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打败李世民的高句丽也建过长城,与明辽东长城对比,谁更胜一筹?

打败李世民的高句丽也建过长城,与明辽东长城对比,谁更胜一筹?

白山黑水间的东北大地,在历史上,曾被普遍认为远离中原文化及政治统治,虽然山水相连,人民相亲,但因所处“东胡”杂处之地,一直也是“隔绝”与“融合”的前沿。在中国古代,代表“隔绝”的具象体现,尤以长城为首,东北大地之上,尤其是“辽东”之地,更是铺陈着数个时期的长城遗迹,有力的印证着未曾断绝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从战国时的燕国“北长城”到汉武帝时期的“外长城”,再到闻名遐迩,代表着波澜壮阔历史的明代“辽东边墙”,无数残垣断瓦横陈在不匮乏历史的土地之上,而在这无数的历史遗迹之中,还有一条鲜有人知的长城,被埋没在历史的迷雾背后,久久让人质疑和争论不休,它就是高句丽长城。

高句丽也见过长城?为什么至今鲜有人知呢?

提到高句丽这个国家,就不得不提到它与中原两个鼎盛王朝之间,数场旷日持久而又极其惨烈的战争。熟悉隋朝历史和喜爱《隋唐演义》的朋友,对导致隋朝灭亡和炀帝身败的三次东征,几乎都能清晰地复述出来。无论您是对群英聚会的故事如数家珍,还是对汹涌澎湃的历史壮怀激烈,都会打心底里认同高句丽人是块难啃的骨头,是一个给中原民族带来无数苦痛回忆的坚韧对手。

高句丽所控制的辽西地区与中原王朝山水相连,在中原分崩离乱时期,高句丽尚能游刃有余,取得既得利益,但在中原王朝再次实现统一之后,强大封建王朝意志和统一复地思想影响下,再加之高句丽对自身位置的错误认识,双方无可避免的发生了冲突。隋朝,从隋文帝杨坚开始,与高句丽之间便开始发生领土摩擦,高句丽四方联结,一直处于反抗中原统治的旗帜地位,待到急功近利的杨杨广登基,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东征,这三次战争均以惨败收场,虽然曾几乎将高句丽灭国,但内忧外困等种种因由,反而让高句丽立于不败之地。

《旧唐书·高丽传》:"建武惧伐其国,乃筑长城,东北自扶余城,西南至海,千有余里。我们都知道隋炀帝之败,不全赖于高句丽的抵抗,也有很多客观因素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国高句丽的山城防御体系,加之对补给线的有效打击,也是隋军惨败的重要原因。高句丽的胜利,导致了一个王朝的分崩离析,这让这个小民族引为民族之傲,更是隋军将士的头颅摆成“京观”,宣誓国威,也震慑左右。正是因为这些“京观”,才引出了高句丽这样的小国修筑长城,也造就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数民族修筑长城。

无论是《旧唐书》,还是《新唐书》都记载有“建武惧伐其国,乃筑长城”的字样,荣留王高建武到底惧怕的是什么,让他举全国之力来修筑一条长城呢?唐代隋而立,事实上是继承了隋朝的衣钵,也承袭了隋朝的意志,卧榻之侧岂容猛虎安睡!这一点,至于唐朝和高句丽都是一样的,李世民同杨广一样想做一代帝王,最好的方式,就是立下前代不曾有的功绩,这让战火直指东边,而对高句丽来说,难缠的隋炀帝没了,可统一的中原王朝永远是条噬人的巨龙,随时会让高句丽人万劫不复。

贞观二年,李世民解决了突利可汗,西部安宁之后,他没有忘记前隋的无主哀魂,他于贞观五年,命令广州都督府司马长孙师率领水军沿辽水而上,收拢前隋将士骸骨,并破坏高句丽人所立的“京观”。正是这一历史事件,让高句丽人大为震动,不惜用举国之力建造长城,而且一位在高句丽历史上光芒万丈的人物也登上历史舞台,他就大名鼎鼎的渊盖苏文。

这条仅有千里长的长城,东北自扶余,西南到海,从唐贞观五年,到贞观二十年,足足用了十六年建造完成,正是由西部大人盖苏文督造,也就是渊盖苏文。是什么让荣留王高建武放弃了坚壁清野,利用山城体系作战的有效方式,而要修建这样一条防线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恐惧,正是因为唐朝在西、北两个方向的胜利,让高句丽孤立无援,又要面对新罗方向的侵扰,致使高建武期望加深辽东防线的权重,也给自己的心理加重砝码。

这条长城,实际上是串联了诸多山城体系,也融入在网格化的山城体系之内的,只是强化了首先接触面的防御建设,这也出于对唐朝得到大量突厥骑兵的恐惧,这也是大部分时期对长城功效的基本认定。但可惜的是,这条长城完全没有发挥作用,无论是李世民的亲征,还是高宗时期苏定方的东征,都是沿辽水而上,直接插入高句丽腹地,又通过驻守百济、新罗的兵马,让高句丽腹背受敌,使长城毫无作用而言。本文标题用了”打败李世民的高句丽也建过长城“的字眼,定然要引起部分人的反感,当然李世民虽然并未能毕其功而于一役,但实际上也未被打败,大功只能留给了儿子享受。

现今的史学界,对高句丽长城的存在、线路等都有许多争论,毕竟它是历史上著名的“反向”长城,我们抛开金朝的“金界壕”,可以认定它是首屈一指的少数民族长城,那么他与几乎同处一地的明代“辽东边墙”谁更胜一筹呢?明代辽东长城的中线一段,就是利用的高句丽时期所著的遗址,而且定辽左、右两卫都有大量的边堡市利用的高句丽山城旧址。二者之间拥有一定的沿袭和设定作用,也是古代军事防御思想的重要体现。

从功效上来讲,二者的结果殊途同归,但明代辽东长城毕竟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了防御作用,而高句丽长城则毫无意义可言。当然这也跟二者的位置和地位不同有关,作为中原鼎盛王朝的大明,自然不会拿来与偏安一隅,甚至部落文明未脱的高句丽来对比,但在军事防御上而言,二者相近之处很多。高句丽长城实际上是山城的接连线,而辽东长城也采用了相类似的网格化防御体系,通过层层关系来稳固防御,这一点都是不谋而合的。所不同的是强大中原王朝所建立的防御体系,确实不是小国弱民所能比较的。

辽东长城和高句丽长城类似,也是以地险为依托,大量使用垒石、土木建设,很多位置甚至使用自然山体。辽东长城分段分线,依照不同时期的特殊应对状况修建,而高句丽长城是集中建造,只为防御西面强敌而立,更是一条横贯辽东的直线,设计上的巧思和应对情况,均不如辽东长城,当然这也是国力和代差的原因。

尘封的历史记忆中,很少有人再提及这样一座长城,它的历史和过往,都被淹没在了丰功伟绩和血腥的战争背后。从高句丽自身历史而言,它也远不如那些个闻名遐迩的山城,让人记忆犹新,它也能以与后世文明的明代长城相提并论,但它绝不应该被埋没,而应成为历史展现的重要环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对比,隋朝,李世民,时期,历史,山城,中原,王朝,长城,辽东,观点评论,辽东长城,李世民,长城,高句丽长城,高句丽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对比,隋朝,李世民,时期,历史,山城,中原,王朝,长城,辽东,观点评论,辽东长城,李世民,长城,高句丽长城,高句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对比,隋朝,李世民,时期,历史,山城,中原,王朝,长城,辽东,观点评论,辽东长城,李世民,长城,高句丽长城,高句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