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元朝时期,为何不忽木与完泽的角色,在铁穆耳即位后发生了转变?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不忽木是活跃在忽必烈和铁穆耳时代的著名康里政治家,在忽必烈执政后期,曾经对他说过:“太祖有言:国家之事,辟右手执之,复佐以左手,犹恐失之。今吾为右手,左手非汝耶?”忽必烈引用他的祖父成吉思汗的话语,把不忽木比作辅佐他的“左手”,可见,忽必烈对不忽木是十分器重的。
不忽木被重用的原因
忽必烈也曾对着不忽木叹息道:“天既生汝为吾辅佐之臣,何不前三二十年?及吾未衰而用之也。已而,顾谓侍臣曰:‘此吾子孙之福也。’”从这里可以体现出不忽木的才能是得到忽必烈认可的,因此才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至元三十年(1293年),忽必烈卧病在床,“故事,非国人勋旧不得入卧内。不忽木以谨厚,日视医药,未尝去左右。”在太尉伯颜受忽必烈的遗诏立铁穆耳为继承人的时候,忽必烈召不忽木共商大计,丞相完泽想入内议事,但是却被拒绝了。
完泽心中很是不平,就与伯颜等人抱怨说:“‘我年位俱在不忽木上,国有大议而不预,何耶?’伯颜叹息曰:‘使丞相有不忽木识虑,何至使吾属如是之劳哉!’完泽不能对”当时伯颜与不忽木两人是忽必烈在生前所指定的两位顾命大臣。
对此,李则芬认为,“南必立为正宫皇后已有十年之久,他之干预朝政谅必已有相当时间,丞相完泽等听命于他,由来已久——伯颜等不让完泽同受遗命,必因此故”。
笔者认为,除此原因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据《元史》记载:“(海蓝伯)子十人,皆为太祖所虏,燕真最幼,年方六岁,太祖以赐庄圣皇后。后怜而育之,遣侍世祖于藩邸。长从征伐,有功。世祖即位,燕真未及大用而卒,官止卫率。不忽木其仲子也,资禀英特,进止详雅,世祖奇之,命给事裕宗东宫”。
根据上述史料的记载可知,不忽木的祖父海蓝伯的十个儿子全都在战争中被成吉思汗虏获,而他的父亲燕真是十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成吉思汗把他赐给了唆鲁禾帖尼,由唆鲁禾帖尼抚养长大,之后在藩邸侍奉忽必烈。燕真早亡,其次子不忽木侍奉真金太子。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不忽木家族与拖雷家族的关系。亦邻真曾经在《关于十一十二世纪的孛斡勒》一文中指出,“部落战争中的战败者,通常是成年男子被屠杀,妇女则被掠作妻妾,有的则与儿童一起成为孛斡勒。这就是孛斡勒的根本来源。”
根据亦邻真的研究可知,不忽木的父亲燕真被成吉思汗俘获后赐给了唆鲁禾帖尼,唆鲁禾帖尼在其长大后把他赐给了忽必烈,而燕真的儿子不忽木又“给侍”真金太子,由此可以推断,燕真及其子不忽木为拖雷-忽必烈家族的孛斡勒,这是符合孛斡勒世袭身份这一重要特征的。
不忽木作为真金太子的“孛斡勒”,在政治上必定是真金太子的追随者,而他确实颇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真金太子亡故后,他继续与色目理财大臣进行斗争。
真金太子在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已经亡故,他所代表的这一派势力由此削弱。因此,时至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之时,不忽木遭到了桑哥的迫害。桑哥对不忽木还是有所忌惮的,这应该与不忽木“孛斡勒”的身份有关。
桑哥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被杀,不久后回回人麦术丁请求再次设立尚书省,这个提议遭到了不忽木的强烈反对,因此结果未能如麦术丁所愿。可以看出,桑哥被杀后,色目理财大臣失去了“主心骨”,势力被大大削弱了。
相比不忽木,完泽出身于土别燕氏,祖父是土薛,曾经跟随着成吉思汗及拖雷征战,立有战功,封有食邑六百户。其父名叫缐真,曾经跟随忽必烈北伐,后任职中书右丞相。而完泽于中统三年(1262年)被选为真金太子府上的僚属。
完泽曾经担任过真金太子詹事府的詹士,或为右詹士,或者这时詹士府只设立了一名詹士。薛磊对此认为,“完泽虽贵为右丞相,但他原先是太子东宫的詹事长和怯薛长,并非忽必烈亲近怯薛,他没有通籍禁中的特权。”所以,虽然完泽身居中书右丞相之要职,但是在与忽必烈之间的亲密程度却比不上时任中书平章政事的不忽木。
铁穆耳与阔阔真哈敦之间的矛盾
阔阔真哈敦是铁穆耳的生母,她于忽必烈在世之时便受到了忽必烈的赏识,掌握了很大的权力。“在铁穆耳合罕到达之前的一年中,阔阔真哈敦主持了一切重要国事。”
在甘麻剌与铁穆耳争夺皇位的过程中,阔阔真哈敦支持铁穆耳,并且运用她的智慧使得铁穆耳能够战胜甘麻剌这个政治上的“劲敌”。可见,阔阔真哈敦在铁穆耳即位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铁穆耳即位后,他与其母阔阔真哈敦在朝廷许多重大决策的制定上有着特殊的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也由此产生了微妙的变化。这可以从铁穆耳与康里人不忽木之间的关系中看出一些端倪。铁穆耳即位时,不忽木与完泽充当的“角色”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不忽木与完泽角色的转变
据《元史》记载:“成宗即位,执政皆迎于上都之北。丞相常独入。不忽木至数日乃得见,帝问知之。慰劳之曰:‘卿先朝腹心,顾朕寡昧,惟朝夕启沃,以匡朕不逮,庶无负先帝付托之重也。’成宗躬揽庶政,听断明果,廷议大事多采不忽木之言。太后亦以不忽木先朝旧臣,礼貌甚至。”
在铁穆耳即位之时,丞相常常单独与铁穆耳交谈,这里的丞相当指中书右丞相完泽,因为据《元史》记载,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到元贞元年(1295年)这一段时期,中书省只有中书右丞相完泽任职,而中书左丞相的职位空缺。而此时的不忽木等了很多天才受到了铁穆耳召见。
为何不忽木与完泽的“角色”在铁穆耳即位后发生了转变?李则芬对此认为,“然成宗即位后,完泽还对不忽木作了一次报复,使不忽木三日不得入见成宗,可见完泽对于不得同受顾命一事,余恨未消。”
笔者不同意这一观点,认为不忽木三日不能见到铁穆耳,其主要出自铁穆耳的本意,并非完泽的报复。如若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铁穆耳的母亲阔阔真哈敦身上找到答案。
从忽必烈“弥留之际”到铁穆耳即位之前这段时间,阔阔真哈敦已经执掌了元朝的大权,而作为真金太子“孛斡勒”的不忽木便理所应当的为阔阔真哈敦服务。当铁穆耳即位后,很可能在执政方面不想完全受到其母阔阔真哈敦所左右,因此铁穆耳首先召见了中书右丞相完泽,而其后数天才召见阔阔真哈敦一派的成员不忽木。
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也恰恰证明了这一推断。在铁穆耳统治初期,元朝政府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因此铁穆耳继承了忽必烈时期重用色目理财大臣的方法来挽救财政危机,由此反对色目理财大臣以及身为阔阔真哈敦“孛斡勒”的不忽木在政治活动中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在阔阔真哈敦的强烈要求下,铁穆耳才把不忽木留在元廷中。不忽木是个不会变通之人,这就使得他在朝廷中得罪了许多人。
其实不忽木在某种程度上也引起了铁穆耳本人的不满,因为时常是“事有不可行,公(不忽木——引者)必侃侃正言,援引古今复甚力。上闻之悚然,虽已成命,数夺而止”。
铁穆耳作为元朝的皇帝竟然因屡次被身为臣子的不忽木“劝谏”而改变“成命”,这对于铁穆耳的威信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但是很有可能不忽木的政治主张代表着阔阔真哈敦的意愿,因此,铁穆耳只有屡次收回自己的“成命”。
当不忽木被他所得罪的大臣排挤并任职陕西行省之时,铁穆耳虽然生病,但是对于朝廷发生之事不可能全然不知,所以铁穆耳很可能对于将不忽木调往陕西行省任职这件事情是默许的,甚至也暗自参与其中。
由于阔阔真哈敦的强烈反对才使得不忽木能够继续留在元廷任职,但是铁穆耳借着不忽木身体不好以及在朝廷中不能够与其他官员友好相处之机,令段贞取代了他中书平章政事的职位。
结语
总的来说,不忽木出任陕西行省平章政事一事实际上是铁穆耳与其母阔阔真哈敦的一次隐秘的政治较量,而在这次较量中,双方都做出了相应的让步,不过铁穆耳借此机会使得不忽木失去了中书平章政事的重要职位,可谓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胜利。