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隋王朝被农民起义冲击得四分五裂之时,他洞察形势,顺应民心,率先起兵,消灭了隋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李渊之所以能演绎出如此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与他杰出的政治和军事谋略才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从政治谋略的角度来看
首先,北方突厥当时已然非常强大,东从契丹、室韦,西至吐谷浑、高昌等国均对其臣服。
凡北方起兵者,如刘武周、郭子和、梁师等无不依靠突厥而自立。
李渊不北联突厥,不仅因为其兵力,特别是由于骑兵的力量不足,而且如若进军关中,其后方可能受到突厥和刘武周的袭击,而致死命。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
因此,他遣使者态度谦卑,还携厚礼向突厥称臣,又许愿:夺取长安后,“京师之财帛金宝入突厥”(把财宝送给突厥)。
由于他采取了这一政治谋略,突厥答应发兵数百送李渊入关,并选良马千匹与李渊互市。
这就使其背后的军阀刘武周不敢贸然南下袭击他,后方基地安然无恙。
其次,李渊以“安隋匡乱”为起兵的旗号。
当时,群雄并起,盗贼如毛,隋方兵力仍然较强。隋炀帝在江都发号施令,各方大将仍然遵从其约束,不敢有二心。
李渊是国戚,若不以尊隋为号召,则隋之官员将视其为叛逆,他会失去政治上的优势。
因此,他在隋炀帝被杀前,一直尊杨广为太上皇,以麻痹隋王室,争取忠于隋王朝的各股力量,减少敌对势力,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二、在军事谋略方面
首先,李渊扩大军队,注意军纪。
为了进取关中,李渊利用人民对隋王朝的不满,让刘文静假造杨广的诏令,征召太原、西河、雁门、马邑四郡当地二十到二十五岁的人来当兵。
接着,他以反对刘武周南下的名义,四处招兵。
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李渊进取关中时,就有了一支比较有战斗力的军事力量。
经历了七年的征战,李渊带领儿子李世民及众大将灭亡了隋朝,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和农民起义军,统一了全国。
从此,大唐号令,行于天下。
纵观李渊起兵灭隋这一过程,他谋求统一的整个战略指导和运用,足见其不仅是一个大政治家,还是一个杰出的战略家。
史家大多为李世民的赫赫战功而称道,却少有人提及李渊的才能和谋略。
有人以孙子“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的话形容李渊,以孙子“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形容李世民,实为贴切。
由此可见,知识就摆在那里,有远见和智慧的有心人是可以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的。古往今来,历史的车轮一直在行进,但它只能被那些有心人所启用和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