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关于清明节的诗,历朝历代不知写了多少,中华文明5000年来,唯一能达到妇孺皆知,传播最广的非杜牧的《清明》莫属了。这个年轻人以什么样的力度和内涵能够干掉无数先贤,而独领风骚呢,一切并非偶然。
杜牧是陕西西安人,他出生于官宦世家,祖上几代都是朝中的重臣,他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家族传承诗书之风,年少时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杜牧还熟谙兵法,是颜值、才华和实力集于一身的文武双全人才,但他对靠颜值吃饭不屑一顾,一心只想从政,靠实力普济天下苍生,可惜杜帅哥生不逢时。
宝历元年,杜牧二十三岁,皇帝唐敬宗贪玩成性,东部地区河北三镇割据,上党刘悟也怀有二心,面对国家内忧外患,杜牧心急如焚,写下了著名的《阿房宫赋》,希望借此劝谏唐敬宗,没用,但是一篇《阿房宫赋》却令洛阳纸贵。年轻的杜牧当时尚未入仕,空有一番报国志,开始了他北上游边的经历。途中接连写下了《并州道中》《游边》《边上闻笳三首》《边上晚秋》等作品,诗中都是年轻人为谋求前程奔波道途落魄心情的写照。
在途径“太原—长安驿道”返长安时,路经汾阳,正赶上清明节,又是绵绵细雨,看见来往路人祭祀先人的悲苦表情,一时心情郁闷到了极点,不找个地方喝点酒不足以释怀了。于是向牧童打听何处有酒家,牧童手指导航,说,前面直走杏花村。酒过半酣,杜帅哥感慨万千,提笔就写下了千古绝唱《清明》诗。
令杜牧没想到的是,他的这首诗直接促成唐朝的寒食清明节假日增加到七天,这样官员们可以从容地进行扫墓祭奠之事。当然杜牧更没想到的是他的这首诗成为史上宣传酒的最好广告语,杏花村所产汾酒因此有了1000多年的名望。杜牧没想到的事还多,比如成名后杜牧的诗篇在日本、高丽等国达到了“童子解吟”、“胡儿能唱”、朝野喜闻乐见的普及程度。换句话说,杜牧已经成功跻身国际名人榜了。当然,不是仅凭这一首《清明》,随便拎出几首,都是千古成颂的名篇: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