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之美和时代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对古代的四大美女妆容的描写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审美观,因此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将古代的审美理念和现代的进行对比,看到底有什么区别。
通过相关文献我们很轻松的发现古代的审美与现代虽然差别不大,但还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唐朝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那个时代追求“以胖为美”,因此人们都下意识觉得杨贵妃是个胖美人。
但事实真的就是大家所认为的那样吗,杨贵妃到底胖不胖这一话题,让很多爱美的女孩想一探究竟,不过看过杨贵妃的体重后,相信大家的心绪肯定会复杂万千。
“美”这个字眼,从人类有了文明之后就随之存在了,到如今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因此我们在观察不同的社会阶段时,审美观就是一个重要的参考面。
之所以说唐朝的美是具有代表性的,是因为它与各个时代的审美截然不同,历代都以女子纤细的身材,含蓄的说话方式来表达对美的直接感受,而唐朝却以“奔放浓丽”形成独特的审美时代。
但是我们都要明白女子的美是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兴衰荣辱,唐朝之前是隋朝,然而在隋朝之前是最为混乱的南北朝。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想当皇帝的人很多,能当皇帝的人更多,百姓连生存都成问题,温饱就更不用说,所以身材大多都是瘦弱无骨,形成了“瘦”的审美观。
直到唐朝建立,随着国家的大一统,百姓们大都安居乐业,免受战争之苦,直到“开元盛世”的出现,经济文化更是空前繁荣,不仅出现很多千古绝唱的诗文,百姓们一个个更是膘肥体壮。
随着社会的推进,人们的思想也在潜移默化的转变,关于唐代的史料,例如拿《步辇图》和《簪花仕女图》做对比,就可以发现女子的身材由纤细转变成丰满,最后形成了独特的“以胖为美”。
所以说从唐朝女子的妆容和身材就可以看出“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的绝世风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就是贵妃杨玉环了。
大家都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赞美一个女子,殊不知这句话形容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四位美女,而“羞花”正是杨贵妃的民间“封号”,关于这个封号还有一个流传故事呢。
在故事中说唐朝开元年间,有一位名叫杨玉环的女子被选入宫中,然而一入宫门深似海,面对高大的城墙,思乡心切的杨玉环只能前往花园散心,以解忧愁。
然而看见满园春色开的正旺,她不由得想到自己的一生恐怕就要在这宫中度过,不知不觉就泪流满面,对花说道“你每年还可以绽放自己的美丽,可我什么时候能有出头的日子”。
说罢便不由自主的轻抚花朵,然而这个时候的花却收缩花瓣,一副不愿再开的样子,没想到这一幕被一个宫女看见,于是奔走相告,说杨玉环美到让花朵都自惭形秽。
后来传到了唐明皇李隆基的耳中,就召见了美艳无双的杨玉环,也就是后来我们口中的杨贵妃。
不过这民间传说只能作为笑谈,杨玉环是怎样入宫并成为贵妃的,其实另有原因。
杨玉环原本是寿王李瑁的妻子,两人相敬如宾,不过那个时候的李隆基已经开始沉迷美色,宦官高力士乘机告诉李隆基说寿王之妻杨玉环长得十分漂亮,这让李隆基念念不忘。
于是借着给太后祈福的名义,点名送杨玉环去寺庙祈福,或许李隆基是觉得对不起儿子,又将韦昭训的女儿嫁给寿王,面对自己父亲的蛮不讲理,寿王李瑁当然不敢不从,只能认栽。
之后杨玉环就顺理成章的进入了皇宫,成为了李隆基的妃子,儿媳变老婆这种现代都无法接受的事情,却发生在唐朝,可见唐朝的民风有多么的开放,不过也说明杨贵妃长的的确好看。
而且杨贵妃除了有着姣好的容貌,她这个人也是多才多艺的,否则又怎么会让皇帝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纳入后宫并得到独宠呢。
史料记载她“善于歌舞,精通音律”,唐明皇李隆基也酷爱音律,这一点两人不谋而合,二人共同创作的霓裳羽衣舞不仅展示了贵妃的舞姿,更是成为唐朝的一大标志。
关于杨贵妃留下的画像资料有不少,其中的《太真上马图》和壁画《杨贵妃教鹦鹉图》,都可以看出贵妃的体态的确有些微胖,但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虎背熊腰,用丰满形容最为合适。
从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到白居易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都证明杨贵妃的胖不仅没有为她的容貌减分,反而让她多了一丝独特的丰腴。
从视若珍宝到祸国殃民,她的人生可谓是大起大落,她的美和死更是很多人议论的焦点,因此吸引着很多考古学家不断的去探索,想要见识一下何为“红颜祸水”。
根据复原和计算,学者判断杨贵妃大约有一米六五的身高,体重则在120斤左右,根据现在的计算法,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体重是比较正常的,和人们口中的胖可谓是南辕北辙。
所以提到杨贵妃,我们脑海中可不能联想到臃肿的身材,只能说她的身材体态“一切都刚刚好”。
由此证明,杨贵妃的胖是假的,或许是为了体现唐朝时期的繁盛,所以便流传出来女子“以胖为美”的说法。
我们对杨玉环的身材确实有所误解,这位贵妃不仅美丽,而且身材也并不肥胖,这一点的确是让人出乎意料。
如今看来,一些女孩子想要效仿杨贵妃“以胖为美”的想法恐怕要落空了,然而美从来都不会被定义,拥有健康的身体,自信的心灵就是时代赋予的女性最好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