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可谓是开挂的人生了。他出身凄惨,却有惊人的造化,受尽磨难,最终建立了明朝,做了皇帝。
但做了皇帝的他每日依然是忧心忡忡,总担心朝政不稳。他疑心极重,再加上各地方的财阀势力强大,朝局之中更是有人结党营私,这让坐上龙椅的他忧心不已。
于是,为了巩固权利,锦衣卫便顺势而生,这个部门的存在是为了皇帝能够更好地监察百官,以防有不臣之心。锦衣卫直接听命御前,保护皇帝。
鼎盛时期
鸾带,飞鱼服,绣春刀,是锦衣卫最惹眼的标志。随着现在影视化的推出,人们对锦衣卫雷厉风行,挥刀斩奸佞的形象更加深刻。
锦衣卫设立之初,以侦查,逮捕,审讯,一系列为主展开工作。活动范围极广。
锦衣卫权利极大,除却皇帝本人,对朝中所有人皆有侦查审讯权,最重要的一点,锦衣卫不受明朝法律的约束。而若发生战争,锦衣卫还会去到前线。
由于明朝法律管不住锦衣卫,锦衣卫的行动不会受到限制。朝中大臣若犯了罪,皇帝只需点头,锦衣卫便可直接锁拿下狱。此时的锦衣卫也算是凌驾于文武百官之上了。
锦衣卫指挥使便是锦衣卫中的最高领导了。大多都是由皇帝的亲近之人担任,且锦衣卫的战斗力堪比高阶武将,明朝初期一些著名案件大多出自锦衣卫之手。
锦衣卫以雷霆手段在短时间之内,为皇帝铲除了不少心腹大患。
但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点没错,皇帝的心思谁又能拿得准呢?麻烦解决完了之后,皇帝又觉得锦衣卫利用职务之便搞小动作。不久便将锦衣卫裁撤了。
但是在朱棣上位以后,不仅恢复了曾经明太祖下令裁撤掉的锦衣卫,且加强了他们的职权,很多工作也移交到了锦衣卫的手里。
此时的锦衣卫既要保护皇帝的安全,还要负责监察朝廷各处文武百官的动向。不仅如此,锦衣卫同时拥有自己的军队,和自己的一套司法特权。
且有自己关押犯人的监狱——诏狱。锦衣卫经常动用一些法外之刑,还发明了很多审讯的刑罚。
这时的锦衣卫是比较风光的,毕竟权利大嘛,又有直达天听的权利,所以在东厂、西厂未设立之前,朝中大臣人人对锦衣卫畏之如虎。
逐渐堕落
风水轮流转,很快皇帝又设立了一个单独的部门,由宦官管理的机构,也就是东厂和西厂,用来制衡锦衣卫。在起初东厂权利还不是很大时,也就是侦查,缉捕这些本职工作。
审讯犯人依旧是由锦衣卫执行。但后来皇帝对宦官的信任明显超过了锦衣卫,到了明朝后期,皇帝宠信宦官,又建立了权力更大的西厂,不仅限于京城,权利扩散至全国各地。
锦衣卫和东厂的处境经常是起伏不定的,前期锦衣卫权势滔天,之后到了弘治正德年间,又是东厂盖过了锦衣卫。
这使得锦衣卫地位急转直下,原本风光的锦衣卫此时不得不仰他人鼻息,甚至要依附于他们的势力。过得可谓如履薄冰。
此时的锦衣卫也学会了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毕竟皇帝不上朝,宦官又暗中把持着朝政,听话怕也只是唯一的出路了。
再之后,锦衣卫权利有所回暖,因为此时皇帝换人了,嘉靖帝时期,也算是锦衣卫最鼎盛的一个时期了。这时也轮到了东厂低头。
重回鼎盛
这时的锦衣卫指挥使叫陆炳,他知人善用,手下之人皆是有情有义的人。他管理极严,不容犯错。在朝中遍布耳目,大大小小的事件更是无所不知。
到了明朝末期的时候,皇帝无心朝政,朝廷内部矛盾加深,朝局岌岌可危。渐成分崩离析之态。这时的东厂是由魏忠贤管理,魏忠贤此人心狠手辣,小人做派。
皇帝不临朝,他便插手朝政,东厂势力越来越大,在朝野一手遮天,魏忠贤利用职务之便,冤杀忠良之臣。
而此时锦衣卫早已麻木不仁,居于东厂之下,助纣为虐。时局不稳,草菅人命的事时时都有发生。百姓苦不堪言。此时的明朝仿若人间炼狱。
后崇祯皇帝继位,大力打压宦官历史,势要将阉党一派铲除干净。东厂的日子终于过到了头。收拾完魏忠贤之后,崇祯皇帝原本打算好好治理江山,但奈何,大明的气数将尽。
朝廷的毛病积压已久,一经爆发,撼天动地。李自成率农民军起义,对京城发起攻势,明朝士兵竟抵抗不住,于是皇帝命锦衣卫守城。此时锦衣卫人数并没有所传的15万之多,但也尽数出动,守卫皇城。
众寡悬绝
最终寡不敌众的锦衣卫战死无数。城破之后,崇祯皇帝选择了自杀。而最后一任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选择了投降。
领导都死的死,投降的投降,底下幸存的锦衣卫,自然是树倒猢狲散。之后李自成在皇城进行清扫活动,有剩余的锦衣卫也大多数死于这场活动中。
再之后,蓄谋已久的清军,此时攻入关内,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骆养性随后又投靠了清朝。但贪得无厌的他最终也被罢黜。
至此,锦衣卫算是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纵观锦衣卫设立之初,它是皇帝为了巩固政权的产物,起初完全听命于皇帝个人旨意,再之后的发展走向似乎变得不可控起来。
之后沦为朝局争斗中的工具,内部滋生矛盾,执行力也大打折扣,东厂对锦衣卫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皇帝。
皇权羸弱,便让真正心怀不轨的人钻了空子,滥用职权造成的伤害无法逆转。导致到最后,皇帝有心去治理的时候,却发现朝堂早已千疮百孔了。
锦衣卫拥有特权,但却不受法律约束,这就给了他们胡作非为,贪赃枉法的勇气。丝毫没有畏惧之心的他们和一手遮天的东厂加速了明朝官场的黑暗,可以说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