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四年,刚称帝不久的朱棣,就迫不及待地恢复了洪武时期已经废黜的锦衣卫,并让纪纲担任锦衣卫指挥使。
朱棣之所以这么急切,是因为他很清楚锦衣卫的作用,早在洪武时期,他的父亲朱元璋就利用锦衣卫,制造了胡惟庸案、蓝玉案和空印案等大案,解决了许多用常规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
并且,锦衣卫直接归皇帝指挥,皇帝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知道天下大事,尤其是文武大臣当中哪些人忠于自己,哪些人有谋反之意,都可以被锦衣卫察觉到。
朱棣,作为一个靠着造反上位的皇帝,也知道不服从他的人是很多的,因此他急需要一股力量来帮助自己稳固皇位,而锦衣卫毫无疑问是最佳选择。
朱棣之所以选择纪纲担任锦衣卫指挥使,是因为纪纲很早就跟随他,一直对他忠心耿耿,是一个可以让他放心的人物。
不过,纪纲后来的所作所为,完全超出了朱棣的想象,他也没有想到,锦衣卫的权势,竟然如此之大,这是怎么回事呢?
纪纲成为锦衣卫指挥使之后,为了讨好朱棣,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比如他广泛设置校尉,到各地收集情报,并使用残酷的刑罚,对那些不服从朱棣之人进行打压,朱棣因此越发宠信他。
在纪纲的不懈努力下,那些与朱棣貌合神离的大臣,都被一一铲除,被牵连致死者数万人。
由于纪纲功勋卓越,朱棣便封他为都指挥佥事,兼掌锦衣卫,他由此成为权势熏天的人物,而他领导的锦衣卫,也成为在大明朝让人风闻丧胆的存在。
随着权力越来越大,纪纲也开始骄纵起来,干了一些为非作歹、丧尽天良之事。
比如说,有一次朱棣派纪纲去江浙一带办差,一路上他身穿蟒袍(锦衣卫三大服饰之一,以下还有飞鱼服和斗牛服),手下鹰犬如云,威风得不得了。
来到江浙之后,纪纲见盐场的盐堆积如山,便心生一计,他竟然以朱棣的名义下诏,说要运送一批盐到京城。
盐场的负责人哪里敢得罪锦衣卫,便任由纪纲取盐,最后纪纲前后一共运走了数百万斤盐,这些盐被他运送到别处贩卖,所得自然都进了他的腰包。
这还没完,纪纲又见浙江有很多富商,就心里痒痒的,他挑选了十名最有钱的富商,诬陷他们犯了很严重的罪,这些富豪为了保命,纷纷拿出巨资贿赂纪纲。
就这样,纪纲只是去了一趟浙江,就赚得盆满钵满,有了钱之后他就开始享受了,他认为自己可以享受皇帝般的生活,于是派人在民间抢来几百名幼童,将他们阉割之后纳入府中,让这些人侍奉自己。
纪纲不但危害民间,在朝中也是目中无人的,有一次他看中了一名颇有姿色的女道士,但阳武侯薛禄也喜欢这名女道士,就跟他争夺。
这让纪纲十分生气,于是找到薛禄,二话不说就让人用铁瓜击打薛禄,打得薛禄鲜血直流,差点就死掉了,事后薛禄也不敢上奏。
堂堂一个侯爵,竟然被纪纲欺负到这种地步,还不敢向皇帝举报,可见纪纲权势有多大。
这还没完,纪纲甚至将触手伸向了后宫,永乐五年朱棣下诏选妃,从民间挑选了许多美女,等到这些美女来到京城之后,纪纲见色起意,竟然从美女当中挑选了十几名绝色美女纳入府中,日日与这些美女淫乐。
当时,很多人都知道这件事,但他们畏惧锦衣卫,根本不敢告发。
随着时间流逝,纪纲的胆子越来越大,竟然在府中身穿诸侯王才能穿的衣服,还强迫家奴高呼他为万岁,也没有一个人敢告发。
永乐十三年,朱棣一度打算废掉天子朱高炽,改立汉王朱高煦为太子,大学士解缙得知后便去劝阻朱棣,朱棣因此打定主意不该立太子。
朱高煦得知这件事后,就十分怨恨解缙,于是在朱棣北伐的时候上书说,解缙私自觐见太子,朱棣便下旨将解缙逮捕入狱。
后来,朱高煦就找到纪纲,给了纪纲一大笔钱财,让他帮忙除掉解缙,纪纲当即许诺,没过多久就将解缙灌醉后拖到雪地里,最后解缙被活活冻死。
因为这件事,纪纲又傍上了朱高煦,他因此越发骄纵起来,那时候朱高煦有意争夺太子之位,他也开始积极谋划,竟然在家中暗藏了数以万计的刀枪、盔甲和弓箭,并豢养了数千亡命之徒。
可以说,纪纲的权势到这个时候就达到鼎盛了,锦衣卫在明朝的地位,也是相当高的。
当然了,朱棣对纪纲的所作所为大多是不知情的,他只知道锦衣卫太好使了,他用常规手段达不到的目的,锦衣卫都可以办到,因此他的皇位得以稳固。
不过,也正是因为朱棣太过信任纪纲,所以导致纪纲变得野心勃勃,锦衣卫完全变成了纪纲的个人势力,并且直接威胁到了皇权。
永乐十四年端午节,这一天朱棣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其中有个环节是射柳比赛,纪纲作为锦衣卫指挥使,自然是要参加的。
当时,纪纲想要学习秦朝赵高的指鹿为马,就对手下的锦衣卫镇抚庞英说,我故意射不中,你把柳条折下来,我看众人有没有人站出来纠正。
庞英就按照纪纲的话照做了,在场的文武百官,果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纠正,朱棣为此还嘉奖了他。
因为这件事,纪纲认为朝中再也没人敢反对他了,于是加紧准备谋逆活动,原本一切都是在暗中进行的,但他不知道的是,朱棣已经盯上他了。
之所以会这样,还要从一个叫做周新的人说起,周新起初担任浙江按察使,有一次纪纲派遣一个千户到浙江办差,结果这个千户在浙江为非作歹,肆意索贿,周新气不过,就将其抓捕。
后来,周新打算将那个千户押送进京,交给皇帝处置,但半路上让千户逃走了,千户一路逃到北京,向纪纲求救,纪纲就上书朱棣诬陷周新,朱棣二话不说,就让人抓捕周新。
等到周新被押送到京城,朱棣前去与之攀谈,但周新太过于刚正不阿,痛斥锦衣卫无法无天,还说皇帝不辨是非,朱棣盛怒之下就让人杀掉了周新。
过了段时间,朱棣冷静下来了,又派人明察暗访,这才知道周新是冤枉的,由此对纪纲产生了猜忌心。
但是,朱棣很聪明,知道纪纲掌握着锦衣卫,威胁到了自己的人身安全,便没有声张,而是表面上继续宠信纪纲,暗地里则开始搜集周新的罪证,并积极做筹划。
在端午节上的射柳比赛中,朱棣其实知道纪纲在指鹿为马,由此下定决心要铲除纪纲。
那么,朱棣是怎么做的呢?
没过多久,就有几个司礼监太监站出来弹劾纪纲,这当然是朱棣指使的,朱棣以此为契机,下令逮捕纪纲,纪纲毫无防备,还没来得及反抗,就被投入大牢了。
不久之后,纪纲就被朱棣以谋逆罪名处斩,从他家搜出的财宝堆积如山,让朱棣感到触目惊心。
朱棣这才知道,锦衣卫权势过大,已经大大超出他的掌控范围了,因为纪纲长期以皇帝的名义横行不法,简直就是无冕之王。
自纪纲被处死之后,朱棣开始削弱锦衣卫的职权,但他依然十分倚重锦衣卫,锦衣卫虽然不再无法无天了,但也绝对是超然存在的。
事情的转折点出现在明宣宗时期,明宣宗对司礼监进行了改革,让太监拥有了批红和盖印的权力,司礼监由此成为可以与内阁抗衡的力量。
由于太监集团的崛起,所以锦衣卫不得不依附于司礼监,成为司礼监的鹰犬,权势也有所下降。
当然了,锦衣卫的权势虽然下降了,但不代表他们不重要,他们不但要保护皇帝的安全,还要继续监察百官及百姓,并且在司礼监的庇护下,他们依然横行不法,让人望而生畏。
锦衣卫的另一个巅峰,出现在嘉靖时期,也就是陆炳担任锦衣卫指挥使的时候。
这个陆炳可不简单,他的父亲很早就跟随嘉靖帝的父亲,母亲则是嘉靖帝的乳母,他本人与嘉靖帝从小玩到大,是关系很好的铁哥们。
并且,陆炳还两次救过嘉靖帝的命,一次是将嘉靖帝从火堆中背出来,另一次是在壬寅宫变中及时赶到宫中,将刺杀嘉靖帝的宫女抓捕。
因为是好兄弟,还是救命恩人,所以嘉靖帝对陆炳也是出奇地好,陆炳很早就被他当做锦衣卫指挥使来培养,并且在明朝历史上,陆炳是唯一一个三公兼三孤的官员,在明朝的地位,只有内阁首辅可以与之相比。
由于陆炳极其受宠,因此锦衣卫的地位也就超乎寻常了,东厂根本管不了,只有嘉靖帝的话才管用。
那么,陆炳担任锦衣卫指挥使的时候,锦衣卫有多厉害呢?
我这么说吧,只要是陆炳想要铲除的人,就没有铲除不了的;反之,只要是他想保的人,也大概率可以保下来。
我举个例子来说,起初内阁首辅是夏言,但他与陆炳有矛盾,陆炳便联合严嵩一起,将夏言给诬陷致死了。
还有仇鸾,他可是明朝的大功臣,也算是救过嘉靖帝的命,但又能怎么样呢,还不是对陆炳俯首帖耳,后来两人交恶,陆炳只向嘉靖帝说了他几句坏话,就导致他失宠,最后郁郁而终,死后还被陆炳开棺戮尸。
再举个例子说,陆炳与严嵩扳倒夏言之后,严嵩就继任首辅,但他擅权干政,横行不法,大肆铲除异己,逐渐让陆炳搞到不满。
虽然陆炳无法扳倒严嵩,但严嵩也对他无可奈何,凡是严嵩陷害之人,他都加以保护,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他一生之中,解救了许多忠心的大臣,这也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可以说,纵观嘉靖一朝,锦衣卫的地位都是极高的,是可以与内阁抗衡的唯一力量,加之陆炳不但担任锦衣卫指挥使,还在军中担任要职,更是可以参与中枢决策,因此锦衣卫的地位就更高了。
据记载,最巅峰的时候,陆炳掌握的锦衣卫,不但垄断了吏部、兵部的官员升降,就连户部、工部的收付结算,乃至刑部的审讯断案,都要经过锦衣卫的裁决。
并且,当时朝中有一半言官,以及大量文武官员,都是陆炳及其手下的门生,因此有人说锦衣卫权倾天下,严嵩也畏惧三分。
当然了,锦衣卫权势熏天,表现也是极其出色的,尤其在情报侦查方面很有建树,嘉靖时期的多次战争,都可以看到锦衣卫的身影。
比如,庚戌之变的时候,锦衣卫第一时间得知俺答军队正在逼进通州,朝廷因此及时采取了应对之策,并且在战争进行当中,锦衣卫又破获了京城内的一桩谋逆案,为稳定京城局势做出了重大贡献。
由于陆炳为人相对而言比较正派,所以锦衣卫也极少横行不法,反而展示出了积极的影响力,这才是锦衣卫该有的样子。
不过,自从陆炳去世之后,锦衣卫的地位就急剧下降了,再次成为司礼监的鹰犬,但其作用依然不可小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之一。
比如,在万历朝鲜战争当中,明军之所以能不断取得胜利,锦衣卫在情报工作上支持,也是无法忽视的。
可以说,有了陆炳作为表率,之后的几位锦衣卫指挥使,学历都比较高,为人相对正派,而且大多表现很好,因此锦衣卫的口碑也相对较好。
比如,陆炳之后的锦衣卫指挥使成国公朱希忠,以及朱希忠之后的刘守有和骆思恭,都是让人称赞的。
尤其是骆思恭,积极与权宦魏忠贤对抗,最后被魏忠贤残害致死,在魏忠贤的操控下,田尔耕继任锦衣卫指挥使。
田尔耕是魏忠贤的人,是魏忠贤手下“五彪”之一,专职杀戮,残害忠良,无恶不作,一直到崇祯帝继位之后,才将其杀掉,然后任命骆思恭的儿子骆养性为锦衣卫指挥使。
骆养性是个很称职的人,他很忠心于崇祯帝,哪怕是在北京即将被李自成占领之前,他依然在设法营救崇祯帝。
直到清军入关之后,骆养性在无奈之下才投降清朝,但并未为非作歹,而是实施了很多仁政,口碑也非常好。
南明建立之后,也设置了锦衣卫,但历任锦衣卫指挥使只知道争权夺势,而不知道抗击清军,因此作用并不大,反而有不小的危害。
南明灭亡之后,存在了近三百年的锦衣卫这才退出历史舞台,可以说在整个明朝历史上,锦衣卫的权势都是不容小觑的,虽然曾经臭名昭著,但也有过高光时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