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率领二十五万明军,越过居庸关要与入侵的瓦剌军决一雌雄。出征后,一个月内,大军没有遇到瓦剌军主力,按照明英宗之前的部署,从北京走居庸关到宣府城最后大同;回来时候走蔚州,然后紫金关最后到北京。由于没遇到敌军,明英宗想挽回颜面,决定原路返回看看是否能再遇到瓦剌军,因为他知道回去的路是南下,瓦剌军在北,是不可能在原定计划中遇到的,所以做了原路返回的决定。最好到了离北京不远的土木堡,两军相遇,一场恶战下来,明军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
这场战争的失败主要责任。从主演主观因素上分析责任在明英宗朱祁镇,他有四大失误。
第一个失误,不接受大臣们的正确建议。亲征是明英宗决定的,他拒接了大臣们的正确建议。比如:八月初十,大军来的万全县,有个叫袁敏的大臣建议,皇帝应该派出一队人马驻防在远处,防止瓦剌军偷袭。这个建议从当时的战局与后来的结局都是正确的,但是被明英宗拒绝了;同一天,大军来到宣府城,有谍报说发现了瓦剌军主力,兵部尚书得知后给皇帝上两道奏章,让皇帝回北京,重兵殿后,明英宗置之不理。
第二个失误,明英宗想亲手与瓦剌军交战。首先明英宗不收宣府城,如果明宗驻守宣府城,让一个懂军事的将帅来指挥战争,伺机寻找瓦剌军的主力作战,是最稳妥的的方案。但是,英宗在宣府只住了一天,就带着大军开拔了;其次,大军行动迟缓,二十里地路程走了一天时间;再次,大军在驻地雷家站停留后,得到情报说瓦剌军准备偷袭大军的后续部队,明英宗知道后不但不加快行军步伐,而且让一只部队驻扎雷家站准备与瓦剌军在此决战。
第三个失误,大军又行军到二十里到了土木堡,在土木堡东南三十里有个军事要塞怀来城,那个县城的防御还是比较完善的,但是被机动灵活的瓦剌军给占领了,之后瓦剌军把明英宗所在的先头部队给围困了,瓦剌军三万人想打败二十五大军一时间是很难的。瓦剌军派使臣想明英宗议和,明英宗居然答应了。
第四个失误,答应瓦剌军军议和之事。议和使者来到明英宗大营,拟写了议和的敕令,然后派到了瓦剌军大营。之后瓦剌军南线的军队撤了,王振就以为议和成功了,立刻下令大军向南取水,由于土木堡没有水源,饥渴交战了十几个小时的明军一时间阵脚大乱,防守松动。突然撤退的瓦剌军又回来了,瓦剌军直奔明军军营,明军溃散,最后朱祁镇成了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