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家喻户晓,是中国古代历时最久、规模最大的海上探险活动。古往今来不少人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怀有多种揣测,直到人们在印度洋里发现一块明代石碑,将碑中文字翻译后,这个悬而未决的疑问终于得以解决。
这块石碑于1911年在斯里兰卡西部被人打捞出来,由此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途中必然经过斯里兰卡,那么明代与斯里兰卡究竟有何渊源?据史册记载,三宝太监郑和于1405年首次下西洋,首先到达了斯里兰卡。
等到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时,有了之前的经验,他在经过斯里兰卡就向国王献上大量钱财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也就是现代人们打捞出的这块石碑。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会引发大战。斯里兰卡地理位置极好,处于交通要塞,过往船只无数,百姓们大多靠劫持船只为生。
这段历史在斯里兰卡史册中被扭曲成郑和为了抢夺锡兰山寺庙中珍惜的佛舍利子挟持国王,引发斯里兰卡与明朝之间的大战。此后。斯里兰卡新国王在明朝的拥立下登基,后派出斯里兰卡王子前来谢恩,没想到王子适应不了中原气候,在泉州养了许久才返回家乡。
第二遍是借着宣扬国威的名义暗中寻找建文帝朱允炆,民间私传靖康之变中明成祖并未杀死建文帝,建文帝趁乱逃走,郑和是接到秘密任务趁着下西洋寻找其的下落。两种说法的支持者平分秋色,但第二种猜测始终没有有力的证据能够证明。
由此可以看出,郑和希望通过贸易往来加强与海外各国之间的联系。石碑上的文字共有三种字体,考古学家推测是为了让更多国家看懂碑文的意义。从这点看,郑和下西洋极有可能是为促进海上各国友好交往,更能验证第一种猜测的可取性。
郑和下西洋在中国历史上意义深远,不仅让中国与世界联系了起来,是彰显我国明朝时期的实力雄厚、物产丰富、外交英明。在航海过程中,郑和也并非一味采取怀柔态度,碰上蛮不讲理的野蛮国度,就要依靠武装力量使他们臣服。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这些下西洋事件的整个过程了解得始终不够全面、准确,只因大量史书被毁,要么就是现存史书记载得不详细,人们只能凭借留存下来的物件,推测分析郑和航海的目的和路径。但无论如何,这场中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冒险活动极具研究意义,而更多真相的发掘有待后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