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是明朝中后期的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在担任内阁首辅的十年时间推行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让本已衰落的大明王朝重新焕发生机。
在笔者看来,张居正的历史地位完全可以跻身中国十大宰相行列,当然,人性是复杂的,张居正在创造历史贡献的同时,也有其不甚光彩的一面。
一、天资聪颖的张神童
张居正,字叔大,1525年生于江陵县(今湖北省荆州市),从小就以聪颖过人著称,并成为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童。
嘉靖十五年(1536年),十二岁的张居正参加童试,其机敏灵俐深得荆州知府李士翱的怜爱,并替他改名为“居正”。同年,张居正做了补府学生。
嘉靖十六年(1537年),张居正参加乡试,受到湖广巡抚顾璘的阻挠而落榜。原因是他希望对张居正多加磨砺,以成大器。
嘉靖十九年(1540年),才高气傲的张居正顺利通过乡试,成为一名少年举人。顾璘对他十分赏识,曾对别人说“此子将相才也”,并嘱咐其树立远大的抱负,以伊尹、颜渊等历史贤相为目标。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进士,授庶吉士,正式进入大明官场,但当时的内阁被严嵩把持,一身抱负的张居正并不得志。
直到1564年被他的老师徐阶推荐为裕王朱载垕的侍讲侍读,从而为张居正打开了人脉。朱载垕登基后,张居正以裕王府旧臣的身份,被任命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同年四月,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此后在经历与内阁首辅高拱的几年政治斗争后,扳倒高拱担任首辅。由于万历年幼仅十岁,张居正以帝师的身份执掌内阁,基本做到大权独揽,从此开启长达十年的新政改革。
二、大明最后的辉煌十年
简要来看,张居正改革主要集中在吏治和财税两方面。
在政治上,万历元年(1573年)十一月,张居正上疏实行“考成法”,明确职责。
对于要办的事,从内阁到六科,从六科都到衙门,层层考试,做到心中有数,改变了以往“上之督之者虽谆谆,而下之听之者恒藐藐”的拖拉现象,淘汰并惩治了一批官员,刹住了官员玩忽职守,拖沓懒政的腐败现象,提高了各级部门的办事效率,做到赏罚分明,从而使朝廷发布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在经济上,从万历六年(1578年)至八年,张居正在全国清丈土地,打击贵族、缙绅地主隐田漏税。
随着真实田地面积的暴露,明朝田赋收入大为增加,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为不久推行“一条鞭法”的赋税改革创造了条件。
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条鞭法是中国田赋制度史上继唐代两税法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它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一条鞭法的施行,改变了当时极端混乱、严重不均的赋役制度,减轻了农民的不合理赋役负担,限制了胥吏的舞弊。
万历十年(1582年),随着清丈田亩工作的完成和一条鞭法的推行,明朝的财政状况有了进一步的好转。大明的太仓存银总数约达七八百万两,存粮也可支十年之用。
军事上,用戚继光镇蓟门(今河北迁西县西北),李成梁守辽东(今辽宁辽阳),在长城加修“敌台”三千多座,加强北方的防备,并在边疆实行互市政策,促进北疆安全稳定。
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居正改革为大明带来充分的红利,国力有了很大回升,但在辅政的十年,张居正因过度劳累,身体被拖垮。
万历十年(1582年),太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病逝,终年57岁,神宗为其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
四、伟大改革家的另一面——张居正一点也不正
历史总是喜欢把人性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但张居正能走到首辅的位置,绝不只靠其聪明和理想,身处政治斗争漩涡中心,如果没有非常手段,你是根本走不远的。
首先是联合宦官冯保、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以“专政擅权”的罪名将对他有提携之恩的高拱赶回老家,自己取而代之。
在启动改革的同时,以皇帝年幼为由,独掌朝政,在处理内阁内部和朝廷同僚的关系上,刚愎自用,实行“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那一套,谁批评自己谁就要丢官帽子,甚至连皇帝本人都敢藐视。
其次是夺情,辅政期间张居正母亲病逝,在过去讲究礼法的封建社会,张居正需要守孝三年,但他偏偏不执行,这种作派在明朝士大夫们眼里实属不孝。
最后就是张居正的擅权跋扈和奢侈受贿。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回老家葬亲,一路上,所到州县,大小官员一律长跪城门外迎接,行省督抚越界相送。
到了湖北襄阳,襄王不仅出道相迎,还专门宴请张居正,各地王公大臣更是对其“执臣礼”。
而张居正乘坐的是32个轿夫抬的官轿,轿子里边分有卧室和客室,还有小僮两名在内伺候。这种僭越行为张居正非但不收敛,还继续大摇大摆。
如果仅仅作风奢侈还倒罢了,偏偏在其死后,万历皇帝抄了这位张老师的家,从其家中搜出黄金万余两、白银十余万两。
按照明代官员薪俸制度,即使是张居正十年首辅的薪酬也不及这个数目的十分之一,这么大的数额从何而来,想必所有人心知肚明。这也是对张居正褒贬不一的原因。
五、小结
不管张居正人品如何,从历史大局看,张居正改革无疑是封建社会影响最为深远、最为成功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延长了明王朝的国祚。
但张居正十年所揽之权,是神宗的大权,他的当权是神宗的失位。在权力上,居正和神宗成为对立面,张居正的效忠国事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也为后来张居正死后被抄家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