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王朝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百姓,因为百姓是统治的基础,自从汉文帝开启了免租的先河,后来的统治者纷纷效仿,免租被看成是君主的仁政,也是证明一个朝代兴盛富足的表现。除了免租,每当遇到灾难之年,统治者除了免租还需要进行赈灾,这似乎成为历代统治者必须要做的事情,形成了一个惯例,到今天我们称这些措施是民生思想。
免租
要说历代皇帝中做的最好的,小枫认为是明太祖朱元璋了,朱元璋最百姓的重视程度虽然不能称之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他实行的民生措施却在历代程度是最高的,当然了这和朱元璋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
朱元璋出身贫民,是正统王朝中出身最低微的,幼年时期父母双亡,连一张芦席都没有去埋葬父母,更不用说吃饭了,长期底层的生活,让他清楚的知道底层百姓的生活,也知道老百姓需要的是什么因此他在当了皇帝之后,更加注重百姓,更加注重民生,这是历代皇帝所没有的优势!
难道朱元璋真的只是因为他出身民间,知道百姓想要什么,才采取对百姓好的政策吗?小枫看不尽然,固然有朱元璋的出身对百姓充满了同情,但是也要注意朱元璋的身份,他是皇帝,他考虑更多的是江山的稳固,而明朝初期政权并不稳定。
元末,战乱频繁民不聊生,朱元璋登基之后,面临的棘手问题是社会经济凋敝,阶级矛盾依然尖锐,经过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遭受到眼中的破坏,人口锐减,田地荒芜,民不聊生,这不是哪一地区是这样,全部各地都是如此,特别是山东河南等地更为严重,这里是遭受战争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积骸成丘,居民鲜少”甚至有的地方荒无人烟。有大臣说中原为天下腹心,号膏腴之地,因人力不至,久致荒芜”。
这种情况不仅在北方,在南方经济发达的地方,也不见得能好的哪里去,影视剧《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开国不久朱元璋巡视扬州,昔日繁华的扬州已经是满目疮痍繁华不再,而且全扬州城中,之剩下十八户人家。这不是影视剧的加工,真实的历史就是如此,朱元璋的军队攻下扬州城看到的就是这一副场景,甚至比影视剧中更为严重。试想一下扬州之前是多么的繁华,此时也只是一片废墟,由此可见当时的社会经济凋敝到什么程度。
不仅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恢复需要一定的时日,新生的大明政权也遭受到严重的威胁,因为大明虽然建立,但是却么有完成统一,南方有明玉珍割据四川建立的夏国,云南有直属元朝的梁王,北方还有元朝的残余势力,他们养精蓄锐,互相呼应,一有机会就会深入内地抢掠,极大地威胁着明朝北方的稳定。
朱元璋剧照
这些是历史遗留夏利的问题,明朝内部也有不安定的因素,他们也在反抗者大明,要知道一旦百姓活不下去,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洪武初年,陕西沔县金刚奴组织起义,三年,青州民孙古朴自号黄巾贼袭击莒州等,这些都严重的威胁着新生的大明王朝。
摆在朱元璋面前的不仅仅是平叛完成真正的一统,还需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还百姓安居乐业,同时这也是稳定大明王朝的需要,特别是对于百姓,朱元璋给了足够的重视,百姓不稳定,大明王朝就不安,朱元璋甚至说:“如果不给老百姓一些实惠而空言宽仁,是没有用处的。为此他对百姓采取了免租和赈济的惠民措施。
那么朱元璋到底是如何做的那,小枫带着大家一起看看。
既然朱元璋已经制定了政策,那就剩下实行了,在免租的时候,朱元璋也采取了区别对待对一些人口不多田地荒芜的地区进行免租,主要是为了鼓励百姓开垦恢复生产,以及一些移民实行租税免。洪武三年六月朱元璋下旨徙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无业农民四千多户到濠州种田,这就是移民,朱元璋规定对于这些农民官府给他们农具种子等,并且规定三年免租税。与此同时朱元璋还规定北方郡县荒芜田地召乡民无田者垦辟,户给十五亩,又给地二亩种蔬菜,皆免三年租税。可以看出来朱元璋免租并不是终生免租,而是给了一个三年的期限,毕竟朝廷的赋税还要依靠这些人,如果无限的免租朝廷的赋税也没有办法。
朱元璋对他夺取皇位中帮助最大的地区,特别的优待。朱元璋在洪武二年诏免山东、北平、燕南、河东、山西、北京、河南、潼关、唐、邓、光息等处税粮。洪武十四年,又下令免应天、太平、广德、镇江、宁国五府秋粮,官田减半征收,民田全免。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下诏免除浙江、江西、河南、山东、直隶府州税粮。洪武十六年,朱元璋又下诏应天、太平、镇江、宁国、广德五府税粮。十八年,诏免应天、太平、宁国、镇江、广德、滁和七府、州当年田租等。这些地方对朱元璋的帮助很大,所以朱元璋也十分优待这些地区,当然了我们也能看出来,朱元璋对这些地方的免除力度也不一样,不过可以看出来明朝政府确实这样做了,这对新生的明朝政府来说确实不容易。
最后朱元璋对发生灾害的地区免租。如洪武五年登莱二州发生旱灾,朱元璋即命山东省臣免征当年的夏麦及逋租。洪武十五年,开封府祥符等八县及陈州遭遇水灾,免其田租。洪武十七年,昆山县民八十余户,有田六顷九十余亩为水所浸,免其租等等,其实在朱元璋看起来,这些地方遭受到灾害,即使征收赋税也征收不上来,强行征收的话,只会适得其反,如此还不如免征,让百姓感恩戴德。
免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他稳定了百姓,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新生的大明政权,使百姓对大明心生向往,这也是朱元璋的初衷。免租一定程度上损失了朝廷的赋税,但是更多的是得到了百姓的拥护,这也是朱元璋乐意见到的。
朝廷赈济
当然了免租还不够,在发生灾荒的时候,朝廷还大力赈济,毕竟百姓根本承受不住一点自然灾害,历朝历代都有水灾和旱灾、蝗灾等,这些都给百姓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其实在这一方面统治者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比如免租对灾害地方进行免租,然后在进行赈济。
在这一方面朱元璋做的也不错,先前说朱元璋免除灾难地区的佃租,于此同时还对这些地方给予赈济。主要方式是给这些些地区的灾民以米、麦或钱钞来进行赈济或赈贷。洪武三年,西安、凤翔二府出现饥荒,朱元璋接到奏报之后,立刻命令户部主事李亨“驰驿往赈之”,连标准都给出了,具体标准如下:每户给粟一石,共计三万六千八百八十九石。这也是一个大数字,要知道一石可以给人活命的。
洪武七年苏州发生饥荒,朱元璋下令朝廷赈济,查清楚苏州饥民二十九万八千六百九十九户,朝廷拨出米、麦、谷三十九万二千一百余石,在洪武十九年春,应天府江浦县遭遇严重的水灾,朱元璋下令用京仓米六千余石赈济灾民。在同一年,河南诸府、县饥民共四万八千八百户,朱元璋下诏赈济钞五万三千三百余锭。只要发生了灾害,朱元璋都会让朝廷进行赈济,这成为一种政策。
朱元璋在位期间朝廷赈济多少次,没有明确的数字,我们在《明洪武实录》中可以找出来一部分,根据记载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免租事项近一百二十起,赈济近九十次。30多年间,赏赐民间布钞数百万,米百多万石,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朱元璋也是一个重视民生的皇帝。
明朝劳作场景
朱元璋的免租和赈济政策,使明初经济渐渐地从萧条中恢复发展起来,我们可以从明初耕地面积的扩大、人口的增长以及税粮的迅速增加,这些不能不说有这些政策的原因,到了洪武二十四年,全国的耕地和人口比明初增长了近十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这些政策的效果。
从历史上封建帝王对农民穿衣吃饭问题的关切程度加以比较,朱元璋是较为突出的。朱元璋在位不仅强调民为本,更落实在行动上推行许多顺应民心、便利民生的政策和措施,所以说朱元璋是一个善待百姓的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