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时期,由于不务正业,沉迷于木匠的奇技淫巧不能自拔,选任魏忠贤代理自己处理朝政,导致魏忠贤势力猛增,作为太监的魏忠贤,居然权力仅次于皇帝。魏忠贤虽然是奸臣,但是魏忠贤独掌朝纲的时候,老百姓倒是生活的很太平,最难过的实际是文武百官。对皇帝来说,魏忠贤也没有什么大的危害,根本不会篡位称帝,自古以来还没有太监当皇帝的。
明朝宦官的权力本质是来源于皇权,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只要皇帝把权力赋予给太监,必然导致太监专权,最后形成尾大不掉的宦官集团。
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后,为了巩固皇权规定宦官们必须是文盲,不能读书识字,对宦官控制很严,如果有宦官干政那么只有一种结果,就是“斩”。《明史》记载:“明初鉴于前代宦官之祸,制铁牌置于宫门,规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朱元璋死后,由于太子朱标早逝,就把皇权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为了皇太孙能够坐稳龙椅,朱元璋临终前几乎屠杀了所有功臣,并且废除了丞相制度,更不会说会让太监干政。
为了制衡文官集团,朱祁镇又重用了太监集团,最后就导致太监集团独大,这就是宦官集团的来源,宦官权力主要是来源于皇权,一旦皇权易手,宦官集团也随之消亡,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规律。
朱祁镇时期的土木之变,导致皇帝被俘武将集团的迅速瓦解,与之相对应的是文官集团的崛起和壮大,到了明世宗朱厚熜时期,朱厚熜即位之初,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但是在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还有嘉隆万大改革的过程中,文官集团不断壮大,先后出现了张居正和严嵩这样的权臣。
皇权与文官集团分歧越来越大。皇帝为了制衡文官集团,不得不培养宦官势力,最后导致成化年间的汪直专权;武宗时期的刘瑾专权;熹宗时期的魏忠贤专权,不断出现太监专权的恶性循环。
虽然明代宦官势力庞大,但实际上也仅仅只是皇帝用于抵抗文官集团的专用工具。因而,即便魏忠贤权力仅次于皇帝,但是面临皇权的交替,也是不堪一击。所以当皇帝清算魏忠贤的时候,迅速得到文官集团的响应和拥护,最后宦官集团在皇帝和文官集团的合围下迅速灭亡。
明朝从建国的亡国200多年的时间里,皇权已经高度集中,文官和宦官虽然有权但是并不能对皇权造成颠覆性的威胁。无论是以首相内阁首辅为代表的文官集团,还是以司礼监为首的宦官集团,他们和皇权之间的关系仅仅是依附关系,根本形不成对抗。明史记载:“司礼监权力极大,掌印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随堂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
当面临皇权的交替时候,宦官集团就会失去依附的主体,就像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一旦新的皇帝对其进行清算,魏忠贤的利益集团必然率先从内部分裂,很多人为了自保迅速脱离这个阵营,甚至落井下石。
魏忠贤势力虽然仅次于皇帝,但是宦官权力来源于皇权,必然受到皇权的制约。宦官集团的作用是平衡文官集团,一旦宦官集团失势,必然导致文官集团的打压。宦官集团依附于皇权,一旦皇权更迭,宦官集团必然失去依附主体,不攻自破不战自乱,顷刻间灰飞烟灭。
参考文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