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投靠朱元璋时,朱元璋才刚起步。
那时朱元璋带着二十四个人,先后依靠计谋筹划到了两万人。有些人手的朱元璋开始攻城略地,首个目标盯上了滁州。原因我个人猜测滁州除了有地利外,还富庶些,接近自己的老家濠州。去攻打滁州的路上,朱元璋见到了来投奔的李善长。
朱元璋一见此人,觉得自己行军打仗的也没个文人帮忙不行,于是李善长成了朱元璋的掌书记。平日里主要做些政工,还替朱元璋写写文章、出些计谋之类的。地位在义军中不低,是个不可缺的位子。朱李二人也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君臣关系。
等到明朝建立,朱元璋因李善长有比同萧何的功劳,将他列在功臣之首。被封为韩国公的李善长还担任着左丞相,还获得了铁券,有免两次死罪的机会。
李善长当了几年官,就致仕回了临濠。当时朱元璋有心把濠州,自己的故乡作为天下的都城的心思,所以命回家了的李善长负责修筑宫殿。李善长还监管着被迫迁来濠州的四十多万富户,可谓责任重大。
其弟弟李存义此时也被朱元璋提拔为太仆丞,李存义的儿子李伸、李佑还是地方官。自己的儿子李祺还迎娶了朱元璋的长女,至此朱李二人除了有君臣关系,还有姻亲关系。可以说李善长的富贵到了顶点。
所谓,阳极必阴。就在李善长到达顶峰时,有人弹劾他了。按说此等被皇帝看重的人,应该没人敢触碰才是,但偏偏有人敢。
御史大夫汪广洋、陈宁二人递给朱元璋一个奏章,上面大意讲。李善长在皇上病重时不来看望,这太骄横了。新驸马李祺连续六天不来拜见,这是对你不敬重啊,找他过来问罪,他还不认,按道理是大不敬。
朱元璋看后,想起李善长往昔在朝堂上的傲慢,心生怒气,直接削去了李善长一千八百石的俸禄。李善长屋漏偏逢连阴雨,几年后胡惟庸被诛。按说李善长曾对胡惟庸有知遇之恩,李善长此刻也该被问责,但是并没有。相反,此刻御史台缺中丞,李善长还被派去做这个职位。可见朱元璋此刻至少没对李善长起杀心,但李善长已在朱元璋心中有两次不好印象。
当胡惟庸死后,难道没人揭发李善长吗?非也,李佑是胡惟庸的侄女婿,有人上奏说李存义一家还是胡惟庸的党羽。只要朱元璋想解决李善长,单凭此理由足以。但是朱元璋听后没有将矛头对准李善长,仅仅是将李存义一家流放到了崇明。李善长此刻却错上加错,没有上朝对朱元璋感恩,朱元璋就此对李善长怀恨。李善长这个致命的错误为几年后李家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洪武二十三年,京城中有一伙民众受到案件牵连,发配边疆。其中有个叫丁斌的,是李善长的亲戚不说,还在胡惟庸家做过事。李善长徇私请求赦免丁斌一众人。朱元璋听后大怒,心想你以前光娇蛮也就罢了,我免过你一家死罪你不谢恩不说,现在还叫朕放过这些牵连胡惟庸的人。你把朕当成什么了,朕岂容你左右。
于是朱元璋下令必须严审丁斌,丁斌也够义气的。那边李善长给他脱罪,这边他给李善长上罪。在牢里,把自己知道的李善长和胡惟庸的种种交往一一说出。其中涉及到李善长隐匿胡惟庸的罪状不报等。巧合的是此刻有人告发李善长,说以前蓝玉截获了胡惟庸通敌的罪证,被李善长给藏了起来。两下的消息摆在了朱元璋案头,朱元璋看后盛怒至极,此刻御史们瞧见皇上要整李善长,就在朱元璋烈火之上浇了把油。此刻身为李善长奴才的卢仲谦等也跟着上书,说自己主子经常和胡惟庸私相馈赠,时常低声耳语。
朱元璋看到这些情况后,心中怒不可遏,恰好有人说星辰变动,应该除去大臣才好。朱元璋由此将李善长一家七十余口杀了,只有娶了公主的李琪一房得以幸免,被迁到别处居住。
李善长死后,朱元璋叹气的说“使王濂在,必不至是”。王濂乃是李善长的大舅子,朱元璋当年打集庆的时候归顺的。王濂受到李善长的举荐,得以被朱元璋任命为执法官,审理狱案。可惜在洪武三年就死了,朱元璋对李善长称赞王濂:“濂有王佐才,今死,朕失一臂。”
可见王濂在朱元璋心中还是有点分量的,李善长在朱元璋事业中也是股肱,沾亲带故的胡惟庸也是朱元璋的一个大助手。可以说李善长家,对于朱元璋来说,或者大明来说,是比较重要的。
李善长死的第二年,居然还有一个人上疏说李善长的好话。虞部郎中(五品),王国用上奏的大意说:李善长是陛下的大功臣,功勋卓著,位极人臣,是你的亲家,但被圣上以应天象所杀,以后还请陛下再做这种事时三思。朱元璋看后,按照剧情应该杀了这人,可惜事实是反的,朱元璋看后连责备此人的话都没家。如果他真的隐匿胡惟庸的罪状不报,能得到的东西,和他现在所得的能差多少。何况与胡惟庸同谋,那是如履薄冰,成功概率很小。现在李善长有王国用自然也没死。
参考:《明史·李善长传》、《明史·王濂传》、《明太祖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