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太宗后宫的一个小小才人到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的经历有着太多的传奇。在传统的男权社会,以一介女儿身登上皇位,她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在她之前,历史上也不乏权倾天下的女主,如汉朝吕后、北魏胡太后等,但都只擅权不篡位。武则天敢于大胆迈出这一步,就当得起后世对她的“痴迷”。
必须承认的是,武则天虽然打破了封建社会传统的男权主导地位,但她的执政能力也是值得肯定的。郭沫若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八字,就是最好的诠释。神龙元年(705年),经历了“神龙政变”的武则天已经82岁了,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临终之前,武则天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后事,李唐君臣们也在纠结这一问题。武则天叫来中宗皇帝李显,交代他去了自己的帝号,以皇后的身份和规格与他的父亲李治合葬乾陵。
于是李显将她的尊号由“则天大圣皇帝”,改为了“则天大圣皇后”,仅仅一字之变就为武则天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有唐一代,帝陵大多遭受盗掘毁坏,但乾陵却在一次次的盗墓活动中坚持了下来。
对乾陵的第一次大规模盗墓是在“黄巢起义”时,为了筹集军饷,黄巢调动40万大军公然盗掘乾陵。毕竟作为唐朝的“掘墓人”,不正儿八经的挖几座唐陵,怎么配得上这个称号?40万大军,按说应该要不了多久就能把乾陵挖个底朝天,然而他们挖了40米深的深沟都没有找到墓道口。后来随着战局的变化,黄巢的盗墓计划就暂时搁置了。不久之后,乾陵又迎来了第二次盗墓,后梁崇州节度使温韬是个“盗墓能手”,“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第三次针对乾陵的大规模盗墓活动,发生在民国时期。国民党将领孙连仲欲效仿孙殿英,以保护乾陵的名义率部驻扎于此,随后对外界宣称进行演习,实际上却命令一个整编师盗掘乾陵。凭借机械化的军事能力,用炸药大面积爆破,却也和当年黄巢一样,连个墓道口都没找到。连炸药都炸不开,此事传出去之后,乾陵在人们心中也愈发神秘。再加上武则天的传奇故事,乾陵的神秘色彩也愈发浓烈。所以乾陵的许多文物,都让世人难以理解,比如无字碑和无头石人。
乾陵之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这块名为“述圣碑”,东侧的就是无字碑。两块石碑都是武则天所立,其中“述圣碑”是她为丈夫高宗皇帝歌功颂德而立的碑,5000余字的碑文由她亲自撰写。相比之下,她留给自己的无字碑却一个字也没有。《雍州金石记》有载:“碑侧镌龙凤形,其面及阴俱无字"。武则天为何给自己立一块无字碑呢?
有人说是因为她觉得自己功绩太大,无法用文字记录;也有人说她是想将自己的功过留给后人评说。对于无字碑的争论,观点无外乎这两种。相比之下,无头石人的神秘色彩就更加浓厚了。无头石人一共有61个,都是统一的缺少头像,只保留了躯干。失去了面部特征这一关键信息,历代史家都不敢妄下定论确认这些石人的身份。这个问题困扰了一千多年,却在1974年被附近的2位村民意外破解。
当时两人在地里锄地,其中一人锄到了石头,二人便想着把它刨出来,这样也方便以后种庄稼。这不挖不知道,挖出来才发现是个石刻头像。二人意识到可能是什么文物,便报告给了当地的文物保护部门。有位研究员建议他们,在石头出土处附近再找找,也许还有其他的。二人返回地里一挖,果然又挖出了许多。研究人员将石头和身体拼接好后,这才确定了这61个石人的身份。
和乾陵其他的人物石刻不同,这一片石刻的五官特征明显不同于中原人,发型样式也不是唐代风格。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诸如“吐火罗王子持羯达犍”、“木俱罕国王斯陀勒”之类的文字。于是由此断定,这些人物石刻,应当都是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守陵”的突厥首领。
早在唐太宗贞观年间,李世民就被突厥人尊称为“天可汗”,唐朝国力和国际地位在高宗李治时期达到了第一个巅峰。当时的唐朝万国来朝,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几代大一统王朝赖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长城,在唐朝失去了这一作用。极盛时期的帝国皇帝自然地位崇高,在世时自称“天皇”并封皇后武则天为“天后”,并称“二圣”。
弘道元年(683年)李治驾崩,“高宗”这一庙号大家都知道。鲜为人知的是他的谥号,为“天皇大帝”,霸气到想和玉皇大帝平起平坐。这么一位帝王让几个胡人首领给自己守墓过分吗?并不过分。武则天称帝后也继承了丈夫的遗志,延续了他的制度和思想,“内外诸夷,凡敢称兵者皆斩”也延续了下来。所以石人身份是突厥首领的说法,是站得住脚的。
那这些石像为何会被人毁掉头部呢?这一问题的说法也有两类,一类是地震说、一类是仇家报复说。与其争论这个无法下定论的问题,铭记和传承那一份霸气对外的精神,或许才是我们作为后人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