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尊一声驸马爷细听端的。”——《铡美案》
提起包拯,人们对他可谓是耳熟能详。
他不仅是宋朝的一位大清官,更是史上少有的不畏权贵、明辨是非敢于为民请命的贤臣。
包拯一生断案无数,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皇亲国戚,只要触犯了法律,他都会一视同仁,将犯人绳之以法。
可哪怕是如此贤明之人,还险些无后。
包拯60岁大寿时,感叹自己无后,这时儿媳突然跪下,小心翼翼地翼翼地说道:“您其实还有个儿子。”
忠孝两全
包拯包青天的大名名垂青史,在所有人的印象当中,他都是一个忠君爱国,清正廉洁甚至有些死板的形象。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包拯的“孝”,丝毫不弱于他的“忠”,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忠孝两全的人。
包拯天资聪慧,而且做事极为仔细,年轻时他对为官一方并没有太多的追求,直至28岁时才考取进士。
原本在他中进士之后,朝廷授予他的官职离他的家乡较远。
可是,包拯心系父母,申调之后换了一个距离家乡较近的官职任职。
原本包拯以为这样就可以又能侍奉父母,又能为民请命,两全其美。
谁知,他的父母还是嫌这个官职离家太远,不想让包拯离开,因此,包拯索性就辞官不做,一心留在家中侍奉父母。
在古代,考取功名利禄为官一方,是无数人穷极一生的梦想,甚至无数人为此抛妻弃子,远离家乡。
可包拯却对此不屑一顾,在孝道面前,哪怕是高官厚禄,都不能让他动摇半分。
人都有生老病死,而包拯的双亲,就在他辞官不做之后的几年间相继去世。
这让包拯痛苦不已,在守孝期间包拯不问世事很少离家,哪怕是守孝期已过,他也仍在双亲的墓旁盖起草庐,守候在那里,直到他38岁时,才被朝廷传至京城,任命为一方知县。
在做官之后,包拯屡破奇案,无论是多么骇人听闻的案件,包拯都会一一查明,还受害者一个公道。
在包拯破获的无数起案件当中,《铡美案》应属包拯审理的最令他为难的一起案件。
纵使陈世美位极皇亲,身后更是有公主、太后撑腰,但是包拯仍然不顾自己的仕途,甚至是性命,仍然秉公办理,铸就了一段佳话。
同样,也因为包拯的铁面无私,他深受百姓的信赖,皇帝也看到了他的忠心,赐予了他多种便于行事之权。
按理说,此时的包拯名利双收,没有什么值得遗憾的事情,但是有一件事却让他耿耿于怀,甚至自责不已,那就是险些违反了“孝道”。
无后风波
或许会有人产生疑问,包拯为了侍奉双亲都辞官不做了,还不算尽孝道么?可是要知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古人对于后代的延续是十分重视的,如果没有留后,让家族断了香火传承。
这对于古人来说是最大的不孝,哪怕做任何事都是无法弥补的,而包拯就曾遇到过这个问题。
包拯曾经有两任妻子、一个妾室。
第一任妻子姓李,温柔贤惠优雅大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贤内助,夫妻二人关系极好,而包拯也十分疼爱这个妻子,李氏也把家中打理得井井得井井有条,让包拯安处理公务。
可是红颜薄命,李氏还没等到为包家开枝散叶,便早早离世了。
包拯的第二任妻子姓董,出身于官宦世家,不仅知书达礼,而且聪慧过人。
她对许多事物的看法与意见,常常都能与包拯不谋而合,包拯与董氏堪称灵魂伴侣,而董氏也给包拯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包繶。
包繶继承了包拯的优秀基因,从小就聪慧过人,而且十分机灵很讨人喜欢。
包拯对他也是宠爱有加孜孜教导,希望他以后也可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在包繶19岁的时候,他娶了宰相的外孙女崔氏为妻。二人婚后生活也十分幸福,不久崔氏就诞下了一名男婴,取名包文辅。
本来这是一幕其乐融融的场景,凭借包拯的名声,他的儿子与孙子,都会有个不错的前途。
可是,世事难料,就在包文辅出生不久,包繶就因病去世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对包拯打击很大,但是就当包拯刚从悲伤中走出不久,又一个噩耗传来:他的孙子包文辅在5岁时,便早早夭折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儿子、孙子的相继离世,对于包拯俩说十分痛苦,他甚至提出让儿媳崔氏改嫁,省得孤寡终老。
可崔氏是个明大义的人,始终坚持替丈夫为包拯尽孝。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虽然包拯嘴上不提,但他十分在意自己无后的事情,他觉得哪怕他为官再如何清廉刚正,对父母再怎么孝顺,只要没有留下后人,那就是最大的不孝。
在包拯60岁大寿上,他看着前来贺寿的众人,其中不少人都是带着家中子嗣前来祝贺的,他不禁感慨道,想不到自己会无后。
随着他着一句话地说出,原本热闹非凡的场面,突然间鸦雀无声。
正在众人不知该如何安慰他时,包拯的儿媳崔氏突然跪在包拯面前说道:“其实您还有个儿子。”
妾室之子延续香火
听闻董氏此话,现场的众人都愣在了当场,包拯也是十分不解,我自己难道还不知道我有没有孩子么?
随着董氏的娓娓道来,包拯才知道,原来他真的还有一个儿子。
这个儿子正是包拯的妾室孙氏所生。
原本,孙氏只是董氏的一个丫鬟,后来被董氏纳为包拯的妾室,可是由于孙氏犯下大错,而被包拯赶出了家门。
不久后,孙氏就发现自己怀上了包拯的子嗣,得知此事的崔氏,一直暗地里照顾着孙氏母子,但担心惹包拯不悦,所以一直没有想包拯禀报,直到此时才将这件事说出。
包拯听后十分喜悦,连忙命人将这个孩子接回府中,并取名包綖,意欲为包家延续向后。
包拯去世后,崔氏一直承担起抚养包綖的重任,而包綖也不负众望,不仅为包家开枝散叶,延续了香火,而且最终也成为了一代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