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宰相写下“青鹅”二字被斩,百官不解,武则天:把字拆开读就懂了

宰相写下“青鹅”二字被斩,百官不解,武则天:把字拆开读就懂了

在封建时代,武则天当权本就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大多数后宫之主都采用垂帘听政的方式来干涉政务,而武则天确实直接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来,给世人留下了无数故事。

武则天要面对压力很多,不过她也凭借着自己的心狠手辣将一切事情一一化解,足以见得她的神奇能力。

心思缜密的狠角色

武则天在入宫的时候仅仅只有14岁,皇帝的后宫美女如云,理论上武则天也不会引起太多的关注,可她还是凭借一匹马进入了唐太宗的视野。

原来,唐太宗有一匹骏马,不过它极为凶悍,很难被驯服,他问武则天:“你有什么方式可以驯服它?”

武则天则回答道:“我有三件东西可以制服它,分别是铁鞭、铁挝、匕首。”

这三件东西无一例外所代表的都是暴力,也代表着武则天是一个极有个性和主见的人,她不会被轻易所左右。

中唐时期有一本名为《谭宾录》的著述,也提到过武则天早年的故事:

星相家袁天纲曾被武则天的父亲请去看相,在对几个孩子一一评说之后,最后看到了身着男装的武则天,那会武则天仅仅只有6岁,袁天纲看后也告诉武则天的父亲:“小郎君生得得龙睛凤颈,日后贵极。”

不过,无论关于武则天的早期有着什么样的说法,不可否认的是武则天也确实是一位美女,否则唐太宗也不会赐她一个“媚”字。

从唐太宗视角来看,他也并不喜欢刚强的女性,对于娇柔的女性则更加欣赏,这也许是武则天并没有在当时生下孩子的一个原因。

后来,唐高宗在位的时间长达34年,在后面的20年时间里“政归宫中”,国家的大事完全交由武则天来处理,高宗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成为了傀儡皇帝,造成这些的原因,也和唐高宗的性格、健康情况等有关。

唐高宗还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将政事当成家事来处理。

武则天的才干,唐高宗也是能够看到的,所以对她言听计从,唐高宗自己留下的诸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都渐渐在武则天这里失去作用,落得个淘汰出局的下场。

也正是这段时间里,让武则天对于未来有了更多的想法。

在武则天称帝这件事上,朝中很快有了两种意见,一种是持有支持态度,这种朝臣主要是考虑到自己的将来,觉得“顺着杆子往上爬”最起码能够保证日后的荣华富贵,然后奉承说武则天临朝是“天意”。

另一派则是反对武则天称帝的,领头人也是李唐室,早在武则天称“天后”的时候,李唐皇室就已经开始行动了。

唐高祖十一子李元嘉就曾谋划起兵,他身上的血统更纯粹一些,说出去效果也更好,不过结果也显而易见。

当然,朝中还有像裴炎这样的大臣。

当武则天准备为武氏七代祖宗立庙的时候,她就遇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大臣裴炎一脸严肃走出朝班,并说:“臣以为,太后母仪天下,乃处于致公之心,不宜追赠祖考、建己宗庙而示私。”

群臣之中还有其他反对者,不过大家都考虑到自己的安危而不敢说话,现在见到有宰相出来挑头,也就纷纷站出来表态。

此时的武则天,只能愤恨地看着裴炎,过了好一会才缓缓开口道:“既然宰相反对,此事以后再议吧。”

后来裴炎据理力争,可武则天还是坚持要给自己家修建宗庙,最终还是采取了一个“相对折中”的方案:将规格降为五庙,比天子略低一等,却给列祖列宗追赠了崇高的爵位。

可就在武则天还在忙碌着庙宇相关事情的时候,一个震惊天下的消息传来:扬州叛乱。

原来,徐敬业采用手段来到扬州,宣称“高州叛军不久就会到来”,随后以抵御敌人为名,组织起了一支上百人的队伍,然后假借商讨战事为名将朝廷派来的大小官吏全部都给找来了,除了个别人觉得有诈外,其他的都被擒获。

徐敬业胁迫他们一起起兵,只要是不从的,就会被徐敬业直接杀死,就这样,很多人稀里糊涂上了“船”。

这批人凑在一起,罗列出了武则天的各种罪状,甚至说她“杀姊屠兄,弑君鸩母”,当然,这些用词也都是用来烘托气氛的,其中很多事本身就不是武则天干的。

最初的时候,所有人都会认为武则天将要大发雷霆,可武则天却保持着充分淡定,心平气和地“欣赏”叛军文章,顺道责备一下宰相们,这也让朝中不少臣子对武则天刮目相看,认为她有着非凡的气魄。

群臣们讨论这些事情的时候,裴炎又站了出来。

他说:“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臣有一计,太后若能施行,则无须大动干戈,定使叛军顷刻瓦解。”

就在武则天好奇之际,裴炎则接着说:“皇帝年长,不亲政事,故庶子得以为辞,今太后若归政天子,则徐敬业师出无名,叛乱不讨自平。”

说白了,这些话还是在逼迫武则天打消念头。

对于武则天而言,和裴炎的决裂早晚会来到,不过她也没有想到这一天能来得如此之快。

裴炎之死

裴炎这种类型的大臣,脑筋非常直。

他们当然希望能够建功立业成就一番荣耀,也想攀上高位,可这一切都必须只能是在他们认定的“李唐江山”之下,甚至都可以默认武则天为吕后,可若是武则天要将李唐王朝的江山给改名了,裴炎等人就不愿意了。

裴炎这一番说辞下来,朝中鸦雀无声,所有大臣都在冒着冷汗。

满朝文武也都在看着裴炎,也有人认为,裴炎的地位早已是如此之高,不可能抛弃掉过去的一切来做出谋反的选择。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徐敬业那边就是成功了,那么又能带给裴炎多少好处呢?

而在唐《朝野佥载》中,也记录了另外一则关于裴炎的故事。

徐敬业在扬州起兵的时候,就和朝中的一些大臣秘密联络,让他们作为内应,其中就包括了宰相裴炎。

有一次,裴炎悄悄给徐敬业送了一封迷信,不料这封密信也被武则天所截获了,拆开一看,信中也仅仅只有“青鹅”两个大字。

大家都很好奇,裴炎费尽心思送这样一封信出去,为何里面仅仅只写下了短短两个字呢?

武则天定睛一看,略微思索之后,便说:“这是一封通知叛贼起事的时间信,不过用的是拆字谜罢了。”

原来,“青鹅”两字拆开便是“十二月我自与”的意思,代表着裴炎在通知徐敬业:十二月的时候打过来,他会当内应。

各种事情外加武则天的推测堆在一起,裴炎的人生自然是一片灰暗了。

短短的时间内,裴炎竟从“相公”变成了“反臣”。

裴炎确实“反”了,在他的视角里,他反的是武,而不是唐。

数十名官员还是挺身而出,在朝堂上为裴炎求情。

此时的裴炎,心中自然也是有着万千感慨,当初他兢兢业业操劳多年,也终究没有算白忙活。

显然,能有这么多人站出来保护裴炎也确实超乎了武则天的意料,她也只好暂时先顺应下来,故作镇定再度“折中”:将裴炎关进监狱,肃政台再加审查。

显然,这也仅仅只是缓兵之计,若是裴炎不死,那么武则天就不是武则天了。

裴炎当然也非常明白,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早晚得是一死。

因此,裴炎丝毫没有抗拒之意,反而主动抬起了双臂让卫士擒拿,不久后就被斩了。

裴炎被关进了监狱之中,武则天调集了30万大军应战,可徐敬业那边的叛军数量并不多,再加上是几个文人一时冲动集合起来的,根本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

在武则天这边强大的军事攻势之下,徐敬业等人也只是折腾了四五十天就匆匆作罢一败涂地,徐敬业本人也在逃往高丽的途中被部下杀死。

细细来看,其实徐敬业和裴炎本身也不是属于一类人,如果他们真的凑在了一起,也是在面对共同敌人情况下的无奈选择。

裴炎的目的是逼退太后,还政于李旦;而徐敬业的根本目的是要推翻武氏,然后自立为王。

至于裴炎究竟有没有谋反之心,历史上还有很多说法,不过结合起那些原因,裴炎最起码是要反对武则天的。

还有很多人觉得裴炎是被冤枉的,可在这一点上,别人就算想不明白,武则天则想的非常明白,她知道裴炎一定不能活下去。

如果她不当皇帝,裴炎必定不反,若是她公然称帝,裴炎这种“出头鸟”就是必死无疑,裴炎能获得如此多同情,正是说明他是一个忠臣,不过他效忠的仅仅也只是李唐王朝,跟武则天没啥关系。

武则天认为:强者才是王,皇帝就应该由有能力的人来当选,不管此人是男是女,姓李还是姓武。

那些阿谀奉承的大臣们还得考虑一个后果:唐高宗死于公元683年,这一年武则天也都有60岁了,从年龄上来说也进入老年生活了,若是武则天不在了,后面会不会有人清算呢?

可若是武则天这一关过不去,荣华富贵就彻底没有了。

武则天能够顶住压力逆流而上,也确实有着自己的本事,她打击了唐朝皇室和贵族集团,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始选拔有用的人才,编写农书颁行全国,并且指导农业生产,这些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裴炎丢掉了性命,武则天也失去了一位谋臣,武则天也确实是有能力的,只是对封建惯性思维造成了严重挑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青鹅,事情,百官,唐太宗,叛军,武则天,裴炎,唐高宗,徐敬业,时候,故事传记,唐太宗,武则天,裴炎,唐高宗,徐敬业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青鹅,事情,百官,唐太宗,叛军,武则天,裴炎,唐高宗,徐敬业,时候,故事传记,唐太宗,武则天,裴炎,唐高宗,徐敬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青鹅,事情,百官,唐太宗,叛军,武则天,裴炎,唐高宗,徐敬业,时候,故事传记,唐太宗,武则天,裴炎,唐高宗,徐敬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