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万历皇帝,估计大家都不陌生,众多影视剧中经常化用万历年间的背景设定,而万历皇帝跟他的先祖朱元璋一样,经常被后人提起,为什么万历皇帝这么被人津津乐道呢?
万历皇帝又称明神宗,名为朱翊钧,在位共48年,这么长的在位时间让明朝其他皇帝可谓是望其项背。乍一看人们会觉得他是勤恳工作的皇帝,但事实上,他却开创了一项纪录,即28年不上朝的记录,也就是说他在位的一大半时间没上过朝,这不禁让人奇怪,这样的皇帝如何能治理朝政呢?
不上朝的皇帝
虽然朱翊钧不上朝,但他并不是完全的“昏君”。他在位时,明朝的经济发展还是可以的,打赢了“三大征”,还创造了“万历中兴”,也使明朝的发展领先于当时其他国家。
然而人们在评定万历皇帝功绩的时候,也不免提到他背后的人物—宰相张居正,明朝当时的和谐局面离不开张居正的功劳。
学习历史的人对张居正改革应该都不陌生。明神宗时期,国家内忧外患,贵族争相强占土地,政府财政危机加重,北方有少数民族入侵,南方又叛乱频发,为改变这样的现状,张居正从多角度入手,实行改革。
张居正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明朝政府的统治危机,加强了统治。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保守党的激烈对抗,既得利益者的不配合,导致这次变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明朝的统治问题已是无法挽回,张居正去世后的几十年后,再没有人能力挽狂澜。
朱翊钧十岁登基,在懂事前,国家政务都有太后和文武百官代理,小皇帝并没有多少发言权。就像是青春期叛逆的少年,万历皇帝对于这样的管束和控制并不喜欢,他做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甚至连皇后的选择也由太后一手把持,不由得让万历郁闷。
借酒消愁的万历迷迷糊糊宠幸了一位其貌不扬的宫女,万历醒后后悔不已,但好巧不巧这个宫女后来还诞下了皇长子,也就是日后的明光宗。但因着母亲的原因,万历对这个儿子不甚喜爱。
情场朝堂皆不得意
接连受挫的万历,终于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那个她。
初尝爱情的万历内心如久旱逢甘霖,而郑氏生子后万历就更加宠爱她了。当下就要立郑氏为贵妃,其子为皇太子。这下前朝就炸开了锅,由此也间接引起了后续万历长达几十年的不上朝局面。
我们知道,古代人重视门第出身,嫡庶有别,朱翊钧却想封郑氏为贵妃,让其身份在皇长子生母之上。封郑氏为贵妃的想法,在当时的百官看来简直是不合礼数,皇长子生母位分还不及郑氏,这实在说不过去,所以当时朝堂上的大臣们都非常反对封郑氏为贵妃。
大臣一个又一个地上报,劝诫,让万历皇帝不堪重负。长期的控制早就让皇帝心生逆反,对于政务也越来越消极。
后宫皇帝不能做主,到了前朝皇帝还想施展拳脚,可这时,张居正开始改革了。
张居正作为青古留名的贤相,对于皇帝的要求自然也是十分的高,从小便严格地带领朱翊钧学习把持朝政。
小时候依靠张居正与太后,那时的朱翊钧对张居正也多是崇拜的心理,彼此还能相安无事,长大之后,皇帝却逐渐有了自己的观念,此时便不愿意再被丞相所牵制,但是面对着张居正这样的人才,朱翊钧又没有办法挣脱这个无奈的局面。
直到张居正积劳成疾死去之后,万历皇帝才对他之前的行为进行清算,保守派们也一哄而上,皇帝借机将张居正的家人抄家流放。
不知此举,是不是又在报复似的宣泄自己内心的愤懑与无奈呢?
无法控制的官员集团
明朝推行言论自由,大臣们可以对皇帝提出各样的的意见,关于朝政也好,后宫也好,也不用担心被杀头。明代的皇帝也不愿意背上杀忠臣的骂名,所以多半也不与他们计较,被说急了,也多是简单惩罚罢了。
万历年间就有官员写了一篇专门骂皇帝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万历帝被描写得几乎一无是处,皇帝看了气急败坏,但又不能因为这个就下令将人斩杀,这样对他坊间的名声也不会很好。一次两次的批评也就罢了,时间久了,面对文武百官指责的万历皇帝内心也生出一丝倦怠,更不想上朝了。
张居正死后,万历帝以为自己可以完全把持朝堂,但其实不然。光是郑氏封贵妃这事儿,皇帝就与文官们斗争了二十多年,万历皇帝是没有办法摆脱封建礼教的。
面对如此的重压和控制,哪怕是贵为天子的朱翊钧也没有什么力气,再去面对前朝了,于是他选择以一种躲避的方式,躲开这些烦心事。
此时的明朝已是内忧外患,张居正又病逝,朱翊钧哪怕是有通天的本事,面对这样破落的王朝,也实在是没有什么能耐再将其转危为安了,历史的进程已经走到了他无法控制的地步。
而在日后人们的考古发现,万历帝的右腿稍微短了一点,这说明万历帝的身体是有一定的残疾的。要知道古代人选皇帝,其实也重视身材与面容,这样一位身体有疾的皇帝,在面对大臣的时候,估计内心也是 存了几分自卑的。
身体的残缺、朝堂的不受控制、不能给所爱之人一个想要的名分,重重的精神与身体重压之下,万历皇帝再也不愿意面对这复杂的局面,于是他选择了退避,开启了长达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日子。
他借口装病不上朝、不理朝政、拒绝填充官员、也拒绝官员的升迁、也不允许官员辞职,他似乎以一种近似孩童的方式在报复这些曾经阻挠过他的百官,将他无法自由控制的叛逆期一并找了回来。
皇帝轻松了,而百官却坐不住了,明朝这个百年大厦也逐渐在这样一种消极的氛围之中缓缓倒下,没有有志人士的决心变革,也没有铁血手腕的英明皇帝,这个朝代也渐渐走向了末路。
结语
一个朝代的繁荣与兴衰,都离不开众多百姓、官员与皇帝的共同努力,万历皇帝并不是一位完全的“昏君”,只是先天的不足和成长过程中遭遇的种种挫折,让他逐渐没法面对这个他应该负起的责任了,最终他选择了躲避的方式逃离这一切,也间接把明朝推向了覆灭的深渊。
从一个时代的缩影中,我们也能有一些感悟,那就是一定要有足够强大的内心,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类挫折,努力不被历史的洪流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