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是大家所熟悉的一个名词,然而这种说法也只有百多年的历史,诗人黄遵宪曰:“轩顼五千年,到今国极弱”,这里边轩辕黄帝和颛顼大帝便是五帝中人。
时人认为中华历史可追溯至三皇五帝,大概拥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现代得以流行这一说法是源于《上下五千年》——一本流传广的历史通俗读物,由林汉达和曹余章先后编著。
盘古开天辟地作为始祖传说暂且不谈,三皇五帝又有何人呢?
最原始的定义应当为一个称号,远古三皇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又称泰皇氏),远古五方上帝有东方青帝春神灵威仰、南方赤帝夏神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秋神白招拒、北方黑帝冬神叶光纪,即四时、四方。当然,后世人还给五帝以五德五行学说,即金木水火土,对应西东北南中。
以上是原始三皇五帝,此后还有增补,且版本多样。《尚书大传》中三皇有燧人、伏羲、神农,而《三字经》则为伏羲、神农、黄帝,此外版本还有女娲、祝融。《吕氏春秋》中五帝有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此外版本中帝喾、尧、舜也曾居于其中。
至于为何版本众多,大概缘由是三皇五帝是远古的部落首领称号,且源远流长。唐代史学家司马贞甚至在《补三皇本纪》中说自(盘古)开辟至获麟(公元前481年),有着千纪共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岁,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刘歆的三统历法,当然这种说法可信度不高。
事实上,殷商时期的历史也没有定数,此前缺乏资料与文献因此“疑古”风起。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王懿荣在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殷商面貌才开始有了模糊轮廓。殷商(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此前一个则为夏(约前2070~前1600),三四千年前的夏商都如此模糊,更何况三皇五帝呢。
那么中华上下五千年如何得来呢?
三皇五帝之名来自于《周官·外史氏》,但仅仅只是一个名称而无人名,此后《尚书大传》以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白虎通义》、《礼记·曲礼正义》、《风俗通引》等古书也是如此。
《孟子》一书只有“三王五霸”观念,《荀子》则为“五帝三王”。汉晋时期的古籍,如《大戴礼记》、《史记·五帝本纪》、《帝王世纪》开始有了五帝定义,更古的还有《世本》、《礼记·月令》等。
在这些早期的古史系统传说中,三皇五帝作为一个符号流传下来,至秦汉时期传说便列入了史册。
以文化部落世系分,则为良渚文化时期(前9684----前4564年)、前仰韶-大地湾文化时期(前4564----前4354年)、仰韶文化时期(前4354----前3579年)、龙山文化时期(前2697----前2015年)。
远古历史尚无文字文献留下,多为口口相传,其历史便是模糊大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