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直坚信一个道理:人一定要真正地认清自己,要懂得如何正确地发展自己!
作为明朝时期的大才子,解缙主持编撰的《永乐大典》内容林林总总,其中包括了经、史、子、集,涉及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事实上,单凭这一点来说,解缙已经可以封神了,但他却偏偏要去搞政治投机,最终搞得自己不得善终……
兄弟同登第,一门三进士
解缙,字“大绅”,又字“缙绅”,号“春雨”,又号“喜易”。
解缙博学多才,与后来的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他出生于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公元1369年12月6日),出生在吉水鉴湖(今江西吉水县文峰镇),绝对是书香门第。
传说解缙自幼就非常聪明,过目不忘,根据《明通鉴》记载:
解缙5岁的时候,但凡父亲给他看过的书,他都应口成诵;10岁的时候,解缙每天都能背诵数千言的文章,且终生不忘;12岁的时候,他就精读“四书”、“五经”,绝对是融会贯通。
到了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解缙第一次参加江西省乡试,一举夺得第一名,人称“解解元”(xiè jiè yuán)。
第二年,解缙入京城参加会试,名列第七;在殿试上,他又被录为二甲进士,而当时解缙的哥哥解纶和他的妹夫黄金华也同榜都荣登进士。
一时间,解氏家族可谓是“兄弟同登第,一门三进士”,此消息一经传出,当时就轰动了解缙的家乡,被传为一时佳话。
解缙的说话之道
朱元璋称帝后,杀了不少文臣武将,唯独没有杀掉上疏劝谏的解缙。
实际上,朱元璋非常喜欢才子解缙,曾经对他说:“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
自从有了圣谕,人精一样的解才子就给朱元璋上了万言书,而且在书中遍及时政,大略有如下内容【引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五》】:
臣闻令数改则民疑,刑太繁则民玩。国初至今,将二十载,无几时不变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尝闻陛下震怒,除根剪蔓,诛其奸逆矣。未闻褒一大善,赏延于世,复及其乡,终始如一者也。天下皆谓陛下任喜怒为生杀,而不知皆臣下之乏忠良也。
上述最后一句,可以说是最费功夫的拍马屁!
陛下天资至高,合于道微,精怪妄诞。臣知陛下洞瞩之矣,然犹不免所谓神道设教者,臣谓不必然也。一统之舆图已定矣,一时之人心已服矣,一切之奸雄已慴矣。天无变灾,民无患害,圣躬康宁,圣子圣孙继继绳绳,所谓得真符者矣。何必兴师以取宝为名,谕众以神仙为征应也哉!
上述几句话,是解缙在劝朱元璋:陛下千万不要迷信,因为你原本就是天授神皇,所以用不着再找别的幌子和借口,来给自己的朱明王朝找理由!
在解缙的奏章中,虽然对朱元璋当时的政事多有指摘,但出发点却只有一个“忠”字,而且把一切的一切都怪罪于“臣下乏忠良”,而非“陛下任喜怒为生杀”。
因此,解缙的表疏一上,朱元璋忍不住看了好几遍,并且连连称赞、欣赏不已,不禁大叫:“才子!才子啊!”
可见,解缙的小骂大帮忙,的确是搔到了老朱的痒处,说的人痛快,看的人也痛快!
风光才子黯淡收场
得到了朱元璋的夸赞,解缙也开始洋洋自得。
有一次,他到兵部找人办事,由于言语傲慢就被御史弹劾了。
此时,朱元璋就对来京朝见的解父(解缙的父亲)说道:“大器晚成,你先带儿子回家,十年之后再来,朕将大用!”
岂料,还没等到十年,八年之后朱元璋就驾崩了。
听说朱元璋死了,官迷解缙猪癫疯一样入京哭吊,当时就被言官给弹劾了。
原因很简单:解缙违制,不守母丧,而且还把九十多岁的老父亲置于家中不管不顾。
而后,朝廷下令将解缙贬为河州卫吏,准备把他发配到甘肃。
结果,新登基的建文帝(朱允炆)对待解缙还算不薄,不但免其责罚,而且还把他召为翰林待诏。
此后,燕王朱棣篡国,解缙又是一马当先的迎候,因此大受信用,当时就把他提升为侍读,并让他以文渊阁阁臣的身份参与机务,奉命总裁《太祖实录》、《列女传》,主编《永乐大典》。
可以说,此时的解缙绝对是春风得意,而当时的朱棣对他也是言听计从,时常对别人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
由此可见,解缙当时是深得明成祖朱棣的欢心。
文人总是容易得意忘形,日后的解缙也越来越膨胀了,竟然不知死活地介入了朱棣几个儿子的嫡位之争中,为此还得罪了朱棣的儿子汉王朱高煦。
于是,朱高煦就诬称:解缙未经批准,在京城私下拜见皇太子。
得知此消息,朱棣龙颜大怒,马上下令将解缙逮捕,下诏狱拷打,一关就是五年。
最终,在朱棣的暗示下,大才子解缙就被锦衣卫埋入冰冷的雪中,窒息而亡。
实在很难想象,明太祖朱元璋心目中唯一的“忠臣”,竟是这位急功近利、人品不好的解缙。
但是无论如何,解缙此人在明朝时期,确实是一个非常有名有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