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尺牍
“若异时定都建康”
自离家以后,陆游一路行来,心之所念,无不是收复中原,驱除金兵,对各地地理形势也多有留意。
路过镇江,他去了六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龙兴之地,想到刘裕北伐的战绩;到瓜步山,游览了佛狸祠,想到了当年的南北对抗的形势。
陆游两岁的时候,南宋建立。他们那一代人的成长空间,充斥着抗敌御侮、收复中原的呐喊。比他小一岁的范成大,比他小两岁的杨万里,比他小十五岁的辛弃疾,无一不力主抗金。陆游很早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
陆游自新河入龙光门(水西门),在龙光门的右侧,旧有赏心亭和白鹭亭,陆游此时又见门左设二水亭,很是壮观。但赏心亭为二亭所蔽,颇失往日登望之胜。
七夕一早,陆游去了今朝天宫一带,游览位于那里的天庆观,之后又去了清凉山广惠寺。方丈宝余大和尚陪他登石头城。陆游见如此形胜之地,“大江天险,都城临之,金汤之势比六朝为胜”,不由感慨,如果他日定都建康,“则石头当仍为关要”。
南京是六朝古都,唐时,李白做御史中丞宋若思的幕僚,就曾以宋若思的名义,上表建议迁都金陵。到南宋时,主战派众将一力主张迁都建康,岳飞、李纲、胡铨、张浚等均持此议,如张浚,他就认为:“东南形势,莫如建康,人主居之,可以北望中原,常怀愤惕。至如钱塘,辟在一隅,易于安肆,不足以号召北方。”陆游非常赞成这一主张。在临安时,他就曾上书建议建康和临安同为临时首都,以图将来以建康为根基,完成北伐大业。陆游认为,定都建康,一可鼓舞民心士气;二来也有利于从江淮出师,直指黄河以北。
而现在,站在石头城上,陆游深感自己壮志未酬,却于残年走巴峡,与前线的距离越来越远,此刻他的惆怅不言自明。“若异时定都建康”云云,多少让人有些感伤。
清樊圻
再访定林寺
定林寺内有王安石的书斋“昭文斋”;半山园则是王安石晚年归隐之地。而王安石,是陆游祖父陆佃的恩师。
陆佃后来官至尚书右丞,“平日就师十年,不如从安石一日”,他给予王安石如此之高的评价。陆游深受陆佃影响,对王安石也很是崇拜。
陆游以前听说,著名画家李公麟曾为王安石画了一幅画像,挂在他的定林寺读书处。但一场大火之后,“尺椽无复存者”,画像自然也成灰烬。而在他返程再至王安石故居半山园,又看到断壁残桓,“残毁尤甚”。此时离王安石离世不过80余年。
80年间,早已物是人非,赵宋王朝也成了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南宋建立40余年,兵戈未息。在苏州,陆游见“道旁多军中牧马”,在瓜洲两天,陆游见经此渡口的军人,有千人左右。在南京,陆游也能感受到战争的气息。
戒坛寺,古称瓦棺寺,有一座瓦棺阁。南唐后主时,北宋朝廷遣武人魏丕来使,南唐即在瓦棺阁宴请,又以为他是武人,不能为文,便请其赋诗。不料魏丕揽笔成篇,最后一句是:莫教雷雨损基扃,让后主君臣大惊失色。
魏丕是宋初上层官吏,1999年孟津县出土了他的墓志。据墓志,魏丕在后周时结识柴荣,进入军队,南征江淮,入宋后,屡立战功,做过地方刺史和知军州事等职。
魏丕幼喜儒学,是有诗书功底的,只是南唐人不知道,以为他只是个武人罢了。而魏丕在吊唁期间,对江南形势作了一番侦查。返回北方后就上奏表,陈说攻取南唐的策略。宋太祖“甚奇之”,但因师出无名而作罢。等到拿下南唐后,宋太祖“念公昔日画策之忠”,为他升了官职。
南唐亡后,这座瓦棺阁也为兵火所毁。陆游所见的瓦棺阁是后人重修,也废为军营了。
清樊圻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从苏州入江苏境,再至常州、镇江、扬州,最终从南京出境,一路行来,陆游所思所想,仍是抗金大业。对南京的军事地理的重要性,他也一直念念在兹。
这年年底,陆游结束了万里长江行,到达夔州任所。次年(1171年)正月,在睡梦中,陆游仍然想着迁都建康,北伐抗金:
梦里都忘困晚途,纵横草书论迁都。
不知尽挽银河水,洗得平生习气无。
不知道挽尽银河之水,能洗掉我平生爱议论国事的习气吗?
终其一生,南宋都没有迁都建康的意愿。而陆游的北伐抗金之心,也丝毫没有动摇过。
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陆游应诏东归,在八年之后,再度船泊建康城。登上赏心亭后,极目远眺,难耐澎湃心潮,写下一首七律: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黄牛峡,位于西陵峡中段,距宜昌市区45公里;白鹭洲,在江东门外的长江边,当时陆游还能看到。瓜步,今渡名尚存,位于长江北岸,现归属南京六合区。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蕴含了未能推动誓师北伐收复故土、以雪靖康之耻深深的感慨和不甘。
嘉泰元年(1201),陆游76岁,依然壮心不已,“中原未清,今天下巨镇,惟金陵与会稽耳”。心心念念,仍是要迁都、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