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4年,武则天作为皇后,权势越来越大,在朝廷内也变得势力庞大,已经到了盘根错节的地步,这引起了唐高宗李治的警觉。
为了避免“女主天下”的祸事发生,李治心中萌生了废黜武则天皇后之位的打算,于是当即召见心腹大臣上官仪前来商议。
上官先生不愧是个耿直哥,见到唐高宗后,当即就表示:皇后专权横行,令天下大失所望,臣请求将其废黜!
此话一出,正中唐高宗下怀,李治听完激动地点头同意,当即命人取来笔墨纸砚,令上官仪马上起草一份废后诏书。
此时此刻,按理说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可谁也想不到,这份诏书竟成了上官仪的死亡通知书。
因为武则天也不是吃素的,在她的多年经营下,她的情报网络早已遍及皇宫各处,连唐高宗身边都布满了武则天的眼线。
一般来说,当一个皇后知道自己即将被废黜时,往往是惊慌失措的,然而,武则天却是异常地平静。
那一刻,只见武则天嘴角露出一抹神秘的笑容,接着她便立即赶到唐高宗的书房,结果正好撞见上官仪刚刚起草完废后诏书,连字迹都还没干。
武皇后的突然到来,令李治感到手足无措,他根本不敢正视武皇后,只得一昧地躲避武皇后的目光,毕竟武皇后并没有犯过什么重大过错。
就在这时,武皇后开始了一段激情饱满的演讲:
她用一种十分煽情的语气,回忆起了她和唐高宗十八年来的点点滴滴,从太宗时代的病榻偷情,到感业寺传情,再到夫妻协力对抗权臣长孙无忌集团......
演讲完毕还不忘表示:如今陛下帝位永固,臣妾没有犯过任何过错,竟不顾念多年夫妻患难之情,要对臣妾下手了吗?
此时,房间瞬间陷入寂静之中,只见李治听完感到羞愧难当,就好像一个犯错的孩子,唯恐被武则天兴师问罪。
李治在这种羞愧的心情下,迫于形势,只好表示自己并没有要废黜武皇后的意思。
为了让武皇后安心,这家伙当场就把心腹大臣上官仪给卖了。
他当即表示:皇后你别误会,朕从来没有想过要废了你,这都是上官仪教朕的............
好了,一代贤臣上官仪就这样被队友卖了,累及全家!
事后,上官仪全家男子被诛杀,女性全部被充入宫廷为奴。
这些被充入宫廷的的女子中,就包括了上官仪的儿媳郑氏和尚在襁褓中的孙女上官婉儿。
上官仪恐怕至死也不曾想到,十几年后,自己的孙女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成为一代女宰相,她政治天赋极高,权倾一时,影响了整个时代。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正是这位才貌双全的传奇女子——上官婉儿。
初涉政坛的上官婉儿
按理说,像上官仪这种情况,基本上算是无法翻身了,可人生际遇谁又说得清楚呢?
上官婉儿所处的时代,有两个奇遇,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首先,她的母亲郑氏是一个眼光长远的女子,她带着女儿在宫廷为奴的日子里,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
在她看来,翻身的希望就在自己的女儿身上,因此从未放松对女儿的培养。
有个目光长远的母亲,这是上官婉儿的第一个人生机遇。
通过郑氏的精心培养,上官婉儿不仅学会了读书识字,而且精通诗词歌赋,熟读文史典籍,尤其擅长写诗,才气惊人。
等到她13岁时,终于迎来了第二个人生机遇。
由于才气惊人,上官婉儿很快就引起了武则天的注意,当场就出题考她。
没想到,婉儿才气逼人,当即挥笔就写,毫无停顿,一气呵成,而且文意通畅,辞藻华丽,语言优美,实在是上乘佳作。
由于欣赏上官婉儿的才华,武则天特别下令免去她的奴婢身份,并将其提拔为“才人(唐高宗的小老婆)”,负责掌管宫中诏令。
自此,上官婉儿开始接近权力的最核心,那个时代中,帝国众多的诏令多出自上官婉儿之手,武则天对她也十分满意。
但就在她志得意满时,遭遇了人生第一次危机。
武则天称帝后不久,上官婉儿不知因为什么缘故,竟然违逆了武则天的旨意,这属于杀头大罪。
好在武则天爱惜她的才华,所以赦免了她的死罪,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于是将其处以“黥面”(额头上刺一个印记)之刑。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上官婉儿究竟由于何种具体原因触怒武则天,史书并无记载,但民间却流传着一个十分香艳的故事。
据说是因为武则天经常和男宠约会,上官婉儿作为武则天身边的女官,不可避免的会遇见他们幽会的场景,甚至免不了帮武则天安排约会。
如此一来二往,上官婉儿在不知不觉中,对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产生了兴趣,两人开始背着武则天偷情。
谁知有一次和武则天、张昌宗三人坐在一个桌子吃饭时,她的目光忍不住和张昌宗眉来眼去,被武则天发现。
于是,盛怒下的武则天,当场抽出一把刀,朝着上官婉儿的脸上割去,当场就在婉儿左额上留下了一块刀伤,自此留下疤痕。
原本武则天是想把婉儿砍了泄愤的,但张宗昌当即跪地,百般求情,武则天也看在上官婉儿帮她做了不少事情的份上,才作罢。
此事仅仅是民间传言,史书其实并无记载,就连上官婉儿墓葬中的墓志铭也未曾有过只言片语。
但也有另一种传言认为,是因为当时徐敬业谋反时,请著名文学家骆宾王写了一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这篇檄文堪称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檄文,此文把用笔杆子骂人发挥到了极致,而且有理有据,气势逼人,又对仗工整,文学价值极高。
上官婉儿也是个文学大家,所以看完此文后,动了恻隐之心,以爱惜人才为由,替骆宾王求情,因此触怒武则天,进而被处罚。
这个也仅仅是一种传言,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如今连婉儿的墓都是一座空墓,更无法考证了。
虽然由于违逆旨意导致脸上留下疤痕,影响了形象,但这丝毫难不倒聪明的婉儿。
她干脆在额头上“黥面”的位置处,将印记用刺青的手法刺出一朵梅花形状,有了梅花的妆点,一眼看去,婉儿之美,反倒比之前更多了一份韵味。
而当时皇宫内外的女性,看到这一幕,出于爱美之心,纷纷效仿,这种“红梅妆”也因此成为引领一个时代的时尚潮流。
不过,婉儿虽然违逆了武则天的旨意,也受到了处罚,但似乎根本没有影响到武则天对她的宠信。
武则天称帝后,在打击异己,稳固地位的行动中,婉儿也出了很多力,献了不少策,越来越受到武则天的赏识。
到了武周后期,武则天决定将权力归还李唐前夕,武则天本人也步入晚年。
作为武则天宠信的女官,被武皇委以重任,女皇让她处理百官奏表,很多大臣的奏章,都是由婉儿负责处理。
这实际上等同于首席宰相的工作,由此,武周军国大事、生杀大权,多取决于上官婉儿,她也被称为“巾帼宰相”。
至此,上官家族因为上官婉儿的存在,彻底翻盘,上官婉儿的人生,也抵达权势的最巅峰,可谓是权倾天下。
但盛极必衰,身在权力场,一不留神,就会葬送身家性命。
后武则天时代的上官婉儿
武则天步入暮年后,在群臣的阻力和劝谏下,决定归政于李唐,将李显立为皇太子。
由于年纪也大了,武皇的身体越来越差,几年之后,重病缠身,只得闭门休养,不见群臣,但唯独要见自己的两个男宠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二人。
在这种敏感时期,武皇此举引发了极大的危险。
因为武则天病重,一旦她嘎嘣一下去了地府,那么按照礼制,太子李贤将会合法地继承帝位,但此时出现了意外。
武皇病重期间,只见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俩,这俩人原本由于武皇的宠信,把持朝政很长时间,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可眼下武则天眼看着就要不行了,一旦李显继位,势必会清算这俩人。
在恐惧之下,张昌宗、张易之二人难保不铤而走险,在武则天去世后,篡改遗诏,到时候对外宣称武则天临终前改了主意,要改立其他人为帝。
他们完全可以利用篡改过的遗诏,拥立一个傀儡或者对他们比较友好的人做皇帝,借此保住既得的权势。
如此危急形势下,拥护李唐的大臣以及李唐宗室,必须选择以武力的方式夺取帝位,复辟大唐。
于是,在五大臣的领导下,爆发了“神龙政变”。
上官婉儿作为一代政治家,她也是有自己的担忧的,因为她今日的权势,和武则天的宠信是分不开的。
如果武则天去世了,新的皇帝还会不会继续宠信自己?既得的权势还能不能保住?这是上官婉儿最担心的事情。
所以,当太平公主找到她时,她当即决定拥护李唐,站在李唐这一边,只有拥护李唐,她的未来才有希望。
因此她也在神龙政变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当时要想政变成功,需要时刻掌握皇宫里的动向,作为最有权势的女官,婉儿在皇宫内外有着自己的情报网络以及信得过的人才。
为了确保一击成功,她动员了自己手下的所有眼线,监控了皇宫内的一举一动,尤其是武则天的近况以及张昌宗、张易之哥俩的动向,随时将情报共享给五大臣。
不久后,在五大臣、太平公主、相王李旦、太子李显等人紧密配合下,神龙政变大获成功,武则天被迫退位,李显登基,是为唐中宗。
上官婉儿也因为拥护李唐有功,李显又爱惜她的才华,将其纳为“昭容”(皇帝的小老婆),继续掌管起草诏书,实际等同于机要参谋。
因为神龙政变后,李显虽然登上了帝位,但五大臣也因此威望大涨,而且掌握了朝政。
李显作为皇帝,反而朝野上下,没有一个大臣是自己的嫡系手下。
站在皇帝的角度,这是典型的“主弱臣强”局面,为了维护皇权,他必须最大限度削弱五大臣以及宗室中的太平公主、相王李旦。
所以,提拔上官婉儿为昭容,也是李显加强自己实力的一种做法。
有了上官婉儿的加盟,李显不仅得到了上官婉儿这样一个人才,而且得到了上官婉儿的政治人脉。
不久之后,李显又将武三思召回,并在亲自干预下,武三思得以进入朝廷权力的决策中心。
这个武三思其实是个撩妹高手,这家伙已经年过半百了,入宫没几天,就把上官婉儿给迷住了,两人由此开始了一段恋情。
不过,这话又说回来,在武则天时代,武则天和太平公主都经常养男宠,上官婉儿自然也不例外。
她也在宫外购置豪宅,专门收一些长相俊美的男子养在里面。
可以说是古代女性中,除了武则天和太平公主外,养男宠最多的人。
她和武三思之间,也很难说是正儿八经的恋爱,大概率是各取所需的情人关系。
不过,在李显在位期间,婉儿展现出了她在文学方面的天赋,甚至她的高度连一些唐朝知名的诗人都难以企及。
由于文学功底深厚,所以大唐官方的一些文学活动,都是婉儿在负责,她曾经多次建议李显设立文学馆学士,广召天下文学之士。
在很多文学活动上,婉儿经常替皇帝李显主持活动,并当堂赋诗,由于辞藻华丽,文采斐然,一般都会引起轰动,时人莫不传唱。
除此之外,朝廷大臣有时候大家聚在一起谈诗论画时,鉴于婉儿的才华在众大臣之上,所以一般都是由她亲自来品评这些诗作,名列第一者,当即就重赏。
作为一代才女,婉儿自然是喜欢读书,她的家里藏书无数,达到万卷之多。
甚至在她去世后,那些藏书流落民间,人们争相观看,上面还有婉儿的题词,书籍被保护得非常好,芳香扑鼻,即便很多年过去也不生蛀虫。
然而,就是这样一代美貌与智慧并存的才女,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李显登基后,为了铲除五大臣,不仅召回昔日太子府的旧部,还重用了武三思、上官婉儿,最重要的是准许皇后韦氏参政。
虽然最后李显在武三思的助力下,干掉了五大臣,但武三思和韦后的势力也变得十分强大。
而李显本人又十分疼爱自己的老婆,任由她干政,这就引发了很多人的不满。
上官婉儿在这期间,在起草诏令时,经常偏向老情人武三思所在的武氏家族一边,而且排斥皇家,跟韦后之间又有说不清的关系。
而韦后又经常打压太子李重俊,于是,李重俊干脆矫诏谋反,以武力诛杀武三思、上官婉儿以及韦后等人。
但这位太子显然是太单纯了,而且能力不太行。
李重俊带着士兵在诛杀了武三思后,又率军杀入皇宫,试图将上官婉儿和韦后也给砍了祭旗。
危急时刻,上官婉儿急中生智,当即找到皇帝李显和韦后,说道:
从太子的行动来看,他是想先杀了武三思,再杀了我,然后再将陛下和皇后杀掉,好登上帝位。
李显听完顿时大怒,当即命令皇宫禁军护卫自己躲到玄武门避祸。
于是,皇帝的护卫军和李重俊的叛军在玄武门展开了对峙,在这紧要关头,李重俊没有选择及时攻入玄武门,而是和皇帝对峙起来。
这就给了李显喘息之机,不久后,李显当场表示,禁军将士谁先斩杀谋反者,朕就给他富贵。
这是一句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话,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在这句话的刺激下,战意旺盛,士气大增,随即与叛军一阵厮杀。
叛军显然被皇帝护卫军的高昂战意打懵了,随即大败,这场政变也宣告失败。
事实上,这场政变仅仅只是个开始。
上官婉儿跑得快,及时赶到皇帝的身边才保住一命,但接下来她的运气就没那么好了,因为她遇到的对手也是个不世出的天才——李隆基。
李重俊谋反之后仅仅过了三年,唐中宗李显突然离奇死亡,权力出现真空。
李显昔日宠信的韦皇后出面干政,立了一个傀儡皇帝,朝廷的一切重大事务皆韦后接管,同时将韦家的人大量安排到要害部门。
韦后计划先通过垂帘听政作为缓冲期,再效仿武则天称帝。
但李唐宗室的人并不傻,他们当然也看懂了韦后的动机,于是一场新的政变又开始酝酿。
作为天才般的才女,上官婉儿此刻又要面临人生剧变!
面对韦后干政,她必须有个抉择,这个抉择将决定自己下半生的命运。
婉儿不愧是一代巾帼宰相,她一眼就看懂了当时的局势,大唐复辟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连女皇武则天也无法阻挡,何况区区一个韦后?
如果此时选择跟着韦后一起干,绝对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因此,她再次选择了和太平公主合作,在韦后想起草诏书想垂帘听政时,她表示反对,并且表示,如果太后要听政,那么也应该让相王李旦也担任辅政大臣。
但毕竟权力掌握在韦后手里,尽管起草了新的诏书,但在韦后的压力下,这份诏书并没有得到公布,而是由韦后掌握全部权力。
于是,不久后在那场新的政变中,婉儿起到了关键作用。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决定合作领导一场政变,推翻韦后,拥立唐中宗的哥哥相王李旦为帝。
在政变中,上官婉儿在皇宫中监控了韦后一党的动向,并及时将情报传递给太平公主,为李隆基的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支持。
最终,在李隆基的亲自率领下,禁军反戈,对皇宫展开突然行动,韦后一党以及安乐公主被当场诛杀,李旦被拥立为帝,视为唐睿宗。
但李隆基却没有放过上官婉儿!
当李隆基的部下提着刀找到上官婉儿住的地方时,婉儿似乎并不着急,而是拿出了那份让相王李旦为辅政大臣的诏书。
意在表明,她是一直反对韦后,而且她是太平公主的人,也就是跟李隆基是盟友,所以不能杀她。
但李隆基最终还是执意将其斩杀,至此,一代才女、巾帼宰相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
李隆基为何非要杀掉上官婉儿不可呢?
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上官婉儿的表现太像墙头草,忠诚度太低。
她最开始投靠武则天,接着又在神龙政变投靠太平公主以及五大臣,完事儿又投靠唐中宗李显,李显死后,她又重回太平公主麾下。
如此履历,实在是有点见风使舵的嫌疑,这样的人根本没有忠诚度,留着说不定哪天也背叛自己,所以必须杀。
其二,李隆基要斩断太平公主的臂膀。
作为政治家,李隆基很清楚,此次政变已经成功,他的父亲李旦也会登上帝位,而自己作为亲自领导政变的人物,一定会成为太子。
到那个时候,太平公主又喜欢权力,势必会成为自己掌握权力的最大障碍,他们姑侄之间必定会有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
上官婉儿虽然在权谋方面不及太平公主,但也是一代天才政治家,有这样的人物帮着,太平公主简直是如虎添翼。
而自己面对这样的敌手,势必对自己极为不利,所以将其提前干掉,也是断了太平公主一条臂膀。
就这样,这位传奇女子最终死于一场权力斗争。
烟郭说
纵观上官婉儿的一生,其实她根本没得选,当她和母亲一起被送进宫廷为奴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一生要与皇家打交道。
生活在帝国权力的最中心,又处在帝国权力争斗最为激烈的时代,她一定会被卷进去。
有人会问,武则天是她的杀父仇人,婉儿为何还要效忠于她。
我觉得,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也站在利益的角度,她的选择都是最正确的。
当时她的父亲以及家里的哥哥弟弟全部被杀,只有母亲和自己幸免,这无疑是一场十分不幸的悲剧。
但是,无论是对于她还是她的母亲来说,逝者已去,如果想要振兴家族,就必须努力提升自己,也必须取得当权者武则天的重用,更加必须活着。
上官婉儿在获得武则天赏识后,她和母亲都被免除了奴婢的身份,这也正是她们所追求的。
到了唐中宗时代,婉儿又以“昭容”的身份请求给自己的祖父平反昭雪,得到了唐中宗的准许。
她的祖父上官仪也因此得到平反,被追赠为中书令、泰州都督,以礼改葬。
在她掌握权力的时代,也算得上是为家族争了光,振兴了家族,只不过她的家族此时也仅剩她自己和母亲而已。
换个角度来说,武则天虽然杀了她祖父及父亲全家,但也正是因为武则天的赏识,她才能有后来权倾一时的地位。
作为一个普通人,她要想活得更好,就必须取悦武则天,没得选,要不然就得一生做奴婢。
即使是选择一辈子做奴婢,又有什么意义呢?她的祖父、父亲等人,都活不过来了,逝者已矣,更好地活下去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但即便她最终能够身居高位,也依然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
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投效武则天是为了更好地活着,武则天退位后,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她必须为以李唐宗室和神龙政变五大臣服务。
唐中宗登基后,她为了身家性命,也必须找个依靠,而当时的皇帝李显就是最大的依靠,她也只能选择投靠皇帝。
李显死后,她看出韦后不能成事,为了身家性命,也只能和太平公主合作。
可即便她目光长远,但毕竟长期处在深宫中,她也并不能看出李隆基会和太平公主必有一战,以为李隆基不会杀她。
正是这样一次误判,算漏了李隆基,导致自己被杀,也无可奈何。
不管是她的祖父上官仪,还是她自己,身处这样一个权力的最中心,皇室之间的权力斗争,一定会波及到他们。
而他们根本没得选,只能在皇室各派势力之间选择一个强大的依靠,才能保护自己。
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不忠,只是想好好活着,所以必须得在各派之间不断做选择。
虽然史书上对婉儿的记载,多数是负面的,说她奉承权贵、秽乱宫廷,操纵政治等,但她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却是受到追捧的。
婉儿的一生,诗作无数,自成一派,她重视诗作的形式技巧,对声辞之美极为看重,十分重视对事物细节的刻画和细腻的描写。
她的诗作风格被称之为“绮错婉媚”,这种风格引领了一个时代,她的诗词被《全唐诗》收录高达32首,可见其文学才华。
但由于她最终被李隆基所杀,李隆基又是唐玄宗,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婉儿被视为乱臣一类,所以她的诗作很多失传了,实在可惜。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找到了婉儿的墓,可奇怪的是,里面什么都没有,连遗体也不见了,而且墓葬被人为破坏过。
只留下一块墓志铭,也正是因为有这块墓志铭,我们才能知道一些史书上没有记载的事情。
比如,婉儿在13岁就成为了唐高宗的“才人”这事儿在史书无记载,却出现于墓志铭。
还有婉儿死后,是太平公主出钱为她办了后事。
也因此有人推测,上官婉儿的墓之所以空空如也,还被人为破坏过,唐玄宗正是破坏者,他在斗夸太平公主后,下令将婉儿掘坟弃尸。
如果不是生在上官仪这样一个贵族家庭,而是一个普通士族之家的话,想必上官婉儿便不会和政治有那么多瓜葛。
她本人必然会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她的人生也会得到善终吧。
只可惜,她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注定了她只能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上官婉儿墓志铭》、《上官昭容书楼歌》、《景龙文馆记》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搜索,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