平的徐达军粮不足上表朝廷要粮。而当时朝廷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无粮,迫于形式,朱元璋同意了胡惟庸提出的开中之法,在中都凤阳试行。
也就是鼓励商人用盐或者茶换粮食,再运到北平换取盐引茶引,拿回两引再换两物。这也就是给予商人贩盐的专利。这样一来,朝廷在开中之期内会损失数额不低的税款。
那所谓盐引和茶引是商人缴纳盐价茶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与茶叶的凭证。
初行开中之法,的确给边塞将士筹集到了军粮。徐达也因此打了胜仗。
但随之,胡惟庸就开启了利用开中之法挣钱的勾当。老胡做事自然是滴水不漏的,任何账面上都是干干净净的。
朱棣是在边塞北平与岳丈徐达使计全端了元人探马军司后,抓到胡惟庸利用开中之法挣钱的破绽的。
北平布阵使主管开中事宜的右参政王志,在锦衣卫抓元人察子时给牵扯了进来。他没熬过锦衣卫的三五板,就把自己经手的开中之法赚钱的事宜给招了。
锦衣卫办事没得说,三两下就把有关的账册和文书封了后搬到徐达的帅府。
紧接着朱棣指使朱能带着部分账本快马加鞭到南京上报太子,同时锦衣卫也把王志押解进京关进诏狱。
随即朱棣带部分锦衣卫星夜兼程地赶赴此案的初始地凤阳怀远找知县铁铉。
朱棣根据王志的供词在怀远与铁铉一起查军屯,但账面上干干净净。铁铉得知的朱棣从元人察子处得到的口供时。还因这信息量实在太大,牵扯的官员实在是太多,所以他还表示不敢相信。
知道口供真实出处的太子在见过疑犯后找朱元璋汇报。并说出朱棣根据供词的推断是:贪污犯侵通官府粮食,以开中军粮名义运往边塞换取盐引。
听到消息的朱元璋下旨召回刘基。
得知朱元璋招回刘基,朱棣去凤阳后。朱亮祖心急火燎地来找胡惟庸。
胡惟庸相信自己的应变能力,他安抚走了朱亮祖。并连夜安排了凤阳的弃卒卫指挥使陈凯。
朱棣经张武口得知陈凯拿盐引向富商贷粮运往北平换回盐引后,下令半夜查抄陈家。如愿以偿地找到了证据——几大箱的盐引和各种珍宝。陈凯也供出了京城以及边塞与他勾结的官员。
刘基在回京路上拜托姚广孝去凤阳助朱棣一臂之力后,就死在了驿站,就连接应他的两个太监也在拉着刘基棺材进京时被谋杀了。
胡惟庸得知刘基死后,徐友衮和李景隆到了朱元璋身边。认为是徐达和李文忠把儿子送到皇帝身边表忠心。他猜出朱元璋要与他们淮西集团的文武权贵算总账了。
朱棣不想把开中案在陈凯这里结,这时得知姚广孝在凤阳,所以他放下身段请教姚广孝此案查法。
朱棣派张武进京面圣,朱元璋让朱棣想怎么查就怎么查,他给他担着。
看朱棣如此行事,太子急了直接训斥朱棣做过了,朱棣用太子曾经说过的“苛政猛于虎,就要打虎”来应,太子以朱棣私自动刑,朱棣亿朱元璋给锦衣卫的明诏来压。太子以国家法度说事,朱棣以三法司辜负溺恩职直接怼了回去。
胡惟庸用朱棣行事不符治国理政规矩,胁迫太子上表朱元璋裁撤锦衣卫未果后。夜半三更寻李善长找良方。
李善长利用人脉让朱棣抓的一个疑犯死在诏狱,又让另一文员敲鼓鸣冤后自杀在大殿前。
胡惟庸借机联合百官跪在大殿外请求朱元璋裁撤锦衣卫。
太子府奴才因为太子两子打架,就闯入朱元璋与太子的议事厅上报太子。朱元璋从朱允炆口中得知两孙子打架的原因,朱允炆理直气壮地指责他四叔朱棣是酷吏。
听了朱允炆的话后的朱元璋下令关了朱棣和铁铉。并撤了朱棣燕王封号,收回燕王府邸,命徐妙云回徐达府居住。
后宫女眷因心疼怀孕的徐妙云心情抑郁,一致请求放朱棣出来。朱元璋让朱棣去了慧济寺听经念佛。
朱亮祖等人觉得朱元璋对朱棣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但朱元璋也曾经没追究当年他们贪污罪,所以也默认了老朱对朱棣的处置。
又逢新年纳税之际,下属询问胡惟庸方法。胡惟庸让今年老老实实纳税。
涂节通过监视朱棣的人得知,朱棣在慧济寺见了替皇后祈福的徐妙云,还进了徐妙云上香的偏殿后再没出现。
涂节打算上奏皇帝参徐妙云替皇后祈福心不诚之罪。
朱元璋在各地方纳税官员进京后,下令徐友衮李景隆围了南京各城门。并任用十二子朱柏为锦衣卫副使,领着锦衣卫去接回锦衣卫指挥使朱棣。
朱棣朱柏两兄弟带锦衣卫到各驿站抓人,下令是见官就抓,并收缴各官员随身所带物品。看着一下子抓了这么多官员,胡惟庸的马仔涂节向朱棣揭发了胡惟庸。胡惟庸也就下了大狱。
各官员带得最多的就是盖着知县印玺的空白纸件,这个印盖的是骑缝章。这就是空印。
这本就是为了防止各级官员中饱私囊的。
而空印文书,就是拿着文书找朝廷对接人员核对好应付税钱填上去。在地方收缴税粮时,各地官员可以巧立名目,百姓应纳一担的,官员收一石二斗,其中一担入国库,二斗进私人口袋。
更有甚者利用朝廷开中之法,假冒商人把贪污来的粮食运到边塞换来盐引,再用盐引换盐谋利。这也就是开中案的具体情况。
空印案开中案真相大白了。朝廷处理了一千七百多人,杀的杀,流放的流放。就连朱亮祖父子,也被太子派人抓来给打死了。根因为家眷被流放,杀掉的贪官的棺材都堆了慧济寺一大片地方。
太子岳丈吕本极力讨好李善长,把有关朝廷信息带给李善长,还自告奋勇地把劝胡惟庸上路的事情揽在自己身上。他以身后命为饵,引得胡惟庸把各淮西功勋在自己处分赃的账单交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赐胡惟庸自尽,赏全尸。
其实能把胡惟庸等一干人等抓了伏法,是因朱元璋的一句你去做,有事我担着。因是上对得起父皇,下对得起老百姓的事情。所以朱棣就算顶着巨大的压力,他也坚持了下来。
而太子,则是因为知道牵扯的官员太多,先是中了胡惟庸的圈套让朱棣在陈凯那里结案。又迫于百官压力想要朱元璋裁撤锦衣卫。为此,让自己妾算计,他还美滋滋。
好在得知贪官贪腐真相时,他依然把国家法度摆在首位。
朱棣查完这两大案件,在被百官挤兑之下去了北平就蕃。留在京城的太子也就相继失去了长子雄英,正妃常氏。朱元璋的马皇后也离了世。感觉这样的结果如了吕氏父女的愿,她的朱允炆终于有了未来君主的命,只是他守不住。
其实之前我一直认为空印案,百官无错,是朱元璋为了脸面杀的人。如今此剧中的空印案案犯,都是通过核对,根据贪污数量定的罪刑,貌似也能解释得通。
但总觉得如此给涉嫌空印案的所有官员都定罪,还是有些牵强。明朝是规定各地方机关要向户部呈送税款账目,而且账面数量要与各级机关的账面完全相符,更要与实物相符。
可实物运输有损耗,受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发出货物与到京货物数量肯定不一样。而官印是各级官员升堂必备,报税人员不能给带走。更改后完全合适的上交账册上有必须有印,所以只能带空印册子了。
这册子都是各级报税官员亲自携带,不至于流落他人之手。而且空印之法,前元就有实行。相信涉嫌空印案被砍的当地员是真的有具体贪污数额,因为案发后是交于刑部核实查验的。
其实关于历史知识,多看一些,也不是坏事。一件事情,正史野史,民间流传下来的都不一样。但各有各的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