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历史的人应该都听说过这样一个名字:魏忠贤,他是明朝天启年间的著名太监。此人仗着皇上的信任,在天启朝位高权重,党羽众多,人称“九千年”。在位期间,残害忠良,排斥异己,收受贿赂,拉帮结派,盘剥百姓。可谓是无恶不作。最后,他被天启帝的继任者崇祯皇帝斥责,罪恶滔天,自缢身亡。
不用说,今天的人应该恨魏忠贤,就像晚明的人一样。但近年来,一群“灵童”横空出世,将魏忠贤的案子翻了个底朝天。有的说魏忠贤是能臣,有的说魏忠贤被刺杀了明朝。这些逆变器的说法是否属实?还是用事实说话吧。
首先,魏忠贤只是凭借自己的好恶用人,亲手摧毁了辽东前线大明王朝的防线。例如,作为天启皇帝的老师,孙承宗在天启朝任冀辽太守,修筑了200里的宁晋防线。孙承宗因此嫉妒魏忠贤此时的出色表现,被迫辞职回乡。又如:袁崇焕在天启王朝多次击退晋军进攻,在宁远、宁晋大获全胜,只因不能讨好魏国,被迫退位回乡忠贤。.可以说,后金的大军之所以能够在辽东硬压,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魏忠贤的帮助。
虽然这种帮助可能只是为了一己私利和“宦官党”,但未必是有意识地与敌人合作,但客观效果与“与敌人合作”是一样的。与此同时,他任命的宦官党内官员崔承秀,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残害异己和巩固军权上,对国防和军队没有任何贡献。靠着这种人,明朝不灭,谁信?
第二,以魏忠贤为代表的“宦官党”疯狂敛财害民。在“宦官党”这个群体中,出现了很多有很多瑕疵的反派。不管年龄大小,都称呼魏忠贤为“父亲”或“爷爷”。(问问自己,有道德的人会和这些人交往吗?)为了升官,他们在当地为魏忠贤修建祠堂,给魏忠贤和他好客的家人“孝道”。而且,这些“游击队员”本身也在疯狂敛财、挥霍无度。可以说,晚明的百姓都是被这些人逼得造反的,明朝百姓的心就这样败光了。在明朝以前的官场环境中,刘瑾这样的权势太监虽然偶尔会崛起,但一般都有制约的权力。然而,宦官党出现后,明朝文官体系中的其他势力几乎全部被消灭,无异于腐烂了“胡萝卜”。
总之,魏忠贤一伙在位时的所作所为,最终是对外破坏国防,对内耗尽财力,破坏吏治,对民施压。天启王朝时期,没有出现大的动荡,是因为有孙承宗等文武之士的支持,真正做事的,而不是因为魏公公这种人渣的存在。如果当时崇祯皇帝不杀了这些人,明朝会灭亡得更快。不是吗?袁崇焕、杨嗣昌、卢相声等人再坏,也打了一些仗,才让大明维持了十几年。如果魏忠贤和崔承秀继续掌权,估计也不会反抗直接投降后金,甚至不会挟持皇帝向后金要赏赐。因为魏公公和崔承秀都是骗人夺权的好手,却根本不会打仗。面对外敌,他们只能尽力维护自己的利益。虽说今天为魏公公翻案的人,很可能指望着他们所仰慕的“九千年”能够率军为大明力挽狂澜。但很显然,即便是九泉手下的魏忠贤,也不认为他有这个胆量和能力。毕竟,魏忠贤只擅长赌博。
有人会问:杀魏忠贤是理所当然的,为什么他死后明朝就灭亡了?首先,天启年间,明朝饱受宦官折磨,病入膏肓:在民间,被剥削的平民对明朝感到失望;里面全是温体人这样的东林党二流人物。
此外,还有大量的宦官遗骸充斥着各个衙门。这些人虽然在魏公公陨落后换了门,但本性依旧。第二,崇祯皇帝自己的短板太多了:在位的十多年里,他换了50多位内阁首领和辅佐。只要前线的将领偶尔在战场上失利,就会被免职,甚至被关押或处决,可以说没有皇帝该有的心思。此人除了心胸狭隘,还心胸狭窄。据《甲申核真略》的记载,李自成的农民军进犯北京后,从宫中缴获了3700万两国内白银(皇帝的私人囤积物)。这样一个心胸狭隘、吝啬的人,有多少人愿意为他冒生命危险?由此可见,明朝的没落当然不是因为大名鼎鼎的太监魏公公被杀,而是因为明朝已经烂透了,没落只是迟早的事情。
明朝虽然已经销声匿迹数百年,但对于大家认清魏忠贤的真面目,杜绝否定他事业的歪风尚有积极意义。毕竟,历史上的善恶之分,更有利于我们认清现在和未来。吹嘘和一味推翻恶人事业的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