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时间荏苒,转眼已过千年,谈笑间功业则成,猝不及防这朝代已是更迭百年,幸是吕尚遇武王,挥手已过千年间。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自上古时期盘古开天辟地后,中国文化自此形成并欣欣向荣,而在这上下五千年间,令人迷惑的难题层出不穷,引得无数文人专家为之倾倒。奈何知识与经历限制众人思考范围,毕竟人类生命亦不过区区百年内,所以远古时期乃至中国近代历史中出现众多令人头大的难解之谜,至今仍未被世人参透。
这些谜题仿若一个个调皮小孩,将真相藏于身前,却给予世人一个未知的后背,即使偶尔有相关学者参透些许,皆因缺乏严谨性而被大众毫不留情质疑,在世人心中,对自我是华夏儿女这一结论毫无怀疑,并且皆认同华夏儿女是因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为夏朝,人们都是夏朝臣民。
然而自我认同好像并不能说服除我国外其他国家历史学者,总是会遭受质疑,在国外历史学者看来,中国历史皆有据可查,而人们所谓的夏朝却未在历史上出现,仿若世人凭空想象以此自夸,所以国外历史学者皆对我国夏朝存在与否怀揣质疑。可我国历史传承多年,又岂是胡乱捏造。一位清华教授不辞辛苦连夜破译一份关于夏朝是否存在的竹简,方揭示甲骨文百年谜团,同时找到关于夏朝在历史长河中找不到的原因。
这位清华教授名为李学勤,其作为清华大学历史学系著名教授,拥有过人才华且对中国历史了如指掌,作为中国历史学界一大泰斗,李教授的研究结果可信度何其之高,在其研究领域中,无独有偶的是就有关于夏朝的研究,在其看来夏朝是存在与我国历史中,证明其存在只是时间问题。
而后一天,猝不及防这证据便被送到李教授手中,原来因为李教授能力之高,便不时有人将复杂古文件送至李教授处鉴别,此时便有一刚出土竹简被送往李教授处。因竹简上撰写许多繁杂古文且被判定为战国时期文物,所以此时李教授还将此竹简当作普通文物对待,随着时间推移,李教授发现这批竹简似乎有些不简单,在其上记录着《尹诰》、《尹至》两篇文章中反复出现着“西邑”二字。
李教授对这批竹简重视达到极点,于废寝忘食中解读着这批竹简,翻阅众多资料,最终确定在文中提到的“西邑”大概率是历史中的夏朝。奈何这仅仅是猜测,却不能确定下来。自古以来,一个朝代消逝往往对应着一个新王朝诞生,是以在后者记录中或多或少都会有前者痕迹,因此众学者将目光对准夏朝之后的商朝,令人意外的是,在商朝历史中找不到一点关于夏朝的印记,是以得知此事的西方学者,更加认定夏朝就是虚拟物,根本不存在。
证明遇到阻碍后,中国历史学家开始从别的地方寻求突破,此时李教授想到自己偶然得来的那片甲骨文,便将其翻出来。而后中国历史学家等开始对这片甲骨文进行深入研究,甚至还根据这片甲骨文发现更多相关甲骨文,亦是根据这片容量巨大的甲骨文,李教授等人确定商朝存在。
然而由于甲骨文一般用于占卜、祭祀等,又因为龟甲刻字本就困难、现代人对甲骨文研究少之又少。在李教授这个主要研究此类文物的历史学者眼中,此些甲骨文便犹如白话文一般,令李教授等人感到欣喜的是,甲骨文上亦同样频繁出现“西邑”二字,到了此时,李教授才下出确切定论。
是因商朝统治者在对夏朝历史进行记录之时,出于对前朝历史避讳,因此并未将夏朝国号照本记录于商朝史书中。亦是这样,方使得后世在对商朝历史资料研究之时,未能从其中探寻到与有关夏朝确切存在的蛛丝马迹。自此,困扰历史学家良久的问题得以解决,夏朝存在亦得到证明。
在我国经历的那段黑暗岁月中,中国无数历史见证者因为敌人炮火流落在外。所以今日,中国历史无可否认一直在人们脑海中,只是缺少与之见证存在的历史文物。而如今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上升,陆续间亦付出巨大代价收回流落在外的部分文物。可这只是杯水车薪,收回祖国文物的道路还很艰巨且漫长。
参考资料: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