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的中华大地是一个多事之秋,李自成率领大顺军队攻入北京城。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帝见势不妙,知道自己凶多吉少,跑到煤山自缢身亡。至此,大明国亡。同年,吴三桂里通外国,联合清军多尔衮一起大败李自成,放清军进入山海关。从此清军一发不可收拾,占领整个中原。很多人都好奇,如果当年李自成的部下刘宗敏没有调戏陈圆圆,没有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清军没有因为吴三桂的卖国求荣而进入山海关。那么,李自成能不能坐稳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一片江山,会出现晚清那样的局面吗?
如果吴三桂没有降清,李自成一统中原,不会出现晚清那样的局面,会有好转但差别不会太大。
首先是统一的阻力大大减小,清朝入关之后花了四十年才统一中国,换成顺朝四年也就差不多了。没有剃发令,没有圈地,没有追逃,没有清军的大屠杀,没有迁界禁海,没有三藩之乱,中国经济的恢复会提前几十年。也不会有清朝那种对中华文化的蓄意摧毁,也会对科举制改革。
但接下来,就只是个普通的封建王朝的太平盛世而已,不会再进一步了。没有工业革命,和欧洲人撞上的时候肯定会输,只不过输得没那么惨而已。
一个国家的人口如果不加限制地随便生,三十年就能翻一倍,但是农业生产效率在那个年代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三十年翻一倍。所以当能开垦的土地都被开垦之后,无论农业技术怎样提高,生产出来的粮食都会转化为更多的人口。农民手中没有足够的余粮,就没有足够的购买力,机器生产就没有市场需求。
而众多的贫困人口会大大降低劳动力价格,早期的简单机器在成本上是拼不过如此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的。
但是英国偏偏就凑齐了这么苛刻的条件。
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北美殖民地的存在,整个18世纪,英伦诸岛的人口增长超过七成,而北美殖民地的人口增长了六倍。英国的农场主大量地把农田变成了牧场,也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如果同时期的中国敢这样搞,那就是又一个李自成要诞生了)。
中国近代的落后,当然是与清政府封闭、自大以及像防贼一样防着自己的老百姓是分不开的。如果换一个更开放的政权,有可能会更早地了解到欧洲的强大,试图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但是,至多也不过就是提前一段时间开始洋务运动,顽固派的势力弱一些,不会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大顺到了末年当然也是一定会烂的,但我还是要说,大顺再烂也烂不到大清的份上。
明朝前七十年几乎一直在疯狂的打仗,平均不满两年就要进行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
也许大顺帝国不会像明朝前七十年那样疯狂,毕竟明代前七十年的战争动员频繁程度,在中国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但是大顺作为一个家底,科技,都已经比明代升级了那么多的新兴帝国,不管它是地主是什么,扩张比明代大一圈,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啊。
李自成如果在历史上要统一天下,应该是建立在把山西经营的很好,完全消化了姜镶的情况下,威慑住了八旗让他们不敢入关。然后再徐图北京,收服了吴三桂。
但是这样子,要消灭关外八旗集团,可能还得再打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