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由于宰相“胡惟庸案”的负面影响,因此朱元璋认为宰相的权力过大势必会威胁到皇帝的地位,因此在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从此宰相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这之后皇帝大权独揽再无人能威胁。
可是这却又带来了一个弊端,那就是没有了宰相的协助,皇帝的工作量就会增大,朱元璋这个人比较勤奋,因此在他看来觉得没啥,然而明朝之后的皇帝来说这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
因此在明成祖时期,朝廷设立了“内阁制度”,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宰相制度,内阁的领军人物就是首辅,六部尚书的文件一般都是先呈交内阁,内阁同意之后再由皇帝批阅。
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内阁虽然位高权重,可是在皇帝身边当官也是个苦差事,因此大部分新皇帝登基之后,前任首辅大多会面临“算账”的危险,不过内阁首辅毕竟位高权重,有些还是先皇的老师,因此总的来说他们虽然失去了权力,可是大部分都还是善终,然而明朝有这么一位首辅却下场凄惨。
对于读书人来说,他们最看重的就是脸面,他不但死前身体遭到了折磨,在精神上也是无比痛楚,他当过皇帝的老师,皇帝却如此待他,堪称明朝最惨的内阁首辅,而他就是夏言。
夏言字公谨,是江西贵溪人,他家庭本是军户出身,可是由于明朝后期军人世家的地位非常低下,因此在这之后大部分军户都开始逃亡,或者从文,而夏言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进士,嘉靖登基之后在兵部任职。
夏言的性子就如同唐朝的魏征以及宋朝的包拯,以直言敢谏著称,嘉靖九年,夏言就当场弹劾首辅张璁,也正是因为这一次弹劾,在这之后嘉靖开始高看他了。
在这之后,夏言的升迁速度如同飞速一般,在嘉靖15年,夏言正式成为了内阁首辅。
也正是因为夏言的进入,明朝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而夏言主持内阁的时候也是嘉靖最鼎盛的时期。
然而有句老话说得好,“盛极必衰”,夏言性格太过刚直因此在官场上得罪了很多的权贵,而明世宗朱厚熜也并未李世民和宋仁宗一般的圣明的君主,当年提拔他也只是想要借机提升名望。
他实在是接受不了夏言这样的性子在朝中一直乱放炮,而夏言也堪称是明朝历史上起伏最大的内阁首辅,他曾经三次入主内阁,也曾经三次被嘉靖罢免。
起起伏伏让曾经那个刚直的夏言在嘉靖心目之中的好感度逐渐降低,而也正是因为他刚直的性子,在朝臣之中得罪了太多人,不过夏言至死也没有想到给予他致命一击的居然是严嵩。
1546年,当时主持西北军事的曾铣向嘉靖提出了一份“恢复河套”的军事计划,这份计划得到了夏言的赞同,并向嘉靖大胆推荐曾铣“人臣未有如铣之忠者”,然而彼时的嘉靖已经也开始对夏言愈发不满。
这个时候严嵩意识到机会来了,于是向嘉靖进谗言:认为恢复河套反而有损国家的根基。
这个时候嘉靖已经再一次对夏言不满了,听了严嵩的话后勃然大怒立即当众指责夏言,这个时候严嵩又趁机继续进谗言:“曾铣曾经贿赂过夏言,所以夏言才如此推荐他。”
嘉靖早已经对夏言不满,此前如此推崇曾铣嘉靖便已经开始怀疑,在朝堂之上继续斥责夏言。
此时,有些大臣看不下去,因此纷纷站出来为夏言说话,哪知道此举不但没有消去嘉靖的怒气,反而让嘉靖更加怀疑夏言,当即决定处死夏言。
而他也成为了当时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被处死的首辅,或许嘉靖对于夏言太过痛恨,死前居然把他像猪一样四肢绑起来然后抬起来,这对于饱读诗书的夏言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侮辱,而一代名臣也至此落幕。
而夏言之死一直是嘉靖朝的“逆鳞”,直到19年后,明穆宗登基为了争取人心,他替夏言翻案,为死了10年的夏言恢复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