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两宋,人们总是会联想到宋朝孱弱的军事实力。但如果抛开军事方面不谈,宋朝在文学和艺术方面真的是建树颇多。根据史料统计,在两宋三百余年的历史中,共计出现了10万余名进士,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可观了,毕竟唐元明清四个朝代进士数量才仅仅有七万余名。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宋朝重文轻武,但没想到宋朝的教育真的独树一帜,为什么宋朝会诞生这么多的学霸呢?
其实这和宋朝的教育体系有着一定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宋朝打破了原本的教育体系,并且成功的将教育转变为平民化。比如蒙学,也就是儿童的启蒙教育。在宋朝之前,历朝历代的平民是没有进行蒙学习惯的,只有一些官宦子弟才会接受蒙学教育。但是宋朝打破了这种局面,引导平民也接受蒙学教育,使得平民和官宦子弟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北宋是如何构造起完善的教育体系的?
在北宋建立之初,整个教育系统极其混乱。只有最上层的权贵才可以享受系统教育,底层平民能认识几个字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北宋建国之后,陆续开展了三次兴学运动,逐渐建立起了一个覆盖所有人的教育体系。
宋朝最高学府是国子监和太学。国子监像今天的贵族学校,要求七品以上的官员子弟才可以就读。而太学就是平民学府了,只要学习足够努力,即使家境贫寒也可以上太学。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凡是能够考上太学的学生,不仅免学费,国家还免费提供宿舍并且发放补贴。宋朝年间,很多贫寒的太学生都是一边读书,一边用补贴赡养双亲。
太学的教育模式也很先进。它分为三个年级,分别为外舍、内舍和上舍,相当于太学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太学所采用的是积分制,将考试的具体成绩转化为积分,等到积分达到一定要求之后,可以升舍。如果达到上舍生,并且学习成绩优异,朝廷是会直接授予官职的。
宋朝的这种教育模式效果非常显著。在成立太学的十余年里,太学生高中进士就高达300多人。
除了太学以外,民间也设有书院。书院更像是今天的民办大学,像朱熹就曾经创办四所书院,书院所采用的模式也和太学类似,也有着自己的积分制度和升学制度。
在历朝历代中,宋朝的学习氛围都非常的浓厚,这自然和朝廷的支持脱离不了关系。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虽然先进,但是教育的目的仍然带有功利性,因为直接将成绩和仕途挂钩,导致金人入侵的时候,有很多学生直接向金朝归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宋朝教育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