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宋哲宗赵煦:北宋版汉武帝,打出了赵宋官家少有的骨气

宋哲宗赵煦:北宋版汉武帝,打出了赵宋官家少有的骨气

宋朝,在历史爱好者心目中,一半是清明上河图的繁华,一半是人尽可欺的羸弱。

宋朝的皇帝,从“高粱河车神”赵光义开始,基因里就刻上了怂的底色。一想到北边的辽国,后来加上一个金国,就腿肚子打颤。

就连小小的西夏,都能让他们心跳加速。

然而,皇位传到第7代,却出了点小差错。

首先,是长相上的差错。

北宋的皇帝,都有真人画像留下来。别说前6个皇帝了,就连赵匡胤和赵光义的爹,都挺着一个大肚子,富态过头。

而这位皇帝,却是尖尖的下巴,瘦削的身材,长得像张震。

甚至有人惊呼“史上最帅皇帝”。

其次,是性格上的差错。

宋朝皇帝的怂,刻烟吸肺,被臣子逼上战场御驾亲征,优势在手,都满脑子求和。面对没几年历史的西夏,都上赶着给岁币。

而这个皇帝,小小年纪,打西夏,怼大辽,收青唐,非但不怂,还武德充沛得不像是赵宋的官家,倒像是从汉朝穿越来的。

江湖人称:北宋版汉武帝。

可惜,有汉武帝的心,却没汉武帝的命。

在宋朝的历史上,来去都轻飘飘。提到宋朝的皇帝,很少有人想得起他来,也很少有人想得起他那短暂的光辉历史。

他就是北宋第7个皇帝——宋哲宗赵煦。

01、憋屈的童年

1085年,北宋第6个皇帝宋神宗,已经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太后和宰相拥在床边,请求他立太子。

宰相说:立延安郡王可好?让皇太后垂帘听政。

延安郡王,就是赵煦。

宋神宗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只能微微点头。

太后领着赵煦出去见群臣,按照惯例,要夸一夸太子的优点,让百官知道,自己将要侍奉的下一任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她搜肠刮肚,缓缓地说:

太子已经可以背诵7卷《论语》了,字也写得很漂亮,自从皇帝生病,就手抄佛经,为皇帝祈福。

还把赵煦抄的佛经给大臣看。

就这点小事,大臣们还纷纷说好。

这并不是因为太后和大臣底线太低,对下一任皇帝就这点要求,而是,此时赵煦的年纪,实在是太小了。

他只有9岁,放到现代,小学3年级,天天玩泥巴。

他是宋神宗的第6个儿子,非嫡非长。选他登基是因为,他的5个哥哥全部夭折,他是宋神宗活着的儿子里,年龄最大的。

北宋这一阶段的皇帝,可不好当。

宋神宗刚登上皇位,就发现,国库穷得连先帝的葬礼都办不起了。

为了改变现状,他毅然任用了王安石,开始变法。

在朝廷里,反对变法的声音从来没有停止过。

就连在后宫,都隐藏着不少反对派——他的亲生母亲高太后,嫡妻向皇后,都是不显山不漏水的旧法支持者。

宋神宗一咽气,高太后执掌大权,就迫不及待地把宋神宗的新法全部推翻,新法支持者全部贬官,之前被贬的旧法支持者重新提拔上来。

在这整个过程中,没有人正视过一眼9岁的小皇帝。他们认为,没有必要。

但是,关于小皇帝的另一件事,却非常迫切。

宋神宗实在是太离经叛道了,连祖宗成法都敢改。他们这些人,管不了成年的皇帝,还管不了幼年皇帝么?

9岁,多好的年龄啊。现在的朝堂上,旧党云集,有的是时间和空间,把这个小皇帝打造成他们心目中的明君圣主。

赵煦的讲师团,一场豪华。大文豪苏东坡,大哲学家程颐,都拿着教鞭,走进了赵煦的书房。

不过,如果赵煦知道,后世为此羡慕得眼睛都红了,他一定会翻一个大大的白眼。

他的童年,实在是太憋屈了。这些名声在外的讲师,简直是他的童年阴影。

赵煦的童年生活,是这样的:

在春意盎然的花园,赵煦随手摘下一支柳枝,拿在手里把玩。

他大名鼎鼎的老师,立刻出现在他的身边,板着脸教育他:你作为皇帝,是天下之主。哪怕是一支柳枝,也有自由生长的权力。你怎么能这么不仁慈呢?

赵煦的脚边出现一只小小的蚂蚁,也会传到他老师的耳朵里。老师连连追问:你是怎么处理这只蚂蚁的?

直到赵煦说:我没有踩,而是给蚂蚁让路了。老师才欣慰地笑了,并教育他,应该以这样的态度对待百姓。

书房里失意,朝堂里也不得意。

朝中的大臣,只认垂帘听政的高太后,没有人把这个小皇帝放在眼里。

每次奏事的时候,高太后和赵煦面朝不同方向坐着,大臣们恭恭敬敬地面对着高太后,只给赵煦留下一个冰冷的臀部。插话的机会,更是想都不要想。

在朝堂上做了这么多年木偶,真不知道赵煦把大臣们的脸认齐了没有。

大臣们对皇帝奏事不热情,对皇帝的私生活,却保持着极高的关注度。

有一天,皇宫里突然发布命令,要找奶娘。

几个格外关注皇帝动向的老头凑在一起讨论这事,得出了让人冷汗直冒的结论:

要么,是十岁出头的小皇帝,居然搞出了孩子;要么,是十岁出头的小皇帝,居然恋上了熟女。

这怎么了得?当场撸起袖子,开始劝谏。

直到高太后亲自下诏辟谣:是先帝留下的小公主要用奶娘。

而赵煦,一觉醒来,发现身边伺候的20个宫女,有10个换成了不认识的,剩下的,面色惨白、满脸泪痕。

多年之后,赵煦回忆,自己当时被吓懵了。

02、叛逆的少年

高太后执政的这8年里,在朝堂上,赵煦基本上一言不发,仿佛自己是一个隐身人。

有一天,突然发生了一件事,让高太后大惊失色,觉察到,这个年轻的皇帝,没有自己想象中的这么简单。

高太后看到赵煦用的书桌旧了,没多想,就叫人拿去扔了,换张新的。

过几天,高太后再去看赵煦读书,发现赵煦依然坐在旧书桌边上。

她很疑惑,用这是怎么回事。

赵煦淡淡地说:这是爹爹用过的桌子。

赵煦的爹爹,自然就是先帝宋神宗。在朝政上,和高太后的主张,可以说是水火不容。

宋神宗活着的时候,高太后没有发言权,不能说什么。宋神宗一去世,高太后就废尽宋神宗的新法,重重新启用旧法。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以母改子”。

可是,他们折腾得欢,却从来没有想过,坐在龙椅上的赵煦,是支持新法还是旧法?

透过这件事,高太后觉得,答案或许是自己不愿意看到的。

他们这么多年的教育,可能彻底失败了。

不过,高太后老了,已经是风烛残年。她已经没有时间,去解决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了。

她只能在临终前,拉着赵煦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先帝贸然变法,后悔莫及,你一定不要被新法迷惑啊。

又叮嘱自己亲手提拔的两个宰相:你们趁早抽身而去吧,不要在这里搅这摊混水了。

那么,高太后的临终话语,赵煦会不会听呢?

当然不会。他一个字也听不进去。

高太后一去世,17岁的赵煦亲政,立刻在朝堂上掀起了一场风暴。

他换了一个新的年号,叫做“绍圣”,意思是,追忆圣贤新人。

哪个先人?

自然是他那毅然决然启用新法的父亲,宋神宗。

赵煦把朝堂上支持旧法的大臣,纷纷贬谪,其中就包括他的老师:苏轼。大赦天下的时候,都没忘了指示,支持旧法的这些人,不在赦免范围内。

有人建议,让被贬到岭南的一些人,迁移到环境稍微好点的地方。赵煦笑得很温和,说出来的话却很冰冷:不可以。

他把当年被贬的支持新法的人,都召回了朝堂。已经去世的王安石,也追封了谥号,配享神宗庙廷。

他甚至差点废了高太后的宋英宗皇后之位,他的生母朱太妃连夜奔到他的寝宫,表示反对,他才作罢。

在前朝掀起狂风暴雨的同时,赵煦也没忘了处理后宫的事。

他的生母,朱太妃,哪怕儿子当了皇帝,根据北宋的规矩,也不能做太后。当时的太后,是赵煦的嫡母,向太后。

高太后在世的时候,为了独掌大权,刻意打压朱太妃,降低她舆盖、仪卫、服冠等物品的规格。赵煦一亲政,第一时间下令,朱太妃的所有待遇,都和向太后相同,唯有名分,实在是没办法更改。

高太后为他娶的皇后孟氏,也很快被废,换上了赵煦自己喜欢的刘氏。

千年后的我们,透过史书,很难确定,赵煦的这一系列行为,是出于对当时局势洞若观火的谨慎决定,还是出于“逢旧必反”的叛逆。

不过,北宋的确在他的一番折腾之下,起了一些变化。

03、燃烧的青年

赵煦有一块心病。同时也是他父亲宋神宗的心病。

宋神宗晚年,派出5路人马、数十万大军,意图收复西夏,却功亏一篑,随后在永乐城之战中,一败涂地,损失难以计数。

这让宋神宗受到严重的打击,很快就郁郁而终。

他去世之后,高太后和司马迁居然为了和西夏议和,把宋神宗千辛万苦收复回来得一些失地,拱手让回给了西夏,寄希望于他们以后不要再来攻打北宋了。

西夏笑纳了土地之后,该打还是继续打。

然而,当宋宫的主人变成了赵煦之后,宋夏之间的局势,就变了。

1092年,西夏梁太后亲率20万大军,攻打宋朝。经过一天一夜的血战,宋军斩首321人,其他损伤无法计算,还缴获了梁太后的衣服等贴身用品。

光看纸面战绩,战果不是很好,但是硬生生地把西夏的主力给逼退了。这场战争,也被后人成为宋夏之战的根本转折点,宋朝开始占据上风。

此后几年,宋朝在宋夏边境做了一系列布置,并开始了小规模的反击活动,终于把西夏的主力,又吸引了出来。

1096年,西夏集结50万大军,气势汹汹地攻入宋朝,却发现宋朝已经坚壁清野,想抢劫都找不到人和物资,想打仗都找不到北宋的军队。

最后,西夏只能踹了个薄弱的金明寨完事。几乎举国之力出征,斩首不到3000。

西夏军队一撤,北宋军队就冒了出来,开始搞小动作。不仅突袭了西夏,还在西夏眼皮子底下,只用了22天,就修建了两座城,直插西夏的腹地。

其中一座,叫做“平夏城”。

平夏城,一听这名字,就知道北宋想干啥。

是可忍,孰不可忍。1098年,西夏的梁太后号称集结百万大军,带着小皇帝,直扑平夏城。

早已做好准备的宋军,严阵以待,大获全胜。

梁太后慌得向辽国求援,辽国也派出使者来到宋朝,希望赵煦就此停战。

对此,赵煦的态度是:不见,不理会。

直到随着局势的转变,赵煦才答应了西夏的求和。

当然,狠狠地敲了西夏一笔,收复了大量失地,还宣称:宋朝是西夏的宗主国,西夏的子民就是宋朝的子民,西夏的土地都是宋朝的领土,宋朝保留有收回的权力。

这是自西夏建立以来,宋朝对西夏最大的胜利。

随后,赵煦又向河湟地区出兵,收复了青唐。

不过,当青唐的俘虏——当地的大大小小首领,包括别国嫁过来的公主们——千里迢迢被押送到北宋都城开封的时候,并没有被处理,反而很快就被释放出来,还得到了集体封官。

大宋皇帝春风和煦地告诉他们,回国去吧,攻打他们的将军,已经受到惩罚,宋朝和青唐的友谊,坚不可摧。

这是为什么?

因为,青唐的俘虏来到开封的时候,赵煦已经病入膏肓了。

出兵青唐,是赵煦在病床上下的命令。

而释放青唐俘虏、友谊万岁,则是新皇帝的决定。

04、英年早逝

赵煦从小就体弱多病,幼年时期的长年压抑,更是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

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咯血。但是宫廷内外,对于皇帝的病,都很忌讳,非但不想办法治病,还死死地隐瞒着这件事。

赵煦咳嗽的时候,都是用手帕遮住,之后交给内侍,不让其他人看到手帕上的斑斑血迹。

在身体日益恶化的时候,赵煦又受到了来自家庭的双重打击。

第一重打击,来自他唯一的儿子。

赵煦最爱的女人,刘皇后,为他生下一个儿子。他大喜过望,对大臣说,儿子长得好看极了。

然而,这个孩子,却继承了父亲羸弱的体质,出生的第二个月,就夭折了。

还没从儿子夭折的悲伤中走出来,赵煦又受到了第二重打击。

仅仅4天后,他的宝贝女儿,同样是刘皇后生的扬国公主,也夭折了。

接连失去心爱的孩子,让赵煦的身体,急剧恶化。

1100年正月,大臣们惊恐地发现,皇帝非但没有上朝,就连最重要的祭天,都不出面了。

二月,赵煦驾崩于福宁殿,年仅24岁。

赵煦实在是太年轻了,没有儿子,去世之前,也没来得及指定继承人。

他的嫡母向太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立赵煦的十一弟端王为新皇帝。

宰相章惇坚决反对,情急之下,甚至脱口而出: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反对无效。

这个端王,就是后来的宋徽宗,赵佶。

05、写在最后

很多人觉得,年纪轻轻的宋哲宗赵煦,亲政短短几年的表现,能让北宋其他皇帝汗颜。

就连最讨厌新法的史书,对赵煦坚持新法的表现没什么好脸色,也不得不承认,他大败西夏、收复青唐,战果实在是辉煌。

如果他不早逝,北宋很有可能不会走到靖康之耻的程度。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在宋哲宗赵煦早逝、宋徽宗赵佶登上皇位的时候,北宋的丧钟,就开始敲响了。

赵煦苦心经营的成果,并没有维持多久。

前有开变法先河的宋神宗,后有北宋之耻宋徽宗,夹在中间的赵煦,多少有些透明。

他的坚持和理想,也破碎得彻彻底底。

被历史的车轮轧过,湮灭在历史的长河,空余后人的感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西夏,赵煦,宋神宗,汉武帝,历史,赵宋,皇帝,宋朝,高太后,太子,观点评论,赵煦,宋神宗,皇帝,宋朝,高太后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西夏,赵煦,宋神宗,汉武帝,历史,赵宋,皇帝,宋朝,高太后,太子,观点评论,赵煦,宋神宗,皇帝,宋朝,高太后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西夏,赵煦,宋神宗,汉武帝,历史,赵宋,皇帝,宋朝,高太后,太子,观点评论,赵煦,宋神宗,皇帝,宋朝,高太后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